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应该不算一篇读书笔记,就是读书的时候想到的,发现的,以及我怎么就开始关心正念养育了,记录一下。
想来我应该就属于那种过着在世俗的定义中,什么年龄该干什么干什么的标准人生,确实每个阶段都会有这样那样的迷茫,但连我自己都觉的非常庆幸,好像总会在合适的时候豁然开朗。
比如生孩子,以前我会觉的自己都还没有长大,怎么能肩负教育孩子的重任,这个责任太大了,万一教育的不好这不给自己找一气受,况且当时的大宝也不喜欢孩子,他老是说小孩子真是太吵了,谁谁谁家的那么没规矩等等,所以结婚以后也一直没想着要,先二人世界一下重要。后来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开始,自己觉的可以胜任这个角色了,虽然依然不确定能做好,但至少不拒绝了,我最多就是想如何才能做好,这其中可能是我年纪大了?自然成熟了?可能我在一家教育公益机构工作耳闻目染了?反正在不知不觉中要孩子变成了一个不需要“决定”的决定。(题外话,后来我意识到,这种不需要“决定”的决定通常就是最正确的决定,至今没有例外,就是我们常说要遵从内心,身体会告诉你神马的)
有点扯远了,回来,有了孩子当然就面临了教育问题,随着社会进步,工作领域带给我的认知和自身性格的关系,我自然不是一个特别焦虑的麻麻,对一些早教班、培训课无感,在家识字数数之类的也是顺其自然,有的没的在互动中教一下,会更重视陪伴,阅读,体验等,至今还没毛病。
当然我也知道虽然我现在说相比知识分数成绩更注重素养教育,但在大环境下,我不可能那么旁若无人的从容,根本不现实。记得参加的一次活动,一群做PBL的粑粑麻麻讨论自己孩子教育的那个劲儿啊,特别逗的是一个麻麻说,开学一个月我活成了自己讨厌的样子,要知道他们的理念和实践怎么也都算走在素养教育前端的人了吧!所以那一刻开始我总觉得应该还有什么其他更重要的东西如果掌握了,应用了,能让孩子以及我们自己更从容的应对学习,工作和生活。
![](https://img.haomeiwen.com/i12844609/781002781fceb611.jpg)
那更重要的是什么?后来了解了一些正面管教,SEL 社会情感学,幼儿正念等,好像找到一些答案,就像《正念养育》这本书里正念创始人乔·卡巴金在推荐中写到,正如我们所见,它是学习任何知识的基础,类似于学习如何在演奏之前调整乐器,管弦乐队的音乐家们花时间调整自己的乐器,并进一步调音来互相配合完美演奏,为什么我们不预先调整我们的学习工具呢?为什么不在入学前或者上学时每天调整它?有什么能比这更基础,更重要呢?有什么能比学会练习如何集中注意力,如何关注当下,如何放松自己的肌肤,思想和感受更重要的呢?有什么可以比学会和练习亲切地对待自己和他人更重要呢?这些不是我们最希望孩子们学会的吗?可不!
书里写到的具体内容其实和和大部分写正念的,认识情绪的,关注呼吸,身体的都差不多,只是从孩子的角度提供了更多帮助练习的小活动和音频,目前兜兜还偏小了一点,一般建议5岁左右开始练习。到时候有必要再拿出来读一读,练一练。
最后摘录书里最后一章“如何让渴望变成现实”中的一段话结尾吧:如果我们有蝉蛹等待破茧成蝶一样的耐心,如果我们有新生儿般的信任,或者我们有秋风中落叶的智慧去放下,我们的生活必然会更容易。
P.S. 之前参加的慧育家SEL 论坛中有一个分会场讲幼儿正念,推荐了绘本《柠檬水飓风》,居然没有中文版的,去亚马逊淘了下刚到,上礼拜粑粑说他给兜兜读了,而且一起呼,吸,呼,吸,兜兜突然说:“好香啊”,不知道她怎么感觉到了,好可爱!我也不知道会有什么效果,但是先玩着呗~
![](https://img.haomeiwen.com/i12844609/6775cdbca37c129b.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