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的推文介绍了一部电影,《爱在黎明破晓前》。
关于这部电影有后续,称为爱在三部曲。第一部只是讲一场艳遇,两个发生一夜情的男女不留联系方式,却约定六个月后的同一时间同一地点见面。
当然,他们没见到彼此,因为瑟琳的祖母正好在那天去世,男主独自一人赴约,在维也纳逗留了几天时间后有一段消沉的时光。
两人再次见面是在9年后,在巴黎,男主新书见面会上。书的内容就是他们之间的故事,一个美国男人在维也纳和一个法国女人有一晚的一夜情。
比起九年前的青春洋溢,此时的他们更加直接,脸上和身上都有了岁月的痕迹,23岁的瑟琳身材更加消瘦,满脸的胶原蛋白变成了细小的皱纹。
他们绕着巴黎这座城市,一路上边走边说,与第一次极为相似,也十分不同。像是成年人各自把握分寸的试探,唯一不同的是两人对彼此还是有极大的兴趣。
男主坦言写书的初衷就是让女主看到,想让她出现,问问她为什么当初没能赴约。
女主谈过几场恋爱,只是再也没办法和别人深入交流,甚至变得有些神经质。男主结婚了,有个四岁的孩子,这些都在他的书里,一切看起来是那么幸福。
谁又能想到他结婚的理由是因为自己敬佩的人也结婚了,是想过偶像的生活,而他在婚礼那天,在纽约街头仿佛看到女主的声影。他甚至经常梦到女主出现在身边,梦醒后难受不已。
维也纳的那晚只是很简单的男女间的艳遇,却改变了他们俩所有的生活轨迹。9年后他们再次相遇,又会发生什么?
女主到最后崩溃,埋怨,仿佛那晚用光了一辈子的浪漫,用光了所有对感情的信任,于是以后的男朋友都不够好。于是以后一直活在那天的阴影里,她在祖母的葬礼上痛哭,甚至分不清痛哭的是祖母的去世还是自己将永远无法再见到这个男人。
他们痛恨年轻时候的无知和愚蠢,一遍一遍的后悔为什么没有留下联系方式,他们担心隔着电话会让彼此的关系变淡,后面热情消失,会渐渐厌恶彼此,却从未想过,此后十年都无法走出那晚。
男主惊讶,无措的盯着奔溃失态的女主,坦言自己也无法走出来,他们谈到环保,谈到宗教,谈到战争……刻意回避,又忍不住试探。
终于到最后情绪爆发,原来他们都在以自己的方式怀念那天,男主写了一本书,女主写了一首歌。
他们的时间不多,男主最后要赶飞机,从书店出来后去咖啡厅,后又坐游轮,等到司机接到男主后又让对方送女主回家,送到门口后又去她家。
第二部结局在这里,女主弹唱一首《华尔兹》,男主坐在沙发上,震惊,欣喜,以及眼底的爱,无法遮掩。
这部片子最奇妙的地方或许是时间跨度是真的,1995年拍的第一部,2004年出的第二部,中间正好是9年。不论是容貌还是形态上,岁月在他们身上留下的痕迹特别清楚,甚至女主手臂上松弛的肌肉,男主稀疏的头发,都很真实。
第三部也是9年后,在2013年出来,顺便也揭开第二部的谜底。三部电影的名字分别是,《爱在黎明破晓前》、《爱在日落黄昏时》、《爱在午夜降临前》。
这三部电影很独特,基本都在絮絮叨叨的聊天中完成,而这些聊天并不会觉得无聊,仔细去听,每一个话题都能上升到人生的程度。你有多久没遇到一个人可以认真听你絮叨了,而你又有多久没认真倾听别人的絮叨了?
艺术源于生活,这部电影的导演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个女人,与男女主的第一次经历大致相同,唯一不同的是他们交换了号码,只是远距离的恋爱他们彼此疲惫,最后分手。
或许这也是《爱在》第一部男女主坚决不留联系方式的原因吧。而在第二部上映时,导演以为女主会出现,却没等到她,最后才得知她已经去世。
现实里的悲剧总会在小说里给一个圆满的结局,现实中爱不了的人,希望能在小说里长久在一起。
知道这个故事后再看这部电影,似乎又有了不一样的味道。
声明:本文系原创,转载联系后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