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阅读80~87面《“攒钱”与“花钱”》和《纠正错别字的一点做法》
阅读感悟:
于老师把学习语文的输入和输出比作“攒钱”与“花钱”,非常的形象。
“攒钱”就是语言的积累,要靠大量的阅读和背诵。“花钱”就是语言的应用,说话、写作和归纳整理的能力。读得越多,背得越多,脑子里的词汇越丰富,应用的时候就越自如,语文能力自然就提高了。
所以我们在教学的时候,不但要注意让学生多阅读,多积累,还要注意指导学生多应用。只有融会贯通,才能将刻板的积累变成内在的能力。
我也一向非常重视培养孩子们阅读的兴趣。读了于老师的书,我感到很欣慰,觉得自己在很多方面做对了,更坚定了我继续坚持下去的决心。
从一年级起,我先鼓励学生从生活中识字。商店的招牌、零食商标、同学姓名等等都可以作为教学资源,制作识字简报,交流、汇报识字成果,评选识字小明星等,这些措施有效培养了孩子们识字的兴趣,迅速增加了孩子们的识字量,为后面的阅读打好基础。
另外,一开始就鼓励孩子们大量读书,从读绘本图书入手。每天我会抽出十几二十分钟的时间给孩子们读故事,孩子们特别喜欢听。有个别孩子能够独立读书了,就每天推荐一个孩子读给大家听。有些孩子为了能够上台当前小老师,每天回家都认真地练。
每次家长会上,我都把指导孩子进行课外阅读,作为家长培训的一项重要内容。我鼓励家长陪孩子逛书店,给孩子买书,准备小书架,和孩子一起阅读,交流阅读感受。还会推荐一些家庭教育方面的书籍给家长读。每学期还会评选书香宝贝和书香家庭给予奖励。
我还鼓励孩子们把自己读过的书拿到班里来充实班级小书架,共同分享。每天写完作业或者课间同学们总是很自觉地到书架上拿一本书,静静的看。那时候我觉得孩子们阅读的样子好美!
虽然现在才二年级,但很多孩子已经有了很浓厚的阅读兴趣。每次做完作业,总有孩子拿着一本书上来,让我读书给大家听。家长的朋友圈里经常能看到分享孩子阅读打卡的小视频。还有些孩子读了很多绘本图书,也开始学着创作自己的绘本图书。
每学期我会教孩子们背一些经典。每学期20首古诗是固定内容。还有每个年级有重点地背诵一些经典。比如一年级上册背《三字经》,下册背《弟子规》,二年级背《千字文》,三年级背《笠翁对韵》……年级越高内容越丰富,难度也逐渐增加。并定期搞一些背诵展示竞赛活动奖励其中的佼佼者。
我想在“攒钱”方面,我的方向是对的。剩下的就是坚持下去,抓好落实了。
至于如何指导学生“花钱”,我的做法是每天指导学生写观察日记,抓两个重点:一是真实,二是细节。但这方面效果还不太明显,还需要再学习,再研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