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谈谈读书

作者: 若零F | 来源:发表于2016-06-28 19:03 被阅读175次

时下,读书与运动是国人比较追捧的两项活动,保持身心健康、丰富精神生活缺一不可。我真心觉得这是好事。关于运动,特别是那种买装备、上器械式运动,我是门外汉,没有经验体会可分享。相比之下,自恃翻了一些书,忍不住过来凑个热闹,闲聊几句,说些想法或意见。所以,今天主要是谈谈读书。

一、读书缘起

我打记事起,就喜欢看小人书。等上学之后,老实说,有个习惯:该自己学的书不愿意看,就喜欢翻课外书。上大学、研究生期间更甚,本专业学得不够深、不够透,最喜欢读的就是历史、思想类,特别是东西方原典,偶尔还沾沾哲学的边缘。这就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导致上学的时候该学的没学精,该考的证没多考。不过好处就是把书没丢,即便是工作了,还喜欢看、喜欢买,而且也攒了不少书(虽然不是善本,但也是中华书局、上海古籍、三联、商务等响当当的大出版社)。

二、影响较大的两本书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是我老爹95年民办转公办后,在学校进行教师培训的教材,是他老人家学习结束后带回来的,放在家里的书架上一直没动过。我记得此书深蓝色封面,教育部社科司编。我也记不清楚,自己怎么就把它摸起来看,喜欢没事就翻翻。对于“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现实的人’是一切历史的前提和基点”等观点时印象最深刻。看的似懂非懂,一知半解。再加上自己喜欢瞎琢磨这习惯,最后自己体悟琢磨出一句话“现有的世界都是人的活动的产物(包括物质及精神的)”,而且还能够自圆其说。到现在我都挺佩服当时的自己。(这是真事。我现在都记得是99年10月1日当天,下着小雨,在家里一边看国庆大阅兵一边扒玉米棒的外壳。在拎着拢子外出倒废弃的玉米壳,突然就蹦出来,然后就一直萦绕脑海)。从此之后,喜欢政治那叫一个不得了,至今热情不减,从而导致我上大学报考专业直接选的是政治学与行政学,我们班就我一个报此专业。

2.《原本大学微言》。这是南怀瑾老先生的书,他老人家的书我就不多说,喜欢的、看过的都知道。这书我接触的时候应该是高中的一个暑假(记不清是高一还是高二),在姥姥家也是没事无聊,玩得没有兴致了,就到处找书看。这书是我小舅在外打工买回来的。当时没意识到,等上了大学后重新看得时候才发现以前那本是盗版书。把它拿起后,发现这书语言风趣、风格调皮,跟自己以前翻看的历史教材书截然不一样的,那叫一个稀奇。翻得比较快,从下午一直看到晚上,一口气读完的。等上了大学后,又读了一遍,然后到图书馆,一本接一本地读南老先生的系列书(主要精读了《论语别裁》《孟子旁通》《老子他说》《庄子喃语》《易经杂说》《列子臆说》等,佛经类都是简单涉猎,意境太高深莫测不敢造次),读得酣畅淋漓、拍案叫绝,被他迷得神魂颠倒。通过读他的书,再读他书里介绍的书,从他介绍的书再读到这书中提到的别的书,就这么串起来了,一发不可收拾。从那时起,就深深喜欢上了传统文化,慢慢地延伸到中西方元典。

在上面这两本书的引导、诱惑下,我走上了读书这条不归路,从政治、历史这个点拓展到目前喜欢政治(政治理论、政治哲学、中外政治思想史)、哲学(主要是先秦哲学、西方哲学-除神学外)、文化、历史、古籍等方面(仅仅是兴趣爱好而已、没有研究钻研的专长)。

三、自己的读书方法

说起读书方法,准确地说,自己没有专门梳理过。仔细想想,主要是学思结合、追根问底。前面已经交代过,自己平时喜欢瞎琢磨,一翻书,能得到与自己的想法、观点相吻合的,会有点窃喜,但不敢自大,然后再看书,特别是能够与一些大家的观点、思路相类似、相一致,就会读这些大家的成名作;如果看到与自己的想法、观点不一致或截然相反的,就会反思、总结,再看同类书,看看到底怎么回事。其次,就是参照大家(此大家非彼大家,乃一领域之巨擘也)的读书方法。因为这都是前人实践过得的妙法,哪怕是只领会到一二,那也受益无穷。

其次,就是边读边记,尽可能的摘抄文章的好论点、妙句子(不是简单的誊写,要写清楚书名、作者、出版社、版次,以及文章出处,以备日后写东西时用,这也是对别人成果的尊重)。边读边写,就是做批注,随时把自己的想法记录在所读书的相关章节处,与作者平等对话、交流思想。

