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两个场景:
一,在一次合伙人的会议上,合伙人之间产生了争执,最后矛盾升级,两个合伙人之间互相拉扯,撕破了一方的衣服。
被撕破衣服的那一方执意报警,其他合伙人极尽安抚,希望来平息这场纷争。
虽然场面平静下来了,但是几乎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现场的暗流涌动。在一个团体当中比较常见的就是抱团和排挤,或者是孤立。
在这样一个场景中不难看出,有一些偏见,执着的存在着。每一个人都试图对那个情绪失控的人说一些话,诸如放大格局,眼光长远之类的泛泛之词。
没有一个人愿意真正倾听他为什么要这样?
而更愿意告诉他,你不应该这样。
二,在一个群里,有一位群友突然发了一些消息。
她说她跟丈夫的关系走到了很困难的境地,已经谈到的离婚,也谈到了孩子和财产的归属。
大概是由于在线下群友们都比较熟悉,所以都在帮忙劝解,替她出主意。有告诉她如何跟公婆搞好关系的,也有告诉她哪些话不可以在丈夫面前说的,还有帮她分析离婚的利害关系的。
这位女士一直在说自己在婚姻里不被尊重,她说跟丈夫没有共同语言,还说到了他们日常的很多琐事。但是,自始至终,没有一个人问过她,这些事情带给她的真正感受。
这是两个场景,两个群体当中的突出事件,一个当事人,一群围观者。
它们的相同之处在于,当问题出现的时候,旁观者更愿意成为快速的解决问题的人。
每个人都会拿自身来举例,用自以为是的经验,希望能够一招制敌。能看到每一个人脸上的着急,恨不得自己是主刀医生,能够一刀下去切掉患者身上的痼疾。
事实证明,没有几个人拥有这样的超能力。更多的时候,对于旁观者来说,能做好一个倾听者,对于当事人来说就是最好的帮助。
帮人出主意,想办法,前提是你一定比别人强,而且拥有帮助别人的能力。很多人忽略了一个事实,当你开始给别人出主意的时候,就会让人感觉到出主意的人的优越感。
好像在说:你看,我比你更有办法去面对困难。
而更多陷入困难当中的人,并不是不知道该怎么办,而是没有去实施的方法和动力。换句话说,当人遇到困难时,需要的不是一个讲师,而是一个教练。
讲师告诉你该去做什么,而教练会带领你怎么做,会陪着你一起,从困难中穿越。
就像知道了,需要考取100分的孩子,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并不容易,考取100分的道理一样。他知道了该如何,却没有拥有如何做的能力。
过程没有人关注,没有人关注过程中的困难,和当事人的力所不能及之处。
生活中更多的人愿意承担讲师的角色,却很少有人当一个穿越困难陪同者。这是在众多群体事件当中,当事人崩溃无助的原因。TA没有真正的被听到、被理解、被懂。
所以,当我们遇到有困难的人发出求助,只要不是需要紧急立断的大事大非事件,可以安安静静的做一个倾听者。多数的问题最终解决的方法,都是当事人自己找到的。
倾诉,只是他们寻求解决方案的途径,通过倾诉,慢慢明白该怎么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