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耶秦简

作者: b2f93cec8bab | 来源:发表于2019-01-08 13:24 被阅读4次

    2002年6月,在湖南湘西龙山县的里耶镇,发现了一口巨大的水井,在水井6米深的地方发现了“简牍”。在中国古代把用于书写的竹片称为“竹简”,用来书写的木块称为“木牍”,总称“简牍”。

    出土简牍的水井外观一个边长为2.1米的正方形,四壁规整,用来加固的木板采用榫卯结构,这在两千年前,可以说是一口超级豪华的水井。

    水井中还有碗筷、石头、陶片、铜箭头、铜刀、缝衣针。

    这是一口深达17米的水井,从中出土的秦代简牍数量达36000枚。

    秦王朝只有短短15年,留下的文献资料和文物遗存匮乏,里耶出土的36000枚简牍,全部是秦代地方政府的档案。这个发现极大的丰富了人们对中国历史上起承前启后作用的秦王朝的认识和了解,给秦代的考古研究提供了一个鲜活的样本,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

    迁陵以邮行洞庭

    此藏品属于秦朝邮简:是世界上关于邮传史的最早记载,也象征了中国邮政史的开端,同时它还证明秦时迁陵和洞庭郡之间就已产生了书信来往,并更进一步证实了洞庭郡的存在。

    邮路里程表

    这一里程表是已知最早的反映水驿通信运作的交通史料,记录了从南郡属县“鄢”到洞庭郡属县“迁陵”所经站点及里程,“囗囗千四百卌里”是指从关中内史或中原阳陵到迁陵的邮路总里程。这份里程表充分反映了秦朝全国范围内非常发达、完善有效的邮政系统运作的实际情形。里耶秦简让我们看到,即使在今天也是十分偏僻的里耶,秦人通过邮传系统都能及时地将行政文书传达到最基层。

    九九乘法口诀表

    里耶秦简“九九乘法口诀表”木牍,2002年出土于湖南省龙山县里耶古城遗址一号井。因木牍上的乘法运算顺序是从“九九八十一”开始的,再从左至右书写排列,与现在从“一一得一”开始的运算顺序有所区别,也因这个缘故这枚简就被称为“里耶秦简九九乘法口诀表”,或者“里耶秦简九九表”。从木牍上释读出的文字来看,我们可以知道里耶秦简九九表从开头的“九九八十一”到末尾的“凡千一百一十三字”,共有39句。其中 “二半而一”一句,意思是说二乘以二分之一等于一,这说明当时早在秦朝时代就已经有分数的概念了。最后一句“凡千一百一十三字”,说的是乘法表中所有乘积的和等于1113。再是“凡千一百一十三字”中“字”的意义,根据目前研究的成果来看,这个“字”可能是当时的一种筹算单位。

    里耶秦简“乘法九九口诀表”的出现,被认为是见证了过去文献记载的“春秋战国时乘法口诀已被普遍运用”的历史事实,是目前世界上最早、最完整的乘法口诀表实物,因而它的出现改变了世界数学发展史。

    迁陵洞庭郡

     《史记》、《汉书》等文献记载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其中并无“洞庭郡”。里耶古井出土的公文简牍中频繁出现“洞庭郡”,证实了早在秦始皇统治时期就设有“洞庭郡”,洞庭郡下辖迁陵、酉阳、沅陵三县,有学者认为这是秦朝将楚国的“黔中郡”改设为“洞庭郡”。里耶秦简的记载,颠覆了历来关于秦朝行政区划的结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户口人口记录

    秦王朝为了更好的推行统一政策,在加强吏治的同时,对户籍的管理也是非常重视的。户籍是国家掌握劳动人口、征调徭役和征收赋税的主要依据。当时的律法规定,人人都必须按一家一户登记入籍,隐瞒登记的要问罪受罚,登记在国家户籍上的人口统称为“编户民”。此外还有五户编为一“伍”、十户编为一“什”的管理制度,百姓不得随意迁居。

    里耶秦简所见到的户口登记,一般由迁陵县下属乡编写,再上报到迁陵县,有专门的官吏统一管理。这说明秦朝在户籍管理上,制度完善、执行严格。这枚简就是关于户籍管理的文书,详细记录了某年迁陵县或其下辖乡有多少户,由负责户籍管理的官吏如期上报。专家们根据里耶出土秦简记载来推断,迁陵县下辖都乡、启陵、贰春三个乡,这一枚简还明确的记录着:在秦始皇三十二年时有55534户。地处秦朝边区的迁陵县户口数,竟比汉代长沙国下辖十三县43470户还多。而迁陵县和酉阳县所辖范围与今天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略为相等,可见迁陵县在当时属于地广人多的大县。

