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怕风俗染了味儿

作者: 鸳鸯袖里握兵符 | 来源:发表于2017-01-30 17:08 被阅读21次

文/张坤含

准备写篇文,忽听鞭炮声震鸣。年已过完,何来炮声?隔门而望,原来一条柏油路早已铺满了红鞭纸,沿着这纸屑和喧嚣,看到了锣鼓与烟酒同在,烟火与人声共舞,远处一场丧礼在进行。

一位老人的离世,没有哀悼与忧伤,有的只是鞭炮谁最响,场面谁最华。老人的丧礼,似乎早已不再是子嗣对故人的祭奠,而是一场秀,一场看我最富有、看我最豪气的大秀。

我不由得再次想到党益民同志的《怀念母亲》,同样是祭奠母亲,同样是怀念母亲,我更倾向于他以文祭母的情怀。没有烟火,没有阔气,有的只是一股纯粹如青烟的想念。

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传承的习俗千千万,没有一种习俗不满含情谊与淳厚,没有哪种习俗不包满纯真与淡雅。因为这习俗不是标榜,这习俗不是炫耀,这习俗说到底只是一种情的承载啊,为何如今却让它变了味儿?

事起总有双。我忽然又想起这几日走亲访友的道听途说,说我们河南人嫁闺女很土豪,我们河南人嫁闺女很“彪悍”。这土豪,这“彪悍”,“豪”在哪里?又“彪”在哪里?它“豪”在聘金,“彪”在彩礼。你是否听过“万里挑一”?你又是否知道“万紫千红一片绿”?你还知不知晓“三斤三两”有多少?这都是“风土人情”,这都是“嫁女习俗”啊……

我不知道自己闺女的价值居然可以用“金钱”来衡量,而且还是“明码实价”的衡量;我不知道自己闺女的婚姻居然可以用“财产”来套牢,而且还是“万紫千红”的套牢。

我真的很想知道这所谓的“万里挑一”,所谓的“三斤三两”,在闺女步入婚姻之后,真的可以恒,且久远吗?

莫让习俗染败风,莫让风俗变了味儿。我想吼出这些,可在他人眼里,我是傻子,是囚于学门,涉世尚浅的傻子……

只怕风俗染了味儿

相关文章

  • 只怕风俗染了味儿

    文/张坤含 准备写篇文,忽听鞭炮声震鸣。年已过完,何来炮声?隔门而望,原来一条柏油路早已铺满了红鞭纸,沿着这纸屑和...

  • 她只怕风霜染了白鬓

    人们终日奔波在清早八九点钟拥挤的公路上;祖国的小花朵们伴着每日清晨响彻校园上空的国歌声冉冉升起;家中还存放着年节时...

  • 艾特斯|一个餐厅带你穿越回清朝

    什么是京味儿?京味儿不仅仅是菜品的特点,还是北京丰厚的文化积淀和人文风俗的体现。京味儿是一种韵味儿,宫廷、礼仪、民...

  • 艾特斯设计案例|一个餐厅带你穿越回清朝-范家小馆

    什么是京味儿?京味儿不仅仅是菜品的特点,还是北京丰厚的文化积淀和人文风俗的体现。京味儿是一种韵味儿,宫廷、礼仪、民...

  • 过年

    为什么我们都在抱怨越来越没年味儿了. 是因为我在长大吗. 可是鞭炮依旧风俗依旧年夜饭依旧一切都没有变阿. 是不是因...

  • 故人远

    青丝结发 难共白霜 便借雪染赴一场 东风老 只怕西洲土一抔 无人扫

  • 过年小结

    看见许多人已经写了关于过年的年味儿、风俗、情感、体会、总结……其中一个“兄弟”说出他2019的愿望,就是希望过着像...

  • 儿时的年味|赶庙会

    苏东坡《远景楼记》描绘了家乡眉州的许多风俗:眉州在北宋时就是一座很有韵味儿的小城,被源源不断的岷江水滋润着,很是肥...

  • 变味儿了?!

    我属于公司的老员工,呆了6个年头了,见证了公司的成长,从五六个人变成了现在的五六十个人,一步步壮大,但是,似乎公司...

  • 有年味儿了

    2023.1.9.离年越来越近了,也就意味着越来越忙了,上周在女儿家,帮她把屋子彻底收拾一遍,窗帘、床品、沙发套通...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只怕风俗染了味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udhi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