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课文•语文•课程

课文•语文•课程

作者: 素馨若霞 | 来源:发表于2020-10-29 18:59 被阅读0次

语文教学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教师引导学生潜入文本,品味、咀嚼、涵泳文字,与编者对话,与课文的作者对话,与课文的主人公对话,实现学生个体与文本内涵精神共鸣的过程。

“超越教材”强调“”在教好教材的基础上用教材教”。一是从量的角度拓阅读内容;二是力图从质的角度提高阅读品位;三是连点成线、布线成网,构建学生人文素养的基础。“超越课堂”强调“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一是强调语文即生活,加强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开拓学生语文学习的领域,二是扩大学生的精神视野,触及学生的心灵,进而培养学生对人类的悲悯和对生命的敬畏。

“超越教师”强调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幸福成长”,一是教师要自我超越,成为不断学习、不断创新的人;二是引导学生超越教师,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学会质疑和批判。

教育,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人的自我发现和精神成长。主题教学,坚持以儿童的生命价值为取向,指向人内在的精神生命的成长。

我们遇到一篇课文时,不可能从头至尾读到一个词,就学习一个词,读到一句话就学习一句话,进行平推式的学习。

充当主题的这些语词,因有丰富的内涵和意蕴,加之教学的层次性着力使之内涵逐渐丰富,留在儿童心中的就不仅仅是一枚果实,而是一粒种子。

主题教学,就是希望让这种“语词即情感”的敏感力,在儿童的母语学习中,能够潜移默化地生长。

在文本内容上,“主题”不完全等同于文眼。

备课中,读到“文眼”,就可以进而编织课堂的“学眼”,整合各种阅读资源,生活资源和文化资源,以“积累、感悟、体验”为形式,牵主题的一发,动知识能力体系的全身。“文眼”不一定就是儿童的“学眼”。文眼从文章创作的角度提出的,主题教学的主题不仅仅要从文章的角度,还要从儿童生命发展的角度来看,因此,有些文眼不一定就是儿童发展的主题。

主题教学,体现了自然和生命价值,及其与课标“三维目标”的统整。

每一个“主题”立意都可以串联起完本的字、词、句、段、篇串联起一个动人的故事、一段难忘的历史、一份厚重的思想与情怀。主题立意往往又是儿童语言和精神同生共长的结合点。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课文•语文•课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wchv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