    秦朝通过建立完善的户籍制度,用来协调国家资源、维持正常统治和社会秩序,并确保国家的财政收入。

    饮食木牍

    “民以食为天”。秦汉时期,各地居民根据当地气候和地理条件而种植不同的作物,黄河流域以旱粮为主,长江流域以水稻居多。由于生产水平低下,粮食产量有限,人们基本上是一日两餐。然随着身份地位不同,所食之物,所用器皿,却大相径庭。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古代人们长久的生活习惯,伴随这种习惯自然形成了一日两餐的饮食方式。从这份政府官吏的饮食记录中可以看到,秦汉时期的人们大都保持这种饮食习惯。

    制漆简

    简文记载了当时的漆园以及用漆簿籍,说明秦代漆器手工业的制造除中央官府外,还有地方官署所属的作坊。里耶秦简中对制漆、用漆的记录,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文献记载之不足,为了解秦对漆器手工业经营管理情况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奴隶买卖简

    秦王朝虽然是一个封建制国家,但奴隶依然是存在的,不但有私人奴隶,还有官方的奴隶。官方奴婢买卖相当普遍,已成为地方官吏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从里耶出土的有关奴隶买卖的一些简文中可知,迁陵县官府蓄养了大批奴婢,还经常购买奴隶以补充劳力资源,驱使奴婢从事各种繁重劳动,比如筑城修路。

    这一枚记录着“迁陵隶臣妾积千四百”,意思是,迁陵县官方蓄养的男女奴隶一共有一千四百人。官方奴隶中,男性称为隶臣,女性称为隶妾。

    奴婢买卖早在先秦就已存在。秦始皇统治时期,奴婢被视同牛马一类的财物,在市场上进行交易。奴婢交易有一定的制度,也有官定的常规市场价格。官府奴婢可以进入市场进行交易,而私家奴婢更是来自市场买卖。

    通关文书简

    对于人口的管理措施,不仅仅在户籍方面,还有关津管理等。秦朝在要塞、渡口等重要场地设有关卡,称为“关津”。出入关卡必须出示通行凭证,不同人员持用的证件不尽相同,严禁无证及持用非法证件者出入。类似于现代社会中,在车站机场等交通枢纽场所查验身份证。设关卡的目的,战时为军事防御,平时控制人员往来,查验违禁物品、缉拿罪犯等。

    符就是其中一种常用的通关文书,上面写明持有人的姓名、性别、年龄、肤色、身份、社会关系等,以便过关时核验。

    这枚简就是符,上面记录了持有人的个人信息。大意是说,轮番戍守的士卒,城父县成里人名产,身高七尺四寸,肤色黑,年龄为31岁,三十四年(前213年)六月十一日,县尉奉迁陵守丞曾经命令而签发的。

    严密的关津管理,对调节人员流动,保障物资流通,维护社会治安起着积极作用,是秦朝对人口实行有效管理的措施之一。

    官员功劳与履历简

    在现代社会中,政府官员的职务调动需要考察工作业绩和资历,秦朝也是如此。为了加强吏治,秦王朝实行了一系列考核措施,官吏的政绩直接与他们的俸禄、升迁等挂钩,并按规定的操作标准和严格的奖惩制度进行考核。

    里耶秦简中有一些关于考查官吏政绩方面的记录,为我们展示了秦朝考核官吏政绩,评价地方官府绩效的行政管理模式。这一组秦简用当时的话来说就是“令史的伐阅”, 令史是县令的下属官吏,主管文书,伐指功绩,阅指任职资历。这枚秦简就记录了资中县令史阳里人扣的履历:十一年九月提拔为吏,担任乡吏九年零一天,担任管理农事的田部吏四年零三个月十一天,担任令史二个月,户版记录年龄为36岁,可担任掌管工程的司空属官之职。这就是当时官吏任职与提拔的重要依据,记录官吏所任职务和任职时间,类似于今天的“履历表”。

    到了后来,产生的门阀一说也与这种制度有关。汉魏时期仕宦人家将“伐阅”立于门外柱子上,以题功记业,明示身份等级。大门左边的柱子称为“阀”,大门右边的柱子称为“阅”。家门阀阅便是“门阀”,门阀世族之说由此产生。

    公文简

    公文是官府机构之间传达政令、交换信息的主要载体。秦朝统一文字后,要求诏令类公文使用篆书,行政类公文使用隶书。秦时公文的分类详细,用语格式相对固定,向上级发文称“敢言之”,向同级单位发文用“敢告”,向下级发文称“告”、“谓”。这些都很好的说明了秦朝的公文制度已经相当成熟。比如这枚简上就用了“敢言之”,说明是一份发给上级的公文,大意是说,秦始皇二十八年(即公元前219年)七月初一,迁陵官员佐史将当天处理的事务记录下来,汇报给上级,公文写作时间注明为水下三刻,相当于现在的8点10分至9点15分。

