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信念和精神是写作者的一种责任

作者: 朱朱哥弟 | 来源:发表于2021-05-24 18:56 被阅读0次

文/朱朱哥弟

中国谚语:“天生之物,不用者众;天生之人,必有所用。天大的事,由地上的人做。”

我想,人之所以称之为人,做事和正确做事是其存在的唯一理由。人怕的不是死,而是毫无意义地活。搞管理工作的同志,退居二线后,大多按照各自喜好,或买部车携带老伴旅游祖国山河,或者学门厨艺做起家庭美食,或者约上几个老友徒步钓鱼、练拳下棋,等等,时间自由支配,虽多了不少常人的欢乐,但也少拿了不少银子。所以除了一线艰苦行业的岗位,在后勤工作的谁也不想提前离开。
网络卡通画,侵权删除

我是比较幸运的,源于平时在岗位上就喜欢写作,退居二线后,说是发挥余热,被返聘一年,整理记录单位企业发展文化历程。不仅学习了新的知识,还获得了更多的收入,让别人羡慕。

我原来想,这对我来说是轻车熟路,只要简单地按照时间序列整理出大事记,不会消耗自己太多脑细胞,既可以完成任务,也据此拿到劳务费。

受人之托,忠人之事。一个与共和国一同成长的企业能够历经磨难而生生不息,一定有其特有的精神内涵,应把企业员工的闪亮思想和优秀品质总结归纳出来,进而弘扬传承企业优秀文化,影响和激励年轻一代员工,这不仅仅是对文字的尊重,也是一种责任,更是对企业深厚情感的一种表现。

因此,我抽出不少时间、如饥似渴地查阅企业故事,征集老物件,访谈老员工,力争从他们身上,追寻到企业发展不朽的信念和精神。

这是一个怎样的企业?

是什么信念和精神支撑着企业员工走过不平凡的70年?

第一:九进九出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敢为人先、艰苦卓绝的探寻精神

案例一:与“死亡之海”的一次“初吻”

1958年,505、506重磁力联队,靠着320峰骆驼作运输工具,用45天的时间,完成了中国人第一次穿越“死亡之海”的伟大壮举。这壮举来之不易,102名勘探队员,9次艰苦卓绝的反反复复,数十峰骆驼的生命代价,才换得与塔克拉玛干的一次“初吻”。自此,中国石油人开始在这片荒漠上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油气探寻工作。

案例二:中国第一批横穿“死亡之海”的女勘探队员

1958年,505、506重磁力联队横穿塔克拉玛干沙漠,队里只有17岁的袁秀蓉和19岁的韩宝珍两名女同志,那时她俩还是刚离开城市走出大学校园的花季少女。为了节约用水,队上严格规定了五不准——“不准漱口,不准刷牙,不准洗脸,不准洗碗,不准洗衣”。一年多的时间,他们九进九出死亡之海,一去一个多月。炎热的夏天,她俩的头发结了厚厚的沙碱,脸脏得几乎无法辨认,更为难熬的是生理期的那几天。因为心中装着坚定的信念,再苦再难,她们俩都没掉过一滴眼泪。

第二:2133队昆仑山下砾石区“流点血怕啥”的挖炮坑精神

“挖炮坑”:1975年4月—1979年5月,在昆仑山下砾石区工作的各地震队钻井打炮井有困难,他们就用人工挖炮坑代替钻机打井。挖炮坑是一项非常艰苦的劳动,不论男女,每人每天用短把镐、锨要挖一至两个两米五深的坑子,由于炮坑较小,在里面弯腰挖时,双肩和头一直在坑壁磨蹭着,尖利的石片常常把衣服和胳膊划破。到了夏天,坑内又闷又热,憋得喘不过气来,汗水冲着脸上的泥沙直往脖子流。特别是遇到盐碱和石块胶结层或几十公斤的大石头时,更是费劲。沙土、石头刨出后,再一锨锨地举到胸前,从头顶甩出坑外。一人多深的炮坑,就是这样一镐一稿、一锨一锨挖出来的。挖到深度后,还得在坑底掏斜洞、装进炸药,然后再把坑埋平,才算完成了一个炮坑。每放一炮,需挖二百、二百五甚至三百个这样的炮坑!而一炮却仅能得到几百米的地震剖面。

冬季会战的一天,2133队青年工人吴亦根同志在刨一块大石头时,将手砸破了,鲜血直流,汗水、泥沙粘在伤口上,疼痛难忍,同志们让他上来包扎一下,他说:“流点血怕啥!关键是搬掉这只拦路虎!”

