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平九小 李良红
能够给予孩子充足的爱和满足,跟他生活在一起,真正爱他,由衷地关心他,你就是“够好的父母”。
——张文质
这几天陪娃学习的过程中,自己也有在他旁边看书,偶尔练练毛笔,不过今天一整天我还没有拿起毛笔来练字。一连好几天,我感觉到闭门造车的无可奈何、力不从心,很容易半途而废的憔悴感!不知道自己有没有进步,也不知道这个笔画该怎么写,或者怎样才能写得更好看,更自然一点?没有人在旁边点醒,自己跟着自己学,我觉得这样的学习是非常缓慢,既无目的也无成效,就是岁月的蹉跎,练书法和阅读真的不一样。
昨天我在写隶书的时候,发现我有好几个字写不来,比方说竭尽全力的“尽”字,哭泣的“哭”字,枫树的“枫”字,有无的“有”字,断断续续的“断”字,这几个字我写出来真是丑爆了!满意的字大约就是那几个横画比较多的字。所以今天我没有写字,无趣!没有成就感!
想起明天我要在教育总群分享关于教育方面的话题,于是又再书架上寻找家庭教育的书籍。关于教育,我真的是虽然身为教师,对于教育的一些理论,其实还是不够专业,没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这么些年从事教育工作,我并没有得出什么样的好的教育的方法,或者说一些教育的好建议。
提起家庭教育,不得不提暑假的一场教育行走,让我认识的发起者张文质先生。当时我就买了他的《奶蜜盐》系列的两本书。今天再次翻读,又有了一些新的理解。
从这个张文质老师这两本书中我又获得了灵感,得到了指引。
第一本《奶蜜盐》今年的七月份,我就已经读完了第一遍,八月份的时候也加入了《奶蜜盐》全国共读活动,又通读了一遍。后面因为忙着比赛,共读活动就搁置在一旁,但是我也有在总群里面前后做了三次的分享。
在这里,我先说一说第一本《奶蜜盐》家庭教育第一定律,标题上还有一句话:从根子上思考和解决孩子的成长问题。
在这本书里面,文质老师给出的“奶”指给孩子充足的原动力,“蜜”指给孩子幸福的童年才经得起社会摔打,“盐”指性格塑造决定孩子未来的格局。这本书最关注的就是我们的父母与孩子要有亲密的生活,要共同成长;理念就是父母越爱孩子,孩子对他人就越友好;家庭教育的最终目的要用最平常的方法去培养一个正常的孩子,我们就是要时刻的提醒自己,要把孩子的生命放在第一位。这本书里面也谈到了孩子在16岁之前没有自我改善的能力,还得靠我们家长去督促或者去规划。当然文质老师特别提出一个人长得快也会老得快。孩子成长是有规律的,没有这种速成特效药,其实说孩子懂事越早,并不是好事。以上是《奶蜜盐》家庭第一定律这本书的主要的内容以及核心思想。
今天我重点分享的是《奶蜜盐》2好父母帮助孩子精神成人,核心思想:知识成才,性格成器,精神成人,价值成全。
这本书里面的“奶”指身心抚慰,让孩子回归本真,“密”指爱他同时看到自己的影子,“盐”指未来教育,把孩子带向远方。这本书主要通过六个部分来阐述张文质老师“奶蜜盐”所涵盖的1核心思想。
第一章节:要有身心的发育,让孩子成为正常人。
张文质老师说,相比起跑线,后面的路更重要,所有的路都要靠孩子自己去走,只要起点正常,孩子就一定能够拥有顺利的未来。我们的孩子需要有更多的爱,更多的鼓励,更充足的营养。在这一章节里面,文质老师重点侧重的是给予孩子营养,尤其是早餐,让孩子过上正常的温馨的家庭的生活,有富足的精神,当然先要有健康的体魄。而健康的身体来自于丰富而有营养的一日三餐,还有和谐的家庭氛围。
第二章节:生命教育是孩子成长的重要营养。文质老师在这一章里面,提出:当我们思考孩子的问题时,如果首先能够回到生命立场去思考,站在孩子的一边,孩子就会更有安全感,也会对你更有信赖感,这对孩子一生都是有帮助的。
在这个章节里,文质老师重点的谈论的是作为家长要关注孩子的生命,要跟着孩子一起去运动,一起去体验生活,一起去挑战,直面困难!让孩子学习克服困难的勇气,面对困难的乐观的精神。利用课余时间或者寒暑假带着孩子一起运动,因为生命在于运动,只有强健的体魄才能够谈学习,才有更好的未来。
第三章节:爱是在他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
这里文质老师告诉我们教育最核心的宗旨就是要尽自己的一切所能去摆脱各种各样的对孩子生命成长的束缚、诋毁和限制,父母,父亲与母亲共同努力,促使孩子更好的成长。
在这里,其实就是强调陪伴、鼓励的重要性。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孩子的身心就会更加的健康。我们说教育就是一棵树摇醒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育是唤醒,而父母其实是孩子第一任老师,父母能够做的就是榜样的力量,古话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实父母要参与到孩子的学习当中去。我们不仅仅是家长,更是孩子的朋友,我们经常要换位去思考,假如孩子是我那会怎么样?我们要设身处地为孩子着想,也可以站在孩子的同学的角度,甚至孩子是我的角度去与孩子交流。因为未来的路都是靠孩子去走,我们帮不了孩子,所以我们只能够去引导他,我们是桥梁。
