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那些真情与故事教育故事
暴力下的恐惧,爱早已销声匿迹

暴力下的恐惧,爱早已销声匿迹

作者: 苏宇城 | 来源:发表于2017-09-18 11:51 被阅读188次

我背着棕灰色书包走进地铁,习惯性靠近车厢中间的栏杆。就在这时,人涌而至将我逼到坐位旁倚靠的死角处。

我的身体紧贴着坐位隔板边的墙壁,再无可转动的空间。就在地铁门发出警告和预备关上时,从地铁外挤进一对夫妻。

男的留着一头短发,脸部圆润粗黑。他的脖子带着一根圈型金链子,在灯光照射下,像一条环形索蛇一样头尾相连地攀爬着脖子。他的白色T恤衫被圆鼓鼓的肚子,撑得饱满,感觉随时会被撕裂一般。他的双手抱着一个一岁左右的孩子。

他的孩子带着一顶蓝色圆形帽,眼睛睁得很大,单眼皮细眉毛。最可爱的地方是他的脸颊圆嘟嘟的,像一块跳动的皮球。孩子贴身在父亲怀里,没有发出一点声音。

他对妻子说:“还好赶上了。”

她的妻子挤在正对门缝中间的位置,我只能看到她的背影,一头棕黄色马尾辫。她的红色高跟鞋尤为显眼。她听到丈夫的声音,只是点了点头。

地铁开动了。一天的劳累,我也开始渐渐闭上眼睛。就在这时,我隔壁坐位上带着黑色圆框眼镜的女生,伸手拉了拉我的衣角。

“嘿,帅哥,叫一下那个抱孩子的男人。让他到这边坐。”

她从坐位上站了起来,双眼看着躺在父亲肩膀上的孩子。乐于助人,尊老爱幼是我们的传统美德,对此我是非常乐意帮这个忙的。我用手触碰了一下抱着孩子的父亲,示意他有人让坐位给他与孩子。

他的妻子转身对我笑着说:“不用了。”然后示意微笑。原本坐着的女子,重新坐了回去。

而我开始注意到这个家庭之间的微妙交流。母亲开始用言语和手势逗着孩子,孩子乐呵呵笑着。父亲也参与到其中。

地铁开门时,拥挤的车厢泄了一批人。我的空间也变得不那么拥挤,而这一家庭也倚靠在坐位边的墙壁上。

父亲开始捉着小孩的小手,轻轻打在母亲脸上。母亲没有躲,小孩子感觉到很好玩。因而笑出了声来。

父亲觉得挺有意思,对儿子有效果,继续拿着手打在母亲脸上。这一下,打疼了母亲。她狠狠瞪了一眼父亲,他不以为然,继续捉着孩子小手打着。

母亲,没有再忍气吞声而是直接一巴掌甩在父亲脸上。父亲没有生气,反而笑着,像个孩子一样笑着。父亲继续那个“好玩”的动作,而母亲眉毛紧凑在一块,她带着一口方言骂着、喊着。

我有点听不懂她在说什么,但那声音很大。足以令整个车厢的人,放下手机和拔掉耳机。

我看着孩子的眼睛开始孕育着泪花,嘴角不断在抖动。而他的小手还蜷缩着,像一个拳头的样子。他的小手、小脚同时向外伸张,嘴里发出惊人分贝的哭声。

一时间,妇女的责骂声,孩子的啼哭声夹杂在车厢里。有人试图劝解,并无效果。父亲鼓着嘴,一手怀抱着孩子,一手高高举起,然后又放了下来。

地铁门开时,他们下了车。我看着那一家子,还在继续吵着、闹着。两个人的身影越走越远,声音也越来越小。

我的脑里浮现某些想法:“这孩子,从小在这样的情况下长大,会不会发展成有暴力倾向、或者自卑性格、人群恐惧之类的问题?”

我回宿舍就搜索了下有关儿童暴力形成的原因,还看到有一个案例:“2011年时网上疯传的一段‘史上最厉害的小孩打架’事件。”

某地一名7岁女童在家长怂恿下,追打着同龄堂弟,连续用手甩出巴掌打得堂弟满嘴流血。网友痛批,这个家长不但没阻止而是在拍视频。这个过程持续了三分多种。

有路人过来劝架,拍摄者说自己是女孩的父亲,男童的舅舅,并笑着称:“没事”。他说自己从小也是这么练出来的。暴力女孩虐男孩的视频最后,两个孩童被叫回了家,拍摄者说:“下次再打。”