    急办公文

    该简表明这封文书在传递过程中不能停留,必须按规定时刻送到。

    紧急公文

    这是紧急文书的说明和经办时刻的记录,是迁陵守丞(即代理县丞)色下达给本县少内(县中收储钱财的机构)的指示,要求紧急递送。文中“快行”二字标明这件文书为急件,必须快速发出。这种快递被称为中国早期的“特快专递”。

    桃人简

    此藏品为战国时期陈设饰品,自古以来,桃被认为是“五行这精”,具有驱鬼除邪的神奇力量,无论政府还是民间都常用桃木制成器物,或在桃木板上画写怪异的图画或咒语,用来驱邪避鬼。这枚桃人简就是秦人用来驱鬼的工具。

    关于桃符的起源,可以给您说一个故事。相传在东海度朔山上有一棵大桃树,树干有三千里,叉枝一直伸向东北方的鬼门。鬼门下的山洞里住了很多鬼怪,鬼怪们每天都由此门进出。桃树下有两位神将:神荼(shēn shū)和郁垒(yù lǜ)。这两位神将只要发现害人的恶鬼,就用芒苇编成的网子捆住他们喂老虎。自周代起,每逢年节,百姓就用两块桃木板画上两位神将的图像或题上他们的名字,悬挂在大门或卧房门的两侧,以镇邪驱鬼、祈福纳祥,这就是桃符。后来还有人在自家的第二道门上画上那只吃鬼的老虎,旁边还有一条芒苇绳,以用来镇邪驱鬼。宋代的王安石曾有“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诗句,表明后来桃符逐步发展成了春联。现收藏于里耶古城(秦简)博物馆

    民事调查

    酉阳县丞为名叫顺的人关于他的小妾的官司向迁陵县发文进行调查。简文大意是: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8月25日,“顺”的小妾(作为刑徒)从酉阳来到迁陵。酉阳守丞发文给迁陵守丞,“顺”的小妾涉及迁陵县某案,将此事交给迁陵县的令史去办。该件文书涉及酉阳、迁陵两县不同乡里之间的关系,而关于“乡啬夫”的记载则结束了学界关于秦代有无“乡啬夫”一职的争论,对于了解秦代下级基层治民官吏的设置具有重要意义。

    追讨欠款案

    里耶简中有一组十二枚保存非常完整的简牍,记载了十二名阳陵男子因触犯法律而被判处罚金或以钱代刑,因无钱偿还,改用服劳役抵偿,被遣往洞庭郡迁陵县充当戍卒,阳陵县司空腾依照公文程序发文催讨。其中有一名叫小欬的人罚金为钱11211,按照当时人工作一天的报酬是8个钱计算,他要服役近三年零十一个月,说明了当时秦朝法律的严酷。

    上计文书

    这是迁陵县丞上报朝廷的文书。秦朝的郡太守与县令必须向朝廷汇报一年间治理郡县情况,这种行政制度被称为“上计”,类似于今天的干部年终述职,对年度工作作总结汇报。上计时由地方向中央呈交计书,称为“计簿”,其内容为郡县一年中的租赋﹑刑狱﹑选举、垦田、灾情等情况。朝廷根据计簿对太守﹑县令进行考核,有功者受赏,有过者受罚。尽管上计制存在不少弊病,但对于自上而下的层层监督,仍起到较大的作用。

    迁陵移民

    这是迁陵县官府就移民问题向上级机构所作的情况汇报。秦统一前后,国家曾频繁且大规模地迁徙豪富与民众。秦朝移民多采取行政命令办法,如“移民实边”就是从内地把大批人口充实边境,加强边防力量,开发边郡的人口迁移。迁陵县地广人多,当与秦朝移民实边政策有关。移民到边境县域开荒垦地,来发展边境经济,加强国防力量。

    军服简一组

    这是一组关于络裙(军服)价格的简牍。御史下文询问络裙的价格。洞庭郡向迁陵县下达了关于裙子的价格的文书。迁陵县又向酉阳县转告情况。从其内容看,有关“络帬直”的文书在御史、洞庭郡、迁陵守丞、少内守之间传递,这一过程表明了秦朝廷―洞庭郡―迁陵县三者的隶属关系。

