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回老家看望父母和爷爷奶奶,先生已能分得清沿途每条村子的名字以及与我的关系:
这条是你妈妈出生的村子;
这条是你出生的村子;
这条是你搬家之后的村子;
这个是你读初中的小镇......
这条从村里到城里,从城里到村里的路,我长这么大也不知道走多少遍了,他因为有了我,一个外国人,也在这条路上走了无数遍。两个结合的人,总会走对方走过的路,听对方经历过的事。
有些人一辈子注定远离家乡,漂泊在外,而有些人和自己的家乡则寸步不离,比如我的父母、我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他们之所以寸步不离,是因为住在这里比住在其他任何地方都感到安全。而我们呢,即使在某些地方觉得不安全,我们也选择离开家乡,为的是走出贫困。
漂泊在外,身体这个物质存在,时时刻刻需要一个遮风挡雨的地方。还记得自己住过多少地方吗?细数这些地方,未必是自己认为真正意义上的家,但这些地方真的为自己遮风挡雨过,保护过我们的身体。所谓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这些地方也造就了现在的我们。我还真的细细回忆了所有的地方,从出生到现在,我住过13个地方,平均3年换一个地儿,这么看来,还真的挺漂泊的啊。
No.1
我出生的家
那是一个两室一厅+柴火间+厨房的瓦房,没有卫生间,洗澡房是没有屋顶的。那时我家和叔叔同住,叔叔尚未结婚。他会做生意,是很早一批走出村子到其他城市做生意的人,他的房间装潢得比我家的好多了。瓷砖地板、藤沙发、玻璃茶几、大衣柜、大床和一个书桌,那张玻璃茶几现在都还放在我老家的房间里。
我记得最清楚的是他不知道从哪里弄回了一盆风雨兰,种在一个相宜的花盆里,放在藤沙发的三角茶几上,颇有点水墨画里的梅兰竹菊的“兰”,他出差在外,我成了这个房间的管理者。抹灰尘,保持整洁,并且还要照顾那盆风雨兰。
每年秋天开始下雨时分它就会开花,粉玫粉玫的花瓣,还透着香气。80年代的农村人,在一个房间里有这样的摆设和景致还是很少见的。所幸,虽不是我父母提供的条件,我能在童年时期得到了美的熏陶。
这间老房子坐落在农田和一条小河边。小河真的太好玩了!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玩耍项目,那时的河水清澈见地,人们过年过节会在河边洗各种锅碗瓢盘,好生热闹。我还非常记得妈妈在河边开垦了一小片地种通心菜,因为通心菜喜好泥巴和潮湿土质,而且河边浇水也方便。我记得自己如何踩在泥巴里摘那长出来的嫩芽回去煮,如何奔跑于家里和小河边,那是一个无忧无虑、快快乐乐的童年。
我们一家五口人,却只有一个房间,如何是住不下的,因此我的两个哥哥总是要到别人家去借宿,因为我慢慢长大,我又是女孩子,他们之前睡的床要让给我睡了。无奈之下,爸爸得想办法建房子了。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我们从这个老房子迁到现在住的地方,一个离海边更近、更繁华的地带。
No.2
我们的新家,90年代的平房
我还非常记得入伙的那天,由于要做很多仪式,我和二哥都迟到了。身为班长的我,上学以来第一次迟到,我非常不好意思,从而入住新房子的感觉有点说不清。我一边上课,一边惦记着留在老房子的那盆太阳花。它当时开了两多,一朵黄色的,一朵红色的。搬家,要搬什么东西,小孩子是没有话语权的,我那时觉得那盆花好可怜,我觉得自己抛弃了它,可怜得像个没父母的孩子。这些感觉仿佛就在昨天,至今记忆犹新。这是我第一次认识到自己对物品的牵挂,对物品有感情,也意识到人从一个地方搬到另一个地方是会悲伤的。那时我不知如何去表达,但是我知道自己感受如何。
