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智能气功科学与养生传统文化爱好者
《佛教的我执观(4)》(转载)

《佛教的我执观(4)》(转载)

作者: 石竹 | 来源:发表于2017-12-28 20:21 被阅读2次

前面讲的人我执、法我执也叫无明。它是“枝叶无明”,是最容易看到的无明,还有最根本的无明。总之,你提什么问题,都是无明。修到了菩萨还是无明。咱们说菩萨了不得了吧,菩萨还无明呢!到了菩萨已经把见惑、思惑断掉了,二乘的执着没有了,但还有个“尘沙惑”。众生无数,怎么渡?不同的人要有不同的方法去渡脱,众生没有数,方法也没有数,这又陷到惑里去了。

我跟佛家人讲,你别惑了,不要这么多方法了,一个混元气都解决了嘛!他们说众生如尘沙,如恒河沙数那么多的众生怎么渡,这对菩萨是个难题。所以好多菩萨发大愿,观音菩萨发誓“不渡尽众生誓不成佛”,他成了佛还居在菩萨位,他的功德到了佛上去了。把无明破尽,一点一点分破无明,到最后,按照圆教讲41品无明分分破尽之后,踏入妙觉。佛教的很多道理,都是用思维逻辑的方法去想象的,所以搞得很繁杂。

佛教也说,佛教道理也不对,执着有个佛教道理也不对。唯独大乘佛教敢讲这些问题。既然都是虚妄的,那佛说的虚妄不虚妄?这时就出来二难性了。如果你说不是虚妄的,那么你说的一切名言都是虚假,这个道理就不能成立。如果你说的是虚妄的,你本身也不能成立,你的道理也不是真理。这不就是二难性吗?这就是康德的二律背反,跟过去的诡辩一样,提什么问题都可以用二难方法,这么难或者那么难。这是一种辩论技巧。

碰到这些问题释迦牟尼就不言语不回答了。过去讲这是默为万法先。释迦牟尼佛当时并没解释,佛家后世解释为:因为你还没有明了才提这些问题,等你明了了就不提了。我想当时释迦牟尼佛不能去回答这些问题,因为只要一回答,就被抓住辫子。不回答但他用功夫。他心里很安定,弄点气,出现个气场(那时还不知用气场,实际我想是个气场),慢慢深入到对方的意识里了,对方慢慢也不想了(那个时代的人思想比较简单,不象现在孩子学前教育就讲这个科学那个科学的)。

释迦牟尼用意识引导对方静,不要想,气跟他接上了。他就认输走了。有的人看他老不言语,一看他的相貌就害怕了,他虽然没接到气,也跑了。佛家讲执着讲了好多观点,有一定的道理,但根本点错了。

相关文章

  • 《佛教的我执观(4)》(转载)

    前面讲的人我执、法我执也叫无明。它是“枝叶无明”,是最容易看到的无明,还有最根本的无明。总之,你提什么问题,都是无...

  • 《佛教的我执观(2)》(转载)

    那么什么是对的呢?佛家认为你说什么也不对,没个对的。为什么?佛家讲,我们人现在是在迷妄当中,一切都是迷的,没有一个...

  • 《佛教的我执观(3)》(转载)

    佛家讲生老病死苦,认为人生皆苦,没有不是苦的。人一生都是苦,小孩一生下来就哭,哭就是因为生下来的时候苦。实际婴儿刚...

  • 《佛家的我执观(1)》(转载)

    佛家把偏执叫我执,我执就是执着有个我。人们说“我怎么怎么着”,就是这个我。脑子里总有“我”这么个意识概念,就叫做我...

  • 《怎样破除我执(4)》(转载)

    2、用忘。这是古人的方法。损是我主动的不要它;忘也是不要,它是指脑子根本就不想了。损是来了我不要,有,我不要,把它...

  • 我的佛教观

    我的佛教观是:大乘佛教,大众佛教,人生佛教与科学佛教。大乘佛教,简单来讲,是智慧大,心量大,境界大。这三大决定了它...

  • 佛家戒的“执”——佛家和佛教不同,佛教是宗教,佛家是哲学。 佛家戒“执”的“执”,指的是执迷的执,是一种沉迷、沉溺...

  • 《智能气功科学的我执观(中)》(转载)

    你们会问:“不是也有预言吗?”预言的人只是有点预知功能,他只能在宏观上预见到。 比如,中国过去的《推背图》预言房子...

  • 《智能气功科学的我执观(上)》(转载)

    智能气功讲的“偏执”这个词是从佛家我执演变过来的。偏执是怎么回事情呢?我们讲人的的确确是在执着很多不正确的东西,因...

  • 《智能气功科学的我执观(下)》(转载)

    其实这并不是特异功能,就是脑子里加了个意识:这雾蒙蒙的就是气。慢慢看看,脑子里有个反映过程了,脑子里注意去反映它了...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佛教的我执观(4)》(转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txbg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