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1日,也许大家会脱口而出今天是愚人节,但是看完这篇文章希望你可以记住这样一群默默为祖国做出贡献的人群。借这个机会,我想为大家介绍两个值得被铭记的飞行员。
王伟 81192
在王伟就读的飞行学院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飞行员的毕业答辩上
最后一道压轴题本该是最难的一道
可教官只问了一个简单的问题
“歼-5战斗机的机炮有多少发子弹?”
飞行员不假思索回答“256发”
但教官却严肃的告诉他是257发
他的意思是:
当你打尽最后一颗子弹,目标仍然有能力侵略你的国家时,你和你的战机就是最后一发子弹。

对于这个名字,很多零零后恐怕会十分陌生。因为在他去世时我们很多人都还很小,有的甚至还没有出生。
2001年4月1日8时55分,中国海军航空兵飞行员王伟奉命执行对非法进入我国航空领域的美军侦察机进行跟踪监视。可美方侦察机不仅无视我国警告,还撞向中国战机,致使王伟跳伞落海后牺牲。

“呼叫81192,这里是553,我奉命接替你机执行巡航任务,请返航!”
“81192收到,我已无法返航,你们继续前进!重复,你们继续前进!”
这可能是王伟牺牲前最后的几句话,美国军用侦察机侵犯我国南海领空,王伟和战友赵宇迅速调整航向,与美军同向同速飞行,尝试驱离美机。
相撞后,王伟只是冷静的报告:“飞机控制失灵”。但据赵宇回忆,被撞后王伟飞机尾部“像纸片一样飞散开了”。可想而知当时的状况并不是王伟表现出的如此平和,可以说情况十分紧急。
当时我国的的战机确实不多,也没有美军那么先进,王伟也许是抱着能救则救的思想,也许是在他看来战机就像自己的孩子需要保护,一直在尝试救护战机,直到赵宇大声命令其跳伞时,才离开战机。
跳伞后王伟失踪,这牵动了当时所有中国人的心,大家纷纷祈祷奇迹的发生,中国军民在当时展开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搜救行动,最终奇迹没有发生,王伟被确认牺牲。
王伟用自己的生命来抵御外敌,维护我国领土主权,用自己的青春谱写了这一次飞行壮举。
张超 4.4s

相比于王伟,张超可能更被年轻人所熟知。2016年感动中国曾给张超写下以下颁奖词:
“那4点4秒,祖国失去了优秀的儿子,你寻着英雄的传奇而来,向着大海的方向而去。降落,你对准航母的跑道,再次起飞,你是战友的航标。”
2009年,23岁的张超主动申请前往“海空卫士”王伟生前所在的部队——海军南海舰队航空兵某团。报道时,团长邱柏川曾问他你为什么来,张超脱口而出“我就是冲着王伟来的!”
2016年4月27日,在驾驶歼-15舰载机进行陆基模拟着舰训练时,因飞机突发电传故障,不幸以身殉职,年仅29岁。
四点四秒很短,短到我们还没来及留下什么就失去了;四点四秒很慢,慢到我们会用一生去铭记。
12时59分11.6秒
“117电传故障,检查操纵故障信号!”这是歼-15飞机最高等级的故障,意味着飞机失去控制。
12分59分16秒
短短四秒左右的时间,张超果断选择尽最大努力保住战机,可是推杆无效、被迫跳伞,由于弹射高度太低,主伞无法打开,座椅也没有分离,下坠时身体受到了巨大的创伤。
“我是不是要死了,再也飞不了了......”说出这句话时,大家都感到庆幸,张超还活着。可在送入医院后,张超经抢救无效死亡,这成为了他留给人们的最后一句话。
王伟生前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战机可以在航母上起飞,而张超做的正是陆基模拟着舰训练。他们代表了梦想、信念的传承,体现了国家军备能力的提升。
循着英雄的故事而来,带着英勇的故事离去。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国泰民安的背后还有很多人在默默的努力,希望未来的日子里大家都可以永远铭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