到了这个新家,那时周围还没什么房子,现在可非常密集了。妈妈一如既往地开荒种地。家门口围起来种,到不远的野外开垦着种。由于离海边更近了,我们继续维持着农耕和海洋作业的工作方式。
那时爸爸最主要的工作是抓海胆和水泥工,妈妈当助手,两者轮换的频率按照海水退潮、涨潮、天气变化的频率而定。我也很快结交了这个地方的玩伴,我们一起去海里挖贝类,一起到山上找柴火,一起在家里玩过家家......从那时起我们一直住在这个房子里。从一层的平方 加盖到两层半,我依然还拥有自己独立的房间。
近几年国家对农村的建设非常到位,修路、基础设施越来越好,可以说,现在的家乡生活和城市没有什么太大区别,但是80、90年代的家乡,我觉得它远在天边,与世隔绝,去镇上一趟都艰难,更不用说去市里、省会了。
No.3
初中宿舍
我读完小学六年级,理应是在村里的中学读初中,但是家人想到如果我未来要到省城读书,势必需要上一个更好的学校,于是托关系把我送到了镇上读书,我开启了住校生活。
六年级毕业,青少年时期,正是迷茫和混沌的开始。宿舍里阴暗又潮湿,记得睡的第一夜老鼠就把我的背包咬了几个洞,盖着被子都能感受到老鼠在身上爬过,那时候总是一整夜一整夜的害怕,睡不着,但也没有其他办法。
其次是吃饭问题。学校的饭堂是几个妇人承包的一个用于煮饭的地方,同样是阴暗潮湿。我们拿着碗打了饭都没有坐的地方,要么拿回宿舍,在床上坐着吃,要么站在煮饭的地方门口的阶梯上吃。
再来是洗澡问题,需要走过好几条街去买开水,一毛钱一水壶,洗澡房里各种臭味。由于只有一只水壶,热水就像金子一样宝贵,我就这样在那里住了一个学期。
No.4
叔叔的书店
一个学期之后,叔叔在学校门口租了一个铺面开起了文具店生意,叫小姑作为店员看店,也租了另一个单间给小姑住,我才得以从宿舍里出来,终于逃离了老鼠生活,伙食也有了改善。
初中三年,有两年半的时间在那个单间里度过。比学校宿舍好多了,但是没有窗,只有屋顶一个小小的口,下雨还会滴水,得在地上放一个盆接水。没有窗,自然也不通风。厨房和厕所都在一起。我就在这样的环境里努力学习,终于考到了省城的外语学校。
No.5
大学宿舍
初中毕业那时才15岁左右,我就要离开家乡到省城广州求学,有期待,但更多的是无助与恐惧。从家乡到广州,那时高速路还没现在发达,感觉要坐7、8个小时的车,想家、晕车、对未来的不确定,路有多颠簸,心里就有多难受,想到全家人的希望都放在我身上,也就只能装镇定、装成熟地踏上这条求学之路。
头三年的宿舍住了10个人,其他宿舍一般都是8个人,认识了很多其他城市的同学,也结交了要好的知己。前三年和初中宿舍一样,都需要用水壶打热水洗澡。后两年,学校盖了新宿舍,我们是第一批住进新宿舍的人,设置有了很大的改善,有只供热水,厕所和洗浴房分开。其实后两年的时光,不管是学习还是生活上都有了很大改善。可能也是年龄大了一点,也开窍了一点,只是我刚刚进入状态,刚刚找到如何学习、想学什么的时候我就面临毕业了。
No.6
和亲戚同住的出租屋
毕业后,我没有选择当老师尽管我读的是外语师范专业,而是进入一家美国人开的外贸公司当文员,和亲戚住在广州五羊新城的老小旧出租房里。
那时公司办公室在南海,而我们住在广州,公司有专车接送,但是路途上起码要花费2、3小时。
刚刚出来工作,加上学习的和工作的内容完全不相干,只是认识英语单词,但业务什么的一概不知,就只能做接打电话、订餐、跑腿之类的工作。那时能够和亲戚住在一起,对于一个刚毕业还能留在省城的人来说已经非常不错了,而且亲戚长辈会在我们回来前做好晚饭,终于有点出门在外的家的感觉。
