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三章
不尚贤,使民不争;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常使民无知无欲。
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为无为,则无不治
【解读】
不去大肆宣扬贤能之才,免得人民争夺虚名;
不把金银玉石当做宝贝,免得人民铤而走险。
不让人民见到声色犬马,免得人民心生贪欲。
所以圣人治国,要使百姓保持淳朴,
吃饱穿暖、身强体健,没有过多的贪念。
老百姓不知道精明和算计,不了解那些不必要的享受,也不会产生妄想和贪念。
这样的人民,即使是有人想利诱,想蒙骗,也无从下手。
所以圣人无需过多干涉,依然可以让百姓安居乐业。
【悟道】
这就是历来被拿来批评老子消极避世的“无为”思想,其实这是批评者未能真正读懂《道德经》的精髓。
乱由心生,人心中的欲望是灾祸的根源,所以为君者,要让人们吃饱穿暖、身体强健,使人们没有虚妄的想法,回归到淳朴的自然之道。
在历史上一些时间,它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比如汉初的文景之治,采取减税、停战、与民休息的政策,造就了君主集权社会的第一个盛世。
关于“尚贤”指的是推崇贤能之才,是墨家的基本主张之一,在当时的用人制度是以贵族举荐为主,这不可避免的出现任人唯亲的现象,而且当时也没有后来的科举制度来海选人才,这个时候老子站在人类之上、宇宙之上,去思考更为根本的大道,进而寻找问题的根源,寻找解决方法。
重返自然之道,遵循事物原有的发展规律,不用人为的改变其发展速度或节奏,这是真正的无为,现实社会中有太多的功利,用一些非常规手段达成了阶段性绩效,受到公司的表彰或奖励,甚至有些人由此而晋升晋级,但继任者呢?只能默默无闻的填坑,甚至被问责、撤职,正所谓各领风骚三五年;用极限思维看,按客观规律,一步一个脚印做实基础的基层员工都得到实惠,可以说是安居乐业,可这样的领导在现在这个功利社会中很难有发展的机会,甚至会出师未捷身先死。
跳出自己生活,站在更高的地方,站在历史长河的角度看,“有为”均被历史抹平,“无为”才是长久之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