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天孩子就他看到的微视频,发表他的观点时,我发现我又开始进入了一个急于纠正,建议的角度来跟孩子沟通。我当时的感受有担心和焦急还有不满。
今天的事情是后知后觉了,我看到自已潜意识中,仍存在对孩子下意识的担心,急于去表达自已的观点,反而让孩子无法接受。
回过来看,对于孩子的表达,我如果是用倾听的方式,我是可以看到孩子对于他所看到事件的担心,以及他角色代入后作为家人,对家人表达的一种爱。是的,往往我们看见的都不一定是真相,当孩子的内心的爱被他的语言遮掩,我察觉到自已的担心,只是那个当下处理得不够好,但我已有觉察,这就很不错了。不是无知无觉,呵呵,我今天的后知后觉也是一种体验哈。
当我们平和的去接纳,去打开自已的局限,一切都不是问题,原来就是这么简单。
晚上当我在听课,而先生则在一旁轻声地引导孩子自已去学习一个他感兴趣的学科,孩子最开始是有依赖的心理的,想让爸爸直接教,我听到爸爸用一种特别温和的语气
“
”爸,这太难了,我看不懂”
“没关系,看不懂的你就先跳过去,你就挑你能看懂的看”
“哦,这样啊,好的,我再来看看”
然后父子俩独自学习,互不干扰,孩子不懂的地方,再跟爸爸有一个交流…..
这件事我觉察到自已,先用了意识脑自已在内心过滤——“太难了?”才看几分钟,这么容易就放弃吗?一点都没有钻研精神。
而事实是——孩子确实没有看懂,有一些专业术语,孩子在正常表达他的感受,他在表达没看懂。被我过渡过工后,内心戏在上演,各种标签在使用。
可以用非暴,看到自已内心的需要是空间,不想被孩子随时打扰,而孩子需要成长的陪伴和支持,OK,日日觉察,看见最美好的自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