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接连出事,这已经不是滴滴第一次出事,除了滴滴顺风车的发生事故以外,今天看新闻滴滴快车也有一些问题,竟然有换驾情况。
之前在5月份的时候,郑州发生了一起顺风车司机杀害空姐的案件。当时滴滴承诺对顺风车业务进行彻底的整改,具有讽刺意义的是在成立问题处理小组的次日,就出现了一起顺风车司机杀人的恶性事件。
这些事实表明,滴滴并没有真正的去落实好,改善境乘客安全的措施。应该来说滴滴是有办法提高乘客安全系数的,而且他也有能力去做这样的事情。但是,他并没有去认真做。
实现滴滴安全的,一个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加强对顺风车司机以及乘客信息的审核。但是如果加强审核,注册顺风车的司机人数会明显的减少,而且乘客乘坐顺风车的时候,也会增加一定的困难,进而影响到滴滴的营收,可以说滴滴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经济方面的原因而愿意去提升安全系数。
从责任角度来说,滴滴作为一个平台,有义务为大家提供一个更好的合作方式,其实滴滴可以类比淘宝天猫,京东这些平台,尤其是天猫,其运作方式经营模式更加相似一些。本质上滴滴也是提供一种平台服务,给顺风车司机寻找客源,而乘客在这个平台上找到优质的服务提供商,相当于一手托两家,一手承托着顺风车司机,另一手承接着乘客,两者都不可或缺。
对乘客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当然是安全,如果乘客最基本的需求都无法保证,那么其他的带来的便捷又有什么用呢?不可否认滴滴的出现为盘活了现有汽车使用率提升,为大家快捷出行提供了一种可能性。滴滴顺风车停运以后,确实有些经常乘坐滴滴顺风车的人感到一些生活的不便,也有顺丰车司机感到收入下降,滴滴作为一个平台还是有其存在价值的。
目前,网上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滴滴只是一个平台,他无法负责乘客的安全;另一种观点认为滴滴虽然是平台,但是他掌握着乘客和顺风车司机两者之间的重要信息,而且他也有义务去实现这方面的信息检测,因此他提供平台是收费的,当然,如果不收费最起码的安全措施还是需要有的。我更倾向于滴滴有义务为乘客提供一个安全的乘车环境。
在这次事故的处理中,他们的客服人员表现的非常令人难以接受,似乎是因为外包的原因,也似乎是潜意识里面认为人性恶的原因。当然,他们客服的表现并非个案,目前大多数公司信息沟通的确实是存在一定的困难,尤其是客服,因为客服手里掌握的权限是非常有限的,他难以确定这个乘客要求他提供信息的人是有必要的,如果提供了不该提供的信息,也是一种不负责任。为了规避这个风险,他们宁愿让乘客提供更多的信息,在或者要求提供更深一步证明,在确定信息是真实的以后才能给我们提供提供解答。但是,这个时间往往不会很短,等到收到相关证明文件以后,往往已经错过了最佳救援时间。客服谨慎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这也不能构成为阻碍信息的理由。
正常的情况下接到这种紧急事情,客服应该是在第一时间提供相关信息,并结合最新的技术侦查手段,积极配合相关部门的支持。而且通过后来的事实也发现滴滴是完全有能力给大家提供这种技术的,因为他有乘客和司机的定位。如果这个人能够尽早的提供定位信息,或许这个鲜活的生命不会因此而逝去。
后来通过新闻看到这样一个信息,在当地已经有一个乘客对该出租车进行了投诉,当然他把这个信息反馈给滴滴的客服,结果滴滴客服并没有引起重视,以至于后来发生了这种非常不幸的事件。从这个地方也可以看出滴滴存在不作为的嫌疑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