No.7
亲戚的新家
在出租屋住了大概半年左右,亲戚在广州买了全新的房子,我有幸能够住进其中一个房间,生活质量大大提高,这段时间小表弟从婴儿期过渡到幼儿期,我们下班之余就是陪他玩,那段时间是挺快乐的。不过,也因为工作上做的事情感觉没意义而焦虑。可能是我未来的使命和意义根本不在外贸这一行,所以上天又有新安排。
No.8
小姨家
35岁之前我对自己的人生毫无概念,更毫无规划,都是命运推着走,不得不说小姨是我的贵人。小姨觉得我学习英语多年只是做接打电话、订餐、跑腿之类的工作有些浪费,她给我物色了一家留学公司,而我当时只知道“留学”相当于“出国”,其他的一概不知,更不知道如何做留学业务。
我糊里糊涂通过了面试,回去广州跟老板说我要辞职,老板还多了一个月的工资,就这样我住进了小姨家,那时表妹刚刚幼儿园毕业开始读小学。
适应新城市、新工作环境、新的住处,一切又是新的开始。工作的适应从懵懂无知,无从下手到慢慢激发了潜能,能够独当一面,我也从小姨家搬到了公司宿舍,可以说,从此开始独自生活。
No.9
公司宿舍
公司宿舍是公司门面办公室的后半部分,老旧小区,一楼,和厨房、洗手间连在一起,也是非常的阴暗、潮湿。刚住进去的第一晚哭了,感觉特别孤单,还有一丝害怕,总感觉窗户外有人盯着,越来越感觉到人越大,要面临的生存条件就越艰难。后来,因为业务繁重,加上升职,忙起来就好很多了,也从那时起开始学古筝。
在一个不到10平米的房间里,两张上下铺的小木床(因为同事要来房间里睡午觉,这个房间还不算是我私人的场所),再摆上一个古筝,已经是很拥挤了。我每天就在这样的小空间里练琴,练累了就睡觉,那时连电视都不怎么看,一有时间就练琴,还一度想开个琴行发展古筝事业。
兴许是上天觉得我不适合走那条路,我在看好了商铺和朋友商量着准备开琴行的时候又在最后一刻反悔,我内心真的对这件事没底,而且琴行投资还挺大,我悬崖勒马了。
在这个宿舍住了2年多,老板买了新的商铺,我们公司全体搬迁,我又要搬家。
No.10
单间出租房
在公司上班这些年,因为住宿舍,我基本上都是卡着点起床,更不用挤公车,起来就是上班。公司搬迁之后,我也不想挤公车,于是就在公司附近找住所。附近只有一个老旧小区有单间出租,租金每月600元,有洗手间、有阳台,但是没有厨房,我就在阳台用电磁炉来做饭。
因为是老旧小区,房间里还好,自己打扫、布置一下也还可以,那时为了攒钱也从未想过要租个更好的,只是楼梯到房间的那段路总是有异味,因为旁边有一个餐馆,废水都排到了走道旁边。我回想自己当时怎么就可以忍耐在那种地方住呢?原因是租金真的低,步行五分钟到公司,周围生活、交通便利,还有就是独门独户,我不需要跟其他的邻居有任何接触,有一种生活在淤泥里,但我与淤泥无关的感觉。住在里面的人多数是较为低收入的家庭、单身男女,我把房门一关就只弹我的琴,弹琴的时候我觉得自己是高贵的,即使我住在那样的房子里。
可能是上天觉得我这一路下来经受的考验已经差不多了,有能力或有资格过上好一点的生活了,于是我先生出现了,他的出现让我有了对更美好生活的向往,我租了个更好的房子,租金是原来的三倍。
No.11
两居室出租房
和先生刚认识的时候,我不让他送我回家,原因是我觉得我那个单间出租屋实在是不好意思招待他,我有着深深的自卑。有一次约会下大雨,我们都被淋湿了,我真的不想让他湿着身子还冒着雨回去,就叫他上来我家先把衣服吹干。其实我当时非常的不安,很担心他会不会看不起我,会不会嫌弃我。
