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父母应该做什么?

作者: 书生可爸 | 来源:发表于2018-11-11 22:47 被阅读23次

    见证青春,共同成长

    分享酸甜苦辣,一起喜怒哀乐



    教育伴着新生而来


    去年春天,邻居家新添男丁一枚,小家伙长得可爱极了。大大的眼睛,高高的小鼻梁,圆嘟嘟的小脸蛋,乳名叫“元宝”。

    加上天生的白皙细嫩的肌肤,每一个小动作都可以萌翻众人,彻底击垮旁人沉稳严肃的心里防线。

    元宝一出生,瞬间成为我们小区的新晋男神,被长辈们一致看好,长大以后肯定是一个标准的大帅哥。

    到现在,元宝正好年满一周岁,渐渐开始牙牙学语,在摸爬滚打中学会直立行走。

    看着小家伙一天一天的长大,在高兴之余,不得不为元宝未来的教育问题提早谋划,思考着怎么样给孩子一个光明美好的未来。

    教育方式不同,结果也不同


    这不禁让我回想起自己从小到大的整个过程。

    小时候,家里条件很一般,只可以勉强供应我上学。家长的唯一想法就是要我可以好好学习,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大学,走出偏僻的农村,争取在城市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在具体的教育问题上,爸爸妈妈没有给予具体的指导,其政策类似于“散养”,让我自由发展和选择。

    记得妈妈经常对我说的一句话就是:你们如果不好好学习,将来只能像我们一样,一辈子扎在农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干活儿了。

    庆幸爸爸妈妈都是各自家庭的小夭,得到很多接受教育的机会,虽然最好与大学失之交臂,但是给我传递了不俗的智慧基因,让我可以考上大学,一下子成为了村里人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  

    来到大城市读书,班级里都是各省市的高考优秀学子,而且还都不是呆若木鸡的书虫。

    他们很大一部分人,不仅出身工人和干部家庭,拥有一定的家庭背景和丰厚的经济实力,而且多才多艺,吹拉弹唱中总有一项是自己的特长。

    而自己除了腿还有点长,简直可以说是身无长物。这一点深深的震撼了我,也深深刺痛了我。

    我开始反思,造成这样大差距原因是自己家庭条件的贫困,还是自己的不够努力?

    有一段时间,甚至有点憎恨自己卑微的出身,为什么自己就不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呢?

    为什么自己就没有机会成为舞台中央的人来接受众人的欢呼与掌声呢?

    渐渐的自己开始自卑起来,觉得这样的局面好像是天意所为,自己注定就是屌丝的命,注定会在碌碌无为中度过自己平淡无奇的一生,进入“放羊、存钱、娶媳妇儿、生孩子、放羊。。。”的死循环之中。

    教育问题,值得每个人深思

    工作之后,在社会生活看过的故事、走过的路、见过的人渐渐多了,心中才对当初的一连串的问题有了自己的思考和回答。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

    什么样的家庭里,就会培养出什么样子的下一代。

    就像一部外国记录片《56ups》中对不同家庭背景的孩子进行的追踪记录,从7岁、14岁的青少年时代,到56岁的生命尾声,来展示了一个人一生成长的路径。

    整个过程反映出来的结论就是成功家庭的孩子依旧是社会中上层的人物,享受着人类文明的一切成果;

    而贫困家庭的孩子很多都是默默无闻的普通人,甚至流浪街头、居无定所,在冷眼和蔑视中度过自己凄惨的一生。

    家庭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扮演举足轻重的作用。

    就像网络上一篇HR写的文章一样。通过分析几个实习生的表现,就可以猜出他的家庭出身和背景,是官是商,为工为农,都与真实的家庭情况相负相合。

    这不仅仅是家庭经济基础是否殷实的问题,主要是家长对孩子的耳濡目染的指导和潜移默化的影响。

    但是并不是说,世代为农的老实人就培养不出成功的孩子,出身农村的贫困子弟就永远没有出路了。

    关键在于家长的观念和对孩子的教育理念。

    听大学一个学长讲,他有一个堂兄,是大伯家的长子。刚在十五、六岁的年纪就辍学在家,被大伯带着一起在建筑工地搬砖头,打零工。

    几年下来,身体倒是挺结实的,但是没有机会外出走走,草草的在农村结婚生子,成为了农村的“新鲜血液”。

    而爸爸妈妈却不舍得让他干苦活累活,给他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来用于学习,终才成就了他的今天。

    现在想来,如果也像大伯那样让他在学习知识的年纪去做没有技术含量的体力活,估计他现在的小孩子都可以替他妈妈在村里的小卖部打酱油了吧。

    有一篇文章最近很火,讲的就是“人生在世就是要拼爹”。不是拼爹的官职高低和财富的多少,而是拼家长的教育观念,给下一代营造的成长环境和普及的思想意识。

    提供足够的可能性

    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我个人的观点是:家长的责任就是给予他们无限的可能性。

    比如兴趣爱好方面。培养孩子的一技之长,是很多家庭关心的问题。

    寒暑假期间,总可以看到各种名目的特长班火热报名中,而家长更是不惜一切财力物力,甚至托关系、找门路来让自己的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

    这样做固然是没有错的,但是要考虑孩子的接受程度,不要让孩子成为减负口号的反面实例。

    家长应该做的是引导孩子接触各项活动,给予他们机会去实践,去参与。

    如果孩子不喜欢,就果断放弃。

    如果喜欢,再花费足够的精力来帮助他们学的更好。这样可以有效避免两种情况:

    一种是因为无知而无所为。就像大部分农村的孩子很多都没有见过真正的钢琴,很多内地城市的孩子都没有游过泳一样。

    一种是因为盲目而无所成。学习太多太花哨的技能,分散了孩子的时间和兴趣值,必然不会学有所精,学有所成。不但付出没有回报,还可能让孩子产生自卑和厌学的心理,对未来的成长都是很大的隐患。

    欲使其成长,必先使其自由

    家里的老人常言道:儿孙自有儿孙福。孩子们都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体,都将成为一个成熟的社会人。

    我们能够给予他们的仅仅是旁观者的保护和提醒,为他们提供更多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

    不要为他们操心操肺,事无巨细的替他们考虑和抉择,不要让孩子们成为自己的人生“傀儡”,那将是几代人不想看到的悲剧。

    18岁之前,父母作为监护人,提供基本的温饱、安全、健康基础上,让孩子见识足够多的社会场景,经历不同的生活轨迹,帮助他更加完整的看见这个世界就好。

    不要在乎好与坏、贫与富、高与低、得与失。孩子在成年的过程中,自然会有决断,自然会选择好自己的人生。

    这是孩子们的权利。也是他们新一代应该自己承担的责任。聪明的父母,只会去营造环境来培养孩子的按照理想的路线发展,而不是强行干预或者把孩子变成另一个自己。



    文|作者:逗逗,非985/211硕士,教育界小白,腹肌小哥哥,马拉松爱好者。微信公众号:阳光下躲猫猫



    想法丨发现丨习惯丨人文

    让阅读成为习惯,让灵魂拥有温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教育孩子,父母应该做什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vwff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