此外,关注书的目录、序言、后记等。通过浏览目录,就可以迅速知道作者的思想脉络。序言、后记往往可以得到作者论点、思想的发展、裂变历程,透露出更多的思想细节。注释、参考资料等也不要忽略掉,有时候也蕴藏着大思想、大智慧(这是我上研究生时期导师反复叮嘱的,而且确实可以发现好多东西)。

四、读书的益处

读了这么长时间的书,多少还是有点收获。我自己觉得主要有如下几大好处:

一是开“天眼”,造境。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 "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 "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放在此处谈读书也适用。就像爬山、登高望远,在山脚下一个境界,在半山腰一个境界,在山顶更是另外一个境界,所处的据点不同,所收揽的景致、规模也不同,横看竖看、正看倒看,都很圆满,相当于练就了一个善应万物、参天地之化育的“玲珑心”(当然,类似于佛家所言的慈悲心、善知识),既能感受到至大无外的寥廓宏远,也能体验到至小无内的洁静精微,犹如“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或是“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二是养“地心”,筑格。读书就相当于汲取成长的养分(当然也要适度,不能过度、刻板死读书),如果我们一开始就奔着元典去,那就相当于文化的源头、智慧的枢机。在各类元典中浸淫得越深越久,那人生的厚度及个人的品格将会得到极大地构筑与锻造,不囿于世俗束缚,海纳百川、万物皆备于我的状态就会自然流露、应机而发,不嗔不怒、不骄不躁。

三是育“人情”,通理。书读多了,开窍了,就能洞悉世事的变化无常、掌握社会的纷繁复杂、知晓人情的冷暖远近,就会变得通情达理。他知道,每个人无不处于人与人的关系网络中,这个世界的运转有赖于每个人的相互关系。他就会与人为善,与己方便、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发自内心的主动作为、而非外力逼迫下的被动行为。

我觉得读书的益处无外乎以上三点。老祖宗不是说过嘛,“天地人,三才也”。

注:这篇短文,一个月前就着手准备,但是由于诸多原因匆匆拟了一个提纲就搁置了。这两天腾出功夫来了就写出来。思考的很多,但是下笔写出来的东西总感觉不是很饱满、很丰富,可能还是自己思考不深入、动笔不勤快,太懒导致的,请多包涵。再者,或许一些人看到上面的文字,会有疑惑、会有不解。不管本文写得合不合口味、对不对脾气,现就这样。世事没有圆满的。保不齐哪天起了兴致又有了新想法,推翻了自己所说的一切也不一定。

相关文章

  • 我也谈谈读书

    时下,读书与运动是国人比较追捧的两项活动,保持身心健康、丰富精神生活缺一不可。我真心觉得这是好事。关于运动,特别是...

  • 谈谈读书,也谈谈思维

    要改变一件事情,最有效的方式就是从这件事情的本身出发。我们为了生活得更好,那么首先就要改变我们的思维模式。 思维模...

  • 也谈谈读书(一)

    今年有幸聆听几次大领导的讲话,大领导提到要多阅读,而且,领导也提到大领导每次出差,行李箱里面都会塞几本书。偶尔几次...

  • 也谈谈读书(二)

    阅读习惯培养过程中,很容易碰到倦怠期,以100天为例,就是三个月左右时间。一般头一个月是关口,之后,还会反复出现倦...

  • 也谈谈读书吧

    作为一个安安静静的小伙子,自从小时候我就喜欢读,读一些东西,未必是书,也有报,也有其他的一些东西,但是随着经历越多...

  • 今日分享 | 读书的治愈力

    今天,我想谈谈读书如何改变我们的人生,以及这种改变的局限性。我想谈谈读书如何给了我们一个人际关系的共享世界。我也想...

  • 我也谈谈“寂寞”

    蒋勋曾说:人和人之间得关系只有两种,一种是生离,一种是死别。 亲如父母兄弟,也只能陪你走一程。 没有人会一直陪你走...

  • 也谈谈我儿子

    经常听见别人夸自己家孩子,聪明伶俐,会读什么样的儿歌,会背什么样的古诗,会说什么样的英语,我都不曾羡慕。 我对我的...

  • 我也谈谈管理

    我也谈谈管理 在不同地域、圈子奔波的我们,就像在水中游泳的鱼,或在玻璃缸内,或在江河溪流,但万水同源,我们都属于大...

  • 我也谈谈写作

    我不是一个作家,只是一个单纯的文字爱好者。似乎也并没有什么资格谈论写作这个话题。我相信,像我这样的人,有很多。这样...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也谈谈读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uvtj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