他进来后挺感慨的,同时也说他学生时代的住所还没我这个好。后来,我们越来越了解对方,了解在没相遇之前各自都经历过什么人生的磨难,其实他的学生时代比我更苦。我起码还可以见到父母,还有父母的供养,他呢,由于伊朗那时候闹革命,连父母都联系不上,只能靠联合国资助。也许是我们都经历过生活的艰辛、都是穷人家出来的孩子,我们都非常有共鸣,而且因为经历过艰辛,对金钱、价值等等都有统一的认知。就这样,我们越来越确定对方就是自己要找的人了。
关系越来越确定之后,我感觉有了希望,有了后盾,觉得自己可以生活得更好一些。碰巧那时有一位朋友要到外地,她的房子闲置,我就租了下来,那是我第一次住进一个舒适、宽敞又明亮的房子,在外漂泊了那么多年,终于有了一个像点样的家。
租金是原来的三倍,那时我们还没结婚,租金当然也是我自己支付,不过那时已经觉得即使是三倍也无所谓,我已经有能力来支付了。
在那里居住的那段时间非常放松,由于我每天都练琴,楼下邻居的小女孩也学古筝,我们就这样成了好朋友。他们做了什么好吃的都会给我留一份,挂门口、挂阳台上,真的好暖心。
在那里住了大概一年,我和先生结婚了。结婚后,我就搬进他的家,这个家成为了我们两个人的家。
No.12
我们的家
先生在认识我之前就已经在郊外的小镇上买了一个一楼带前后花园的房子。他说自己做决定买这个房子只用了五分钟,原因是他小时候就住在伊朗的里海边上,自家房子前面有500平方米的大花园,种了果树和各种蔬菜。在伊朗带花园的房子是挺普遍的,但是在中国却很少,当他看到这间房子,赠送的花园加起来有100平,他就毫不犹豫地买下来了。
这个家确实因为有花园而住起来很舒服,但是由于离我们上班的地方很远,开车来回得2个小时,加上塞车,有时候需要3个小时,结婚头半年我们还是住在我之前租的房子里,周末回自己的家。
每当我回到这个家,享受它的舒适不够一天我们又要收拾东西住到出租屋里,那时觉得非常浪费,浪费如此美好的环境,于是我们决定搬回来住。可是我那时尚未辞职,两人共用一台车,先生需要在中途下车转公交,然后我开车到公司,也是因为这样的路途遥远折腾,我辞职的念头越来越强烈。
后来真的辞职了,也有更多的时间打理这个家。在这个家里,我们举行过婚礼、接待过很多来自国内外、五湖四海的朋友,当然也在这里进行过很多不同种类的创作,我深深喜爱这个房子。我终于感受到自己拥有了一个真正的家。然而,当我慢慢把它打扮、整理成自己喜欢的模样,两年前由于先生工作变化,我们又要离开它,住进另一个租来的房子。
No.13
高端社区的家
再次租房已经不再像是我单身时候租房那样了,由于工作单位有租房补贴,我们也得以感受了一番珠海高档社区的生活。那里临近大海背靠山,环境非常优美。我们那里也构建了社区,吸引不同的朋友来家里学习、探讨。
由于那个空间和我自家的空间格调非常不同,也激发了我很多其他的创造,特别是生活美学。在那里住的两年好像是上天给了我一个机会,让我脱离熟悉的环境,在一个全新的、不一样风格的空间里如何根据那个空间打造自己喜欢的天地。虽然搬来搬去很累,但是也因此有了不同的体验,而我对家居、植物的养护、整理等也有了更好的提升。在那里住满两年,我们又搬回了自己家,又开始重新一番整理。
如今,自家的小花园里鲜花盛开,青菜也快可以收获了。每天听着鸟鸣,看着蝴蝶飞舞。辗转了一圈,不知我未来的人生还需要搬多少次家,但此时此刻,在岁末大扫除的空隙中,我闻着这里的空气,看着这里的绿植与花朵,我感到安稳与踏实了。不知亲爱的你,现在住在哪里?过得还好吗?不管你现在住的是租来的房子还是自己买的房子,都想跟你说:
房子有分租的买的,
但心的房子没有,
只要那颗心是丰盈的,
住在哪里都可以是天堂。
其实我很庆幸自己在年幼、年轻时期经过了生活的艰辛,如今才珍惜和了解如何好好地生活。这就是从一个家到另一个家的意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