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的结果,意识的意识。”
作者丨谢丹儒
来源丨最后一米阳光
摄影丨艺子
1.
我从来不认为自由是一种假说,但也很大可能性,它会形同枷锁那般将每一个追寻自由的人束缚,使其难以实现真正的自由。
在追寻自由的岁月里,我从未停止过对自由的探讨,我需要它,我需要自由驱动我行动,前进,以及更加清醒的认识自己,继而认识自由本身。
从概念提出之初直至今日,多少杰出的人物在追寻自由的道路,但好像所有人都无法给它定义。说不上来,这究竟是他们没有收获到自由的缘故,还是他们惧怕下定义本身,但可以想象的是,当我们自由时,我们并不见得知道它,当我们意识到那一刻是自由时,后知后觉,却也无法复制这种自由。
究其根本,是我们意识的介入,我们想要控制它,想占有它的冲动,其中也包含我们对自由的理解、误解。其根本依据是,我们曾经自由过。
只是,这种感觉依旧是模糊的,不是吗?
自由过,多么美妙的体验啊!
但是,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究竟是出于怎样的感受呢?我们在处理自身感受时又是什么在发挥着怎样的作用,我们何以判定它是自由的呢?
是因为从未体验过,从未亲历过,从未感受过的那种新鲜和舒适的氛围吗?还是我们的想象,想象之中的自由,我们渴望那一刻的体验,无比渴望却又不可复制的缘故,我们才认定那就是自由呢?
兴许就是这样?——因为后来不可多得,也因为只有我们在感受不到它的存在时我们才能真正享受其中,故而它才是自由的。
2.
当然,我太相信自由不是一种假说,只是我在寻找它时,却又时常迷路。于是,这不得不令我怀疑,兴许它就是假说,永远无法被证实,也无法阻止人们去想象它。
话又说回来,似乎只有这样,它才是符合自由的啊。
若是自由能够被轻易的界定,若是自由有着明确的边界,若是自由和其他物体一般那么具象,那它如何容得下各自赋予的“自由”呢?
事实上,我见过太多自由的奴隶了。他们只满足于自己所得,并认为这就是自由;又或者,无限夸大自己的所得,以企图借此说明他是自由的;还有就是,那是活在别人的眼中的自由,赋予了太多自身所渴望的意义,而最终导致了自由的具体,愿意相信这种自由的人自然也就成为了自由的虔诚信徒。
可是,自由的奴隶和自由本身终究是不同的。别人眼中的自由,我们自己感觉到自由,以及真正的自由,同样如此。
试想一下,我们给一个事物下定义时,我们是如何做的呢?在很多人看来,下定义就是用别人期望的方式去表达,而非用定义本身要求的方式。
这也就是说,我们常常介于自我表达和获得别人认可之间进行再重建,而非遵照客观事实去展开。
如此一来,自由变得何其虚妄啊?语言无法完全诠释,思想无法具体描述,我们也依稀只能感觉到,而在这个过程中终究掺杂了太多太多的我们所认为的必须和需求。
事实上,如果自由是客观存在的,这些则完全是个人臆断,主观臆断,是完全不必要的解释和多余的重建。若非如此,但就以个人而言,我们又有什么资格去定义它呢?难道就因为群体,少数就该服从多数?还是因为逻辑、想象力、经验,我们就可以大放厥词,认为自己具备足够资格给它以定义了?
这未免可笑,不是吗?
说到这,我不由得想起童年那段无忧无虑的日子,如果非要说自由是什么,我想大多数人很容易和我一样想到童年,那是最接近自由的时光啊!我内心这样想着。
但是,真的是这样吗?
当我们这样问小孩的时候,他会知道自由是什么吗?
而我们呢?我们为何不能谈自由。或者说,我们在谈论自由之时,我们在追问什么?
是自由的存在吗?还是思想的结果呢?又或者意识?
仔细想来,自由倒真像是一个假说,我们先假设了它的存在,继而我们也得到了相应的暂时性但是可以被接受的解释。但也只是这样而已。
如此说来,自由倒像是思想的结果,意识的意识,以及一个假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