非暴力沟通的目的就是让爱融入生活:让尊重、理解、欣赏、感激、慈悲和友情,而非自私自利、贪婪、憎恨、偏见、怀疑和敌意,来主导我们的生活。因此,非暴力沟通就是通过诚实表达自己和全身心倾听他人的基础上与人联系。
为了彼此能乐于互助,我们专注于四个方面——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首先留意发生的事。我们此刻观察到什么?不管是否喜欢,只是说出人们所做的事情。要点是,清楚地表达观察结果,而不判断或评估,这里要区分观察和评论。接着,表达感受,例如受伤、害怕、喜悦、开心、气氛等,这里要区分感受和想法。然后,说出哪些需要导致那样的感受,因为需要是感受的根源。也就是,他人的言行也许和我们的感受有关,但并不是我们感受的起因。感受根源于我们自身的需要。通常可以用这一句式表达,即“我(感到)……因为我……”,从而让人认识到感受与自身的关系。本书作者认为非暴力沟通是把需要看作是有助于生命健康成长的要素,而不是某种具体的行为。一种要素是否被当做需要,关键在于它能否促进生命的健康成长。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个人成长一般会惊哭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情感的奴隶”——我们认为自己有义务使他人快乐;第二个阶段:“面目可憎”——此时,我们拒绝考虑他人的感受和需要;“生活的主人”——我们意识到,虽然我们对自己的意愿、感受和行动负有完全的责任,但无法为他人负责、与此同时,我们还认识到,我们无法牺牲他人来满足自己的需要。因此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直接说出自己的需要,其他人才有可能作出积极的回应。所以,一旦用非暴力沟通诚实的表达自己,前三个要素就会得到体现。最后提出自己的具体的请求。清楚地告诉对方我们需要他做什么。我们提出的请求越具体越好。如果我们的意思含糊不清,别人就难以了解我们到底想要什么。在谈话的过程中要明确谈话的目的,如果只是表达自己的感受,别人可能就不清楚我们想要什么。由于我们所要表达的意思与别人的理解有可能不一致,有时,我们需要请求他人的反馈,是否能接受我们的请求。在提出请求时,要避免让人觉得是命令。一旦他们认为是命令,只能得到两种选择:服从或反抗。不论如何,只要人们认为我们是在强迫他们,他们就不会乐于满足我们的需要。尤其要认识到,以下两种情形也是命令:一是当请求没有得到满足时,提出请求的人如果批评和指责,那就是命令;二是如果想利用对方的内疚来达到目的,也是命令。归纳起来,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就是(1)观察,(2)感受,(3)需要,(4)请求。借助这四个要素诚实地表达自己,是非暴力沟通的一个方面。
非暴力沟通的另一个方面是借助四个要素关切地、全身心地倾听。为了倾听他人,我们需要先放下已有的想和判断,全心全意地体会对方。倾听他人有助于对他人的理解和接纳。与此同时,不论别人用怎样过的词语表达自己,我们都可以用心体会他们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有时,我们可以主动表达我们的理解,给他以反馈,并且保持持续的关注,为对方的充分表达创造条件。当我们痛苦得无法倾听他人时,我们需要(1)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2)大声地提出请求;(3)换一个环境。通过倾听有助于使我们与他们建立联系,勇于面对自己的弱点,使谈话生动有趣,并帮助人们治愈心灵的创伤。本文作者通过大量的案例来有力地见证了这些倾听的益处。
非暴力沟通会让我们诚实地表达自己和倾听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让爱融入生活。首先,通过运用非暴力沟通,我们会直面人生的苦难,自我宽恕,体会和尊重自己的需要,用“选择做”代替“不得不”,并出于对生命的爱而非其他做出改变,做自己感兴趣的事,不做没有乐趣的事情,让服务生命成为我们行为的动机 ,让生命之花绽放。第二,充分表达愤怒。要知道之所以愤怒是源于需要未被满足而不是他人的具体行为,此时我们需要先倾听他人,然后给自己时间充分的体会他人和自己的感受和需要,让愤怒从内心深处发泄而不伤己及人。第三,我们要明白使用强制力的目的是为了保护自己。除了体罚是惩罚,指责和否定也是体罚,体罚的代价就是与人关系疏远。或许惩罚可以达到我们教育人的目的,但是它不能让他人内心认识到自己的过程或者不足,尤其是孩子,不能让正确的价值观内化于心,因此借助非暴力勾通才有可能把外在刺激与内在因素结合起来,最后化作他的内驱力。最后在非暴力沟通的帮助下重获生活的热情,对生活心存感激并充分表达感激。
需要说明的是,在使用非暴力沟通时要避免使用或者少使用“应该”这样的词汇,对人作出道德评判、进行比较、回避责任和强人所难都会阻碍非暴力沟通,阻碍幸福生活。还要明白“不得不做”的事情很少,大多时候去做是出于自己的选择。
读完此书,我认为可以运用的领域非常的广,任何性质的争论和冲突都可以运用。时刻关注自己需要并认真聆听他人,这样我们才能避免很多的烦扰。我将把它运用到家庭关系、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上,体会自己和他人的感受和需要,尽可能让自己的生活是充满阳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