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哪一天美国人开始全心全意去恨外国人,就反映出他们已经失去了自信心。
Ⅰ.《狂热分子》冷遇的纠结
自四十年已降到2018年,我们身边,国内能亲眼目睹身边群众运动的人,估计是很少的,这也许是我提起的这本书,不大热的缘故。这本书,名字叫《狂热分子:码头工人哲学家的沉思录》。此书中文版,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日期是4月1日,是哥哥的忌日,也是著名的愚人节,是不是故意如此,不得而知。
《狂热分子》,作者是埃里克·霍弗,首版于1951年面世,即被誉为社会科学领域的经典之作,与1895年古斯塔夫·勒庞的《乌合之众》堪称群众研究双壁。国外研究和传播甚广,但,在国内,《狂热分子》并没有《乌合之众》的地位高,不但版本少,也不如《乌合之众》的推荐量和点评量大,好像是被冷落的小媳妇。出现这种情况,是令人非常难以费解的。为什么,我们会冷眼这样一本经典的著作,这背后有着怎样的缘由,是值得深究的。
社会学,在19世纪末,随着西方列强侵犯华夏,无论在政治、经济还是文化领域,都受到了严重破坏和冲击,国内知识分子开始睁眼看世界,社会学也跟着进入国内。社会学,在我国起步晚,没有研究积淀,先天严重不足,即使后来有一定的队伍,也是孱弱的,加上后来不断的战乱、运动和封锁,社会学一直处于风雨飘摇的状态。总算在1980年,高校正式开设社会学,由于国内教育体制和知识分子的研究精神的一些症结,即使发展了快四十年,依然没有多大的成果。这基本上可以解释,为何《狂热分子》这样的书冷遇。
冷遇,不是《狂热分子》这本书的问题,是研究者的问题,是教育的问题。就现在的高校,主要的动力源是就业率,生源是唯分数论。社会学的就业困难,社会学专科天然被排除在备选专业;生源上,素质教育的缺失,从根本上剔除了接触社会学这种书的必要性。我们不是不想研究群众运动,我们是没有能力。对于欧洲的历史,我们还是研究比较多的,特别是法德英的。美国因为历史短,许多人是打心眼里鄙视的,估计也是《狂热分子》没有《乌合之众》热的缘故之一吧。
Ⅱ.《狂热分子》的基本内容
下面,我们进入《狂热分子》这本书,走马观花,看看霍弗先生,说了些什么。
《狂热分子》是国内的命名,挺吸睛的,原名叫《忠实信徒:论群众运动的特质》,应该说,原名更平实,也更符合文中之义。
开篇,作者的序言,就明确说,他探讨的是“群众运动中的一个阶段——积极阶段”。截取在这个阶段的群众运动,探讨群众运动的控制组成,分析这个组成的起源和人格特质,提出这个问题,是以一些假设为前提,探究这个假设人的心理和运动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的动机、动力和潜势,并对这些现象做合理的解释,不保证完美的理论性逻辑性。
书,大抵分为四大部分,本文仅做非常简单的,甚至是只见树干不见森林的引述,不可作为原文看待。
第一部分,论述了群众运动本身的吸引力,分析群众运动吸引力的动能和吸引的人群,群众在群众运动中得到的满足,群众运动之间互相转变性等,就像解说一块磁石,为何能吸引铁,磁性可转移。
第二部分,群众运动中群众,从哪里来,他们是谁,作者列出了一长串的名字:不受欢迎者,穷人,畸零人,极端自私的人,面对无穷机会的野心者,少数民族,烦闷者和罪犯,这从字面理解,就都是自身有问题的或者容易产生问题的人群。
第三部分,群众运动中,驱动群众的法宝——自轻。
第四部分,群众运动,从哪里开始,从哪里结束的论述。
不到300个字,《狂热分子》这本书的大概内容,就看完了,真是轻松。如果看书真有这么容易,一年可以看365本,分分钟搞定,没毛病。事实上,就任何一部分,任何一个很小的名字、逻辑、论证、结论,都是作者深思熟虑过的,也许不是正确的,但绝不是这区区百十个字就能概括的。
总结控发作,再进一步精简内容:群众运动,发源于不稳定的社会,言辞人是运动的第一推动力,狂热者利用有问题的群众,群众寄身于运动,务实者把控运动,运动中运用各种自轻的手段、方法、口号、心理暗示等催化群众,各方得到满足的群体行为。
Ⅲ.读《狂热分子》的现实意义
有什么用,是许多读书的目的所在。《狂热分子》,在现实中,有什么用?参加了工作的人,都知道,有一个“政治面貌”这回事,这个戴在头上的隐形头衔,平常好像没有什么用处,在某个特定的场景下,就会发挥作用。
在真实的世界中,任何一个作为个体的人,在相对和平的时代,和平年代自身就不是产生群众运动的土壤,都受到相对比较明显的规范、风俗、法律等约束,发表任何的言论和行动,都是有眼睛盯着的。不过,在互联网上,相对的自由性,和言论的可操控性,以及各种负面情绪的放大器作用,活跃着狂热者,就非常容易形成网络暴民,进而小范围内形成比拟现实的群众运动。
现实中,外面的群众运动,我们不容易接触到,身边的群众的运动,并不是没有了,而是隐身在汪洋的互联网里去了。在网络中,群众的特质,就是“吃瓜”和“打酱油”的隐性劣根,会随着网络领袖的声音,如交响乐般,被指挥着,被傀儡着,被牵引着,飓风一般发泄,圣徒一样虔诚,先哲似的匍匐,小范围内肆虐网络,偶尔会波及至线下,极少数能刺痛现实。这是有例子的,翻翻网络大事件,可以找到佐证。
现今,就世界范围内发生的,在耳边能常听到的,“贸易战”算一个。慵懒的人,总是对痛的感觉更敏感一些,鲁迅大爷说过“从小康之家坠入困顿,是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的”,是不是和平了70的国人,和上升了70年的米国与世界,已经有新的不平衡产生。不平衡就是群众运动的肥沃的土壤,而失意的人已经准备好了,就等着某一个声音,唤醒这头猛兽的咆哮。这在现实,是非常危险的,是我们团结而又不失去理智的,取得伟大成就的关键时刻,要特别惊醒的。
要说这时候,认真研读这本《狂热分子》,是非常及时,也是很有现实意义的。希望,每一位读者,读过《狂热分子》,都能打磨自己的理智,提高创造力,即使群众运动来临,也不被裹挟,坚定去创造而不是毁灭,去光明而不是黑暗。
阅读体验四星半,推荐指数8.5,撼动指数四颗星。
2018.9.10.19:06.南山.梅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