    公船丢失案

    这是一件迁陵县内两级官吏往来文书。大意是:秦始皇二十六年八月二十七日,迁陵县代理司空樛谨报告:前些日子已告知竟陵县荡阴里人狼借用了迁陵县的一条公船(长三丈三尺,约合今7.6米),去收购故楚诸地存仓的陶器。此船尚未归还,狼是司空昌官手下之人,已函告昌官,要他命令此人退船。昌官回报说:狼已被逮捕,其人在狱吏已、卒史衰、义那里。现在办理了一份钱校券,准备上达已、衰、义,请对船的下落予以查实。如果船已丢失,请协助办理一份债券移交给迁陵县;船未丢失,告知下落。九月二日,迁陵县丞批复按相关指示处理。此简所记船的形制以及公船的性质,透露了一些关于湘西交通大动脉——酉水航运能力及航运的层次结构等信息,也反映了秦代县级行政长官干练、果决的办事作风以及秦代律令的威严。

    私人书信

    这是一封问候家母病情的官吏私人信件。它应是官吏柏附带在公文中邮传的,因为秦时,没有合法的私邮制度,官邮只传递官府文件,不许私带书信。官吏互相之间的通信联系,往往通过官方的邮传系统进行。有时通过向上汇报情况时顺便捎带几封私人书信,有时则凭借自己的权势,迫使官邮为自己服务。这种不正规的私书捎带通信方式,秦朝以后在我国一直继续了若干年,一直到1000多年后的宋朝,政府才有了“私书附递”的规定,明朝以后方出现民邮组织。

    仓库保管

    这是迁陵县丞对仓库管理员下达的指令,说县令要来亲自检查,必须做好准备。

    奴隶人数记录

    奴婢买卖早在先秦就已存在。秦始皇统治时期,奴婢被视同牛马一类的财物,在市场上进行交易。奴婢交易有一定的制度,也有官定的常规市场价格。官府奴婢可以进入市场进行交易,而私家奴婢更是来自市场买卖。简文记录了迁陵县官府所进行的官方奴婢“隶臣”(男奴隶)、“隶妾”(女奴隶)的买卖情况,并按照秦朝规定每月第一天上报奴婢买卖人数,说明官方奴婢买卖相当普遍,已成为地方官吏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

    吏员考核记录

    郡县行政官吏的勤政与否,直接关系到国家政令在各级行政机构贯彻执行的好坏。秦朝基层行政机构的官吏数目庞大,国家因此而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备的考核官吏制度。严格考勤、考绩,实行效率管理,以促使官吏提高工作效率。简文有一些关于迁陵县行政官吏的工作考勤、考绩记录,既记录了他们的工作日数,也详细记录他们的工作内容,并作为对他们实行考核的依据。

    日常事务记录

    这是迁陵县官府吏员处理日常事务的情况记录,类似于今天的工作日记。从这些记录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秦朝地方官府的官方文书,凡属行政事务,事无巨细皆记录在案。秦朝非常重视督促官吏在日常工作中尽职尽责,以免失职而导致不必要的损失。如秦律《效律》针对管理官府财产的官吏,制定了失职的制裁措施,财物管理出错要求其承担赔偿或罚物等行政责任,并承担连带责任。

    令史伐阅

    这是令史(县令的下属官吏)的“伐阅”。“伐”指功绩,“阅”指任职资历,被当作官吏任职与提拔的重要依据,记录官吏所任职务和任职时间,类似于今天的“履历表”。这种萌芽于先秦时代的“伐阅”,到秦朝已经出现比较成熟的形态。汉魏时期仕宦人家将其立于门外柱子上,以题功记业,明示身份等级。大门左边的柱子称为“阀”,大门右边的柱子称为“阅”。家门阀阅便是“门阀”,门阀世族之说由此产生。

    查案办案律令

    律令是法律的基本表现形式,创始于秦,“律”是对各种违法行为的惩罚条文;而“金布律”是指关于货币、财物方面的法律。“令”是制度、规章的规定。秦代是否有令,学界一直存在争议,简文中提到的“传送委输,必先悉行城旦舂、隶臣妾、居赀赎债。急事不可留,乃兴徭”便是一条较完整的秦令。是研究中国法制史弥足珍贵的资料。“爰书”是审理案件的记录,包括当事人的相关情况笔录、现场勘验笔录、口供笔录等,是对秦代诉讼制度的形象反映。

    沃地拓荒

    秦朝官府十分重视土地开垦,把开垦荒地面积的多少作为衡量地方行政管理政绩的一个标准,同时也作为征收农民赋税的一个依据。从这组简文来看,秦朝地方官吏对于土地开垦的情况都要进行详细、及时地记录与汇报。从中也能看出基层官府为增加耕地、发展农业所作的努力和取得的显著成绩。

    公众号:秦川号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里耶秦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wvvr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