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流泪?为谁流泪?
昨天,看简友的一篇文章,居然看到泪奔。
一个心性敦厚的实业家,因为“黑天鹅”事件,因为“熊孩子”的高利贷,含泪忍痛出卖自己半生辛苦打拼出来的一片江山,却被圈里圈外、各种各样的人,算计胁迫,即使穷途末路,却依然没有忘记人心道义。
我不太喜欢跟商人交往,因为我不想让自己受伤。
总觉得重礼薄情,计较得失是商人的特点,而我这种素有“木兰”之志,从小就想着为朋友可以两肋插刀,为家国可以马革裹尸,对人对事不设防的人,还不分分钟被人算计个老底朝天。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商人都这样,但是商人的道义和规则底线,普遍低于知识分子,却是有据可查的。
我也自认为没有经商才能,因为赚差价这种事我干不来。我不是一个有钱人,但是,我喜欢做公益,不赚钱还倒贴钱。
你说我傻也好,说我圣母心也好,总之,我喜欢以心交心。
我喜欢阿德勒的共同体概念,他提倡把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当成自己的合作伙伴和朋友,而不是竞争对手和敌人。把对自我的偏执改变成对他人的关心。
我不知道那些算计他的人,如果读过阿德勒的共同体概念,或者有一点点的合作利他精神,这个剧情又会怎么发展?
迷恋物质的人很难理解真正的情怀
我有个朋友,很多人眼里是妥妥的人生赢家,豪宅香车,各种实体。她希望我跟她一起做一个投资,我没有同意,她用恨铁不成钢的语气,作最后的说服:
关系这么好,我把心都掏给你了,你居然还执迷不悟,成年人的世界是需要自己负责任的,我只能帮你到这里了,我们走着看吧,三年之后见分晓。
其实不用三年,我现在就可以答复你,三年之后,无非就是你钱又成几何倍数的增长了,而我依然像现在这样没你钱多。
但是这些话的背后,我没有告诉你的是,你的钱的确比我多,那又怎么样呢?
这世上比你钱多的人也比比皆是,你能一个一个都赶上吗?这世上没我钱多的也大有人在,那别人就不过了吗?
金钱的价值在生存的阶段,会非常重要,在拥有了一定的生活品质之后,还对金钱有着无法抵御的渴望,那金钱满足的已经不再是生活和物质层面的需求而是内在的匮乏。
我们知道在马斯洛的层次需求理论当中,人类正常的需求层次是由低到高,由物质到精神,高层次需求都是非物质的。
很多人都在追求财务自由,什么是财务自由呢?在我看来财务自由就是你的被动收入大于你的所有支出。你的能力大于你的欲望。
相反,如果你的欲望大于你的能力,你花钱的速度远远超过你赚钱的能力,那么,你挣多少钱,都不可能会达到财务自由。
所以,古人说无欲则刚。所以,修行人要清心寡欲。
幸福不取决于财富,取决于对生活的回应力
很多人会把幸福和财富画等号,这其实是个误区。
什么是幸福?在我看来幸福是一种体验,一种态度。
就像有人经历了巨大的生活变故,依然会非常乐观的生活。
有人经历了变故之后,从此一蹶不振。
因为走出困境的奥秘在于,人们如何回应生活本身,而不是回应他们的遭遇。
幸福亦然,幸福不在于生活给了你什么,而在于你如何看待生活。
就像通过心理咨询,走出心理阴霾的那些人一样,所有的痛苦都还在。但是,改变就那样发生了。
我们改变不了问题,但我们可以改变对问题的态度和看法,用可以让自己幸福的方式回应生活。
你说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