女工陈丽珍同志,干起活来比男同志还勇猛。有天她有病,队领导让她休息,她说什么也不肯。在挖坑时,一块石头掉下来,砸破了她的头,顿时鲜血涌出来,渗透了头发,染红了帽子。同志们焦急地连声呼喊她,但她咬紧牙关,继续不停挖着。队长命令她立即上来,她扬起脸,忍着疼痛对队长说:“队长,你让我挖吧!我多挖十公分,同志们就可以少挖十公分;我多挖一块石头,同志们就可以少挖一块石头。”就这样,陈丽珍硬是把比她高出一米的炮坑挖完了······

第三:108地质队“以苦为乐、以苦为荣”的革命浪漫主义精神

“没有车辆怎么办?雇上毛驴照样干;毛驴走不动怎么办?背上行装步行干;没有蔬菜怎么办?吃些野菜坚持干。”

1975年4月22日—5月22日,参加南疆石油会战的108地质队面对战线长、交通条件差和地表复杂等困难,发扬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铁人精神”,迎狂风、战沙漠、斗酷暑、战胜了重重困难。运输车辆不够,他们就骑上毛驴踏勘;没有毛驴,就身背仪器、行装步行工作。打井时,拉水的车辆不够,他们就用桶提水、脸盆端水打井。在深山沟壑里工作,吃不上蔬菜,他们就挖野菜吃。他们豪迈地说:“为了找到新油田,越苦越累心越甜,洒尽热血为会战,誓让大地喷油泉。”

闪光的精神需要总结,优秀的文化需要传承,这是我们人类生生不息的源泉和动力。

对“敢为人先、艰苦卓绝的探寻精神、流点血怕啥的挖炮坑精神和以苦为乐、以苦为荣的革命浪漫主义精神”等精神的总结,必将对接下来企业开展文化传统教育发挥积极作用。

这是我做为一个文字爱好者敬畏文字、忠于物探事业的写照。忠实记录和传承信念与精神是写作者的一种责任和态度。

相关文章

  • 传承信念和精神是写作者的一种责任

    文/朱朱哥弟 中国谚语:“天生之物,不用者众;天生之人,必有所用。天大的事,由地上的人做。”我想,人之所以称之为人...

  • 清明.漫想

    今天是清明。清明是责任、是感恩,是哀思、是心静,是传承,是教育,更像一种精神…… 为了避开祭扫高峰,我决定和爱...

  • 2019-11-23

    《铁拳男人》观后感 铁拳是一种信念,一种责任,有了这种信念和责任,男人无往而不胜。 男人 在影片中出现过的男角色:...

  • 庄子 秋水

    《庄子 秋水》说:“孔子游于匡,宋人围之数匝,而弦歌不辍。”弦歌不辍,指的是这样一种精神和信念:文化传承与人文教育...

  • 家书

    本周学习“抱着产品睡”,是对工作的一种信念,也是一种精神,更多的是一种责任。踏踏实实完成每天的工作,尽量做...

  • 传承是一种责任

    西藏自治区,1965年8月31日正式成立。仔细算来,西藏一共有52年历史。而西藏文化的历史更加悠长,其中以工艺品为...

  • 执笔创作的初心

    写作是一种使人的精神相契合,人类文明得以传承的活动;写作是一种作者与读者心灵的交往,这种心灵的沟通和情感的契合是永...

  • 你会经常做公益吗?

    公益活动需要的是一种拥有爱心,奉献爱心的精神。需要不图回报无私的灵魂的灵魂,她是基于良知,信念和责任的伟大事业。参...

  • 批判性思维

    什么是信念?信念是一种你信奉,并且会践行的观念,也是引导你作出选择和行动的一种精神动力。在我们的思考过程当中,信念...

  • 每日分享

    清明祭祀,彰显的是一种血脉的传承和责任。 来到这世间,安身立命,拥有自己的角色,承担相应的责任。 清白...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传承信念和精神是写作者的一种责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uxfs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