第四个章:体认识思维:回到童年,感受孩子成长。
在这部分,文质老师强调的是父母很少思考儿童世界跟成人世界之间内在的区别。如果父母不以对待儿童的方式对待他,这个孩子成长就会变得不顺利。做父母是一个需要认真面对并不简单的课题。我们要换位思考,其实这个章节重点就是我们要就是回到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去感受孩子的成长,特别是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孩子,他对自己的身体也会有异样,看到自己身体不断的发生变化,这时候他的心里是一种恐惧。比方说有的男孩子,长高的时候那个骨骼过快的增长,腿上会有青筋暴起。比方说我就发现我家老大他的腿肚子上就会有一条一条的白筋,就像女人怀孕时候的妊娠纹一样,过快的增长导致。我觉得在这个时候他的成长也会有痛苦和焦虑。但是非常遗憾,在他发育的时候,我并没有去关注到他,甚至当他长出喉结,变声的时候,我们也没有关注他。他身体产生的多种不适,我们都漠不关心!导致他的颈部发现好像有两个喉结,也没有引起我们的重视。还是今年暑假我弟弟发现了,所以我们才有点害怕起来。
问孩子有没有异样,孩子说一切正常,没有什么大碍。我们带他去看医生,医生说没有大碍,不需要治疗,但是也不排除其他病变或者是外力导致!我觉得孩子非常健康,可即便真受到外力,骨头已经长歪了,无法恢复!如果当时能够及时发现,可能就会扭转这样的局面。所以孩子在他生长发育的时候,那个关键点转折期,作为父母没有在场,现在非常的遗憾,也非常的自责。可以想象一下孩子当时内心的一种焦虑和恐惧,所有的这一切他都自己暗暗的承担!我觉得是我们对不住他,甚至我跟我的丈夫有的时候还经常吵架!每天忙忙碌碌,孩子太懂事,不想给父母增加烦恼,无法想象那么多的日日夜夜,孩子的心灵受到多大的创伤。
文质老师之前也说:人生有幸与不幸,根源在童年。所以我们在想,我们无法回到过去去弥补孩子,就更应该珍惜现在,好好的做好现在应该做的事情。
所以每次看到张文质老师对于好父母的解读,自己就像遭受晴天霹雳一般,被雷劈中一样,总会让我觉得这一辈子枉为父母,枉为人。因为我每天忙碌也都是忙碌在别人孩子的身上,从来没有关注过自己的孩子,哪怕他身体的变化,我们也只是看到他现在的一种状况,而他这一路,其实这两三年他的变化很大,我们都没有去关注到他。甚至我们孩子没有达到我们的预期,我们就开始责备他,从来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他一个人承受了这么大的压力,这个压力不仅仅来自学习,更来自他的身体,所以我们都是都是不成功的父母。
我觉得张文质老师这样的观点——体认识的思维,我觉得如果我能够早点看到的话,或许我现在的孩子会更加的幸福!也会减少我内心的一种罪恶感。
第五个章:从人性出发,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在这一部分,文质老师指出孩子的成长是有规律的。掌握了这个规律,你对他的行为就能够做出判断,对他成长中出现的问题就能够进行了解,就能够进行引导,这样你才可以成了真正的父母,成了专业的父母。
话题其实就是体验式思维,回到童年,感受孩子成长这样的思想拓展,或者说是一个总结。说实话,孩子的成长确实是有规律的,我也不知道是哪一天突然发现孩子个头越过我的头顶,。我看孩的候,我就要仰视他。其实读小学的时候,他跟我就差不多高,四五年级的时候,他还没有我高。突然某一天你看自己的孩的候,你就得踮起脚来抬头看他。所以每当我和孩子站在一块的时候,我的孩子就会心的一笑,他也觉得自己的成长非常的就是就是带来他也想不到的,就是他可能内心也是非常的惊讶,就是怎么突然就高过了母亲,甚至超过了父亲。其实我们看到自己的孩子高过我们,我们心里是非常高兴的。但是同时也非常的内疚。之前我也说到了,因为孩子他在成长的时候,他要遭遇很多自己内心那种恐惧,包括现在我的大孩子,他的嘴唇上也开始长起了小胡须,所以其实他看到自己这样的变化,他也会有一种恐惧。真的,我觉得如果我们能够去尊重这样的规律,我们能够去引导他,可能他的身心更愉悦,更容易接受,也更容易取得优异的成绩。因为一个心情愉悦的孩子,才能激发自己无限的潜能。
有的时候我对我先生说,我们不要去抱怨孩子,我们应该思考的是我们自己,是我们没有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是我们没有去关心孩子,是我们忽视了自己的孩子。其实他也需要关爱。就像我一个朋友说的一样,你别看你的孩子这么高,他还是小孩。是的,我孩子他还是小孩,他才15岁。在12岁的时候,他身体就开始变化了。那个时候正是我焦虑的时候,这也正是我带着双胞胎心力交瘁,抽不开身,疲惫,工作又压力大的时候,所以我难以想象那三年我的孩子是怎么挺过来的!我现在真的觉得也非常的骄傲,因为我的孩子非常的懂事,他非常的努力。他自己也想考得更好,学的更好!每天他都在努力的学习!
