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说一件事,想说一个人,可是不知道怎么开始。只是把最想说的一句话写出来了。没想发表,可是碰到了发布按钮,我又赶紧关闭了发的这篇没写好的文章。只是几秒钟,可是已经有简友看到了,觉得自己还有很多人在关注,心情美哒哒!谢谢简友的关注和喜欢!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今天再次对(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可恨之人必有可悲之苦。)这句话的理解。
真是一种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心境!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这句原话揭示的是生活哲学问题,和对少部分人的批判。意思是用通常道德标准衡量,一个人貌似可怜之人现实的不如意,一定是由于之前的过错或咎由自取造成的,知道自己错了还屡教不改和咎由自取,即是此类人的可恨之处。
但是是不是可怜的人我们就不去帮助他了呢,所以我们一定要理解“可怜”一词的真正意思。
真的可怜=不幸(比如天灾:地震,旱涝。或者人祸:车祸,先天性疾病),这一类可怜与不幸之人,我们一定要去帮助,因为这些天灾人祸都是不可控的。
而假可怜=可恨,只是因为自己之前的造成的错误已成定局还不吸取教训,得到大家同情之后还屡教不改的这一类人,这是不值得我们去同情与帮助的,所以大家一定不要片面的去理解这句话真实的含义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的心理:
1、强烈依赖心
强烈的依赖心是“假可怜者”的“第一宗罪”。他们总是被动地等待别人的扶助,别人热情的援手越多,他们自力更生的意愿就越少,到最后,“可怜人”越来越“可怜”,让援助者“恨铁不成钢”。鲁迅先生笔下的孔乙己喝过“墨水”、四肢健全,却因偷窃被人毒打致残,最后的尊严也难以保全,实在让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2、自私自利之心
自私自利是“可怜人”的第二大可恨之处。在所谓“帮人帮到底”的掩护下,有些“可怜人”不仅不顾援助者的处境不断盘剥,还用“可怜相”来抱怨别人不够在乎他,这让援助者感受到“高尚道德感”的失落,并产生强烈的自我责备和自我贬低。许多“老好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朋友借钱越来越“狮子大开口”,可拒绝后自己却像欠了人家似的。
3、消极心理
逆水游高远,顺水慢且近, 所谓鲤鱼跃龙门,老鳖沙窝围。欲境,非行耶,性善或性恶?内至外,口颇多,外及内,点之,性耶.故本性是也,反之亦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