宝宝出现暴力倾向,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在生活环境以及宝宝心理发展期的重要影响。不良的环境造就宝宝暴力的心理。尤其是在1-3岁这个期间,这个是宝宝性格形成的关键。

不良的环境包括家长爱打人、吵架、说脏话,或者存在家庭暴力。父母应该是宝宝良好行为的准则,而不是反面教材。不要让不好的习惯,带到宝宝心里。

家长工作忙或耽于玩乐,很少照料宝宝,很少跟宝宝沟通,宝宝内心孤独,也会导致宝宝以打人行为来宣泄。在这种情况下,家长需要多花时间陪伴宝宝,好好重建孩子内心深处的安全感,就十分重要了。

最后,类似于宝宝无意间看到暴力、有打斗场面的电视节目、或者血腥的动画片场景等。宝宝会模仿电视节目,让自己成为那个“英雄”(施暴者),对周围人进行打击。而宝宝并没有意识说,这个会把人家打疼,或者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多陪陪孩子是避免儿童暴力的最好方法之一,帮助孩子,构建更好的生活环境,营造更好的发展未来。这也是大人们要如何看待孩子的成长、使命与责任感之间的相互关系。

陪伴,将会用温暖打破寒窗。

恐惧,也将沉于大海。

爱,也因此会来到你我之间。

相关文章

  • 暴力下的恐惧,爱早已销声匿迹

    我背着棕灰色书包走进地铁,习惯性靠近车厢中间的栏杆。就在这时,人涌而至将我逼到坐位旁倚靠的死角处。 我的身体紧贴着...

  • 关于恐惧---2022-03-23

    担心成为无名小卒的恐惧、担心销声匿迹的恐惧、害怕死亡的恐惧。所有小我的活动最终都是为了要消除这个恐惧感,但是,它最...

  • 暴力对弈——一场恐惧之战

    “暴力必恐惧。”——《暴力——一种微观社会学理论》 《暴力》这本书中最核心的观点就是“暴力必恐惧”,任何人在面对暴...

  • 阴天

    我们都销声匿迹,回到原始 坐在屋檐下聆听那琉璃碎裂和弹起 我们都恐惧,跨越时空 站在潮丝与肩并肩下

  • 2018-02-21

    教育无痕,语言的暴力胜于棒槌下的暴力,这个道理心中早已深知,但人有时候情绪确难以控制,在不能使用暴力的情况...

  • 《儿童纪律教育》学习感悟

    暴露在暴力阴影下的儿童,有几种暴力行为:语言暴力、行为暴力、媒体暴力。 如果问起父母们是否爱自己的孩子,绝大多数的...

  • 暴力-恒产者恒心

    暴力-恒产者恒心 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 《暴力》说,所有的暴力都源于恐惧。 我说,没有失去就没有恐惧:所有...

  • 感觉

    爱眉头不举 情低声下气 爱情销声匿迹

  • 暴力与恐惧

    《给莉莉的信》这本书里的第三束信讲的是暴力与恐惧,暴力和恐惧是在生活中是比较常见的存在,先来说恐惧,看完了第...

  • 暴力恐惧困局

    今天躺在床上浑浑噩噩之际,楼上传来东西倒地的声音…… 于是,我凝神静气几近屏息地平躺着,内心准备着……紧接着,楼上...

网友评论

  • 素手调羹:你不要想太多了,谁也不能保证做了父母就一点点错都不会犯,是人就会有情绪。看这对父母前面还挺好的,不是仗着自己有孩子就觉得别人给他们让座是天经地义的。你看到的也只是一个小场景,不能代表他们平时的相处,也许是什么特殊情况呢
    苏宇城:@素手调羹 嗯,当然,我看到的是恶性的一面,人都是矛盾体,且具有善与恶。我发现自从写了小说后,我更多挖掘的是人性的弱点而不是优点。我也是提供一个我看到的画面,引发的思考。父母的难处的确有,父母可能心也是好的,对于孩子,父母都有一颗慈爱的心。只不过在愤怒或者情绪下,表现得就有点不理智了。孩子看到,会学他们的样子。有些小孩甚至开始变得自卑、自责甚至是自弃。要完全杜绝也是不可能的,环境会影响孩子的心灵,我只能说尽力减少这种坏习惯的发生,或者像我看到的类似事件的发生,引起一个思考的角度。
  • 0b8746ccbdf0:对呀,支持你
    苏宇城: @广州百度胖子华 🌷与爱同行

本文标题:暴力下的恐惧,爱早已销声匿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tovs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