这几天自己在练毛笔,对着字帖练。看上去我好像很努力,我在写,但其实我知道我写得不够好。如果有老师在旁边能够指点我,我想会写得更好,进步更大。
我在想,孩子这两年多的时间都是关在家里自己学习,我们父母没有给予他帮助任何的帮助,特别是我,我又怎么样去责备他呢?
这个寒假我跟孩子说:妈妈哪里也不去,就在家里陪着你读书。我不知道我这样的陪伴能取得多大的效果,但是我想我问心无愧,我内心踏实,而我这样的踏实,我这样的内心的一种安稳,我想一定也能够给我的孩子带来内心的一种安全感,因为在他人生最关键,当下最关键的就是中考了,那么接下来三年之后的高考,我觉得我们走好当下的每一步,那么未来就可期。我也坚信孩子在这样的有序,有规律又自律的寒假里面,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努力,他一定能够创造自己的奇迹。
第六章:未来教育把孩子带向远方。
在这一章节,文质老师的注释是孩子的人生路要靠他自己走,但孩子的人生路从来不是一个人走走就行的,他需要你帮助。父母给孩子什么样的期许,会对孩子形成什么样的人生信念产生最为重要的影响。
其实这就是我刚才提到的,我现在开始陪伴孩子,可能就是比很多的家长要晚了很多年。可以说我的孩子从小学到初中,到今年1月28号之前,整个学习都没有我的参与,一直是孩子独立独行。他上小学的时候,我也从来没有送过他,也没有去接过他,都是他自己去学校,然后自己回家,甚至他的作业也是他自己独立完成。从一年级开始,他自己背书包,自己整理书。甚至我记得孩子说过,有一次数学书没有带,被罚站了,被拍了照片,站在讲台上。那一次之后,他总能记得整理文具和收拾书包,再也没有落下,也不要我们提醒。其实在他分享的那一刻的时候,我的眼眶就湿润了,我在想我算什么妈妈,但是就是这样的看似忙碌的生活,让我的孩子就比别的孩子更加的懂事——他知道体谅父母,不给父母增加麻烦。我觉得未来他走上社会,会更加为别人着想。但是我希望他能多为自己着想。
我记得在一篇《关于小孩摔跤了该怎么办?》,张文质老师给出的建议是:摔跤了,你就使劲哭,能哭多大声就哭多大声,要让你的父母知道你摔跤了,你受到了伤害。一句话叫做爱哭的孩子有奶喝。其实我真的希望我家的老大能够多和我们交流,遇到什么困难能够第一时间告诉我们,因为父母再怎么忙,孩子永远是我们的心头肉;只要孩子需要,我们都会出现在他的身旁。或许我们就因为自己的孩子懂事,觉得他能解决问题,才忽视了他的一些需求。
所以从此刻起,我一定要陪在孩子身边,和他一起晨跑,一起阅读,一起去经历人生的风风雨雨,也去见证最美的那个成果。我想人生路确实很漫长,就是我们不能够一辈子陪孩子,但是我们在孩子最重要的关键处,转折点陪伴他,让他弯道超车,让他一往无前,让他感受到父母对他的一种爱,也让他能够得到一份力量,得到一种矢志不渝的坚定的信念,我想这就是我们父母陪伴的真正的意义。
所以我建议,不论你是母亲或父亲还是老师,我觉得这套《奶蜜盐》真得有必要去读一读。因为每读它们的时候,或多或少都会想到自己,想到不完美的自己,想到曾经自己对孩子伤害,想到自己的孩子由天真可爱,然后逐渐变得沉默寡言,其实这样的一个转变,我们应该思索是因为我们父母出了一些问题,而不是去一味的指责孩子。越读这样的书,越会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越读这样的书,越会发现其实孩子有多么的在乎我们,我们错怪孩子;越读这样的书,越会让我们真正的去理解孩子,真正的去呵护孩子,真正的去发现原来孩子是如此的重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