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有些文章不一定是为了上首页投稿读书让生活美好
书评 |《皮囊》:平凡的皮囊未必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并非万里挑一

书评 |《皮囊》:平凡的皮囊未必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并非万里挑一

作者: 西陆华胥 | 来源:发表于2018-08-04 21:25 被阅读34次
    图片来自网络

    书名:《皮囊》

    作者:蔡崇达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肉体是拿来用的,而不是用来伺候的。”就是这短短的一句话,让我心灵一颤,吸引着我在几天内把整本《皮囊》看完。

    看过之后,有点儿感悟,和大家分享下。

    《皮囊》是一部有着小说阅读质感的散文集,也是一本“认心又认人”的书。韩寒作序,不老男神刘德华作序,众多作家点赞。那么,这究竟是一本怎样的书呢?

    本书中,作者蔡崇达,本着对故乡和亲人的深厚情感,用冷静、细腻的笔触,讲述了一系列亲朋好友的故事,折射出一个福建渔业小镇上的风土人情和时代变迁。

    这些故事,温情而又残酷。正是在对这些故事的娓娓道来中,作者深情地感恩父母,缅怀好友,关照现实并回忆过往,同时也回答那些我们始终要回答的问题:生和死、皮囊和灵魂。

    图片来自网络

    开篇三章主要涉及作者亲人的一些事,也是我感触最深的部分。

    第一章《皮囊》,讲述的是作者90多岁的阿太,虽然没文化,但是她那“肉体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伺候的”的生活哲学却深深地影响了作者,也奠定了本书的基调。

    第二章是《母亲的房子》,作者的母亲,是个倔强执拗的人,多少年来都想要建一座房子,一座四楼的房子,因为“这附近没有人建到四楼,我们建到了,就真的站起来了”。

    人活一口气,为了这栋房子,她做苦工,捡菜叶,拒绝所有人的同情,哪怕明知这座房子不久后会被拆毁,只是为了“这一辈子,都有家可归”。

    第三章《残疾》里的作者父亲,曾年轻气盛混帮派,也曾为了孩子丢掉公职,失落一段时间后,他离家出海当海员,挣了钱归来,做起小生意,却一再失败。不料,他得了重病,却全力争取尊严,然后失败,退生为孩童,最后离去。

    这几个故事给我的触动最大。让我想起了家中长辈们的故事,他们的经历和过往。

    在这前几章中,我看到了乡土中国的韵味。仿佛文中的小镇就是我们小镇青年的故乡。这个小镇静静地位居一隅,人们世世代代在那里生活,一派安乐祥和。

    如今,小镇的世界有新潮事物、有神明朋友,交织出一种魔幻现实主义的感觉。

    小镇上的人们按照世代沿袭的方式生活,正经历着时代大潮和传统习俗的猛烈碰撞,新的事物来了,旧的事物却未散去,又或者重生。而这也是现在很多乡村地区的现状吧。

    图片来自网络

    除此之外,这本书中的亲情、友情和爱情,很值得体味。

    书中的亲情,主要体现在作者对阿太的怀念、对父母的体谅,以及对清明祭祖的感悟。

    我们的一生被亲情的力量紧紧包围着,家族的护佑也一直在,并成为一种传承。就像作者那般,比如阿太的生活哲学,就会在作者的身上延续下来,母亲的倔强,也体现在作者多年来务实地规划生活、努力在大城市打拼。

    我们每个人是我们自己,同时也是我们家族的一份子。生生不息,我们的故事会作为整个家族的一段注解,或者,浓墨重彩的一笔。

    书中的友情,涉及两个阿小、文展、舍友厚朴等人物,他们都是作者在不同成长阶段的朋友。在作者的叙述中,我们看到他那些性格鲜明的朋友一个个登场,而后又不断退场。

    我们很多人都是这样吧,在不同阶段遇见不同的朋友,又因为成长路径的不同再擦肩而过、相互别离,一再的遇见、失去。

    小时候玩泥巴的发小,小学时玩游戏的同学,高中时陪你逃课的哥们,大学时陪你疯陪你狂的舍友,他们来到我们的生活中,然后离去,有的可能还会再遇见,有的兴许一别经年。

    即便再遇见的,也找不回曾经的感觉了吧。

    “朋友”的意义在于,他们是我们成长路上的同伴。有幸相互陪伴着走一程,就是莫大的缘分,真的需要感激。

    书中的爱情,虽着墨不多,却耐人寻味。

    作者父母的爱情是典型的中国式爱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年轻的他们结婚生子,为了生活忙忙碌碌,不知不觉几十年,而后生死别离。这种携手同行、历经磨难的爱情是很多中国式父母的真实写照。

    小镇上的张美丽勇于冲破传统束缚,大胆地去追求爱情,去坚持自己的选择,这种果敢和自主让人眼前一亮。

    厚朴的爱情,似乎更多地体现出青春期的叛逆。厚朴成名、乐队演出那一部分满满的青春偶像剧画面感。厚朴和女友两个人都在试图打破社会强加在身上的规则,却很显然,他们并非是一路人,这样的爱情不禁让人唏嘘。

    合上书后,更加体会到书名《皮囊》的意味。在我看来:

    平凡的皮囊未必千篇一律。

    在这本书中,不同的人物都有各自的境遇。

    美丽的人、淳朴的人、勤劳的人、残疾的人,各种各样的人,在自己的人生历程中被生活雕刻打磨,形成了迥异的模样。每一片叶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也是如此。

    没有谁能完全体谅理解别人,人与人之间的感觉,总是会有隔膜。可以深刻体会,却无法感同身受。

    这意味着,我们最好别以貌取人,因为我们真的不清楚,我们面对的皮囊,它被一颗心扛着行走世间,都经历过什么。

    有趣的灵魂并非万里挑一。

    人生在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剧情,每个灵魂都有他的闪光点,可是,灵魂不免会被现实打击、被命运捉弄、为时运所累,最终没有呈现出它应有的状态。这并不妨碍灵魂自有其趣味。

    本书中,作者爸爸顽固地锻炼身体,妈妈对爱情的坚守,在医院燃放烟花慰藉身患重病的父亲的那个同龄人,大胆恋爱、远嫁他乡、回家创业面对诽谤污蔑以生命换取尊严的张美丽,拥有超过同龄人的成熟和学识却因身体缺陷而无法融入大城市的文展,一心追求梦想释放青春荷尔蒙的厚朴......

    细细琢磨起来,难道这些人的灵魂无趣吗?并不是。就灵魂而言,他们是有趣的。只是,他们的人生底色暗沉,故事悲怆哀伤,让人心生怜悯,让作者不禁怅然。

    生活就是一部大戏,从来没有彩排,在直播的过程中,每个人的表现都可圈可点,每个灵魂的闪光点都有待世人去发现。

    谈谈关于《皮囊》这本书的一点不足吧,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就像作者在文末引用的普鲁斯特的话,“每个读者只能读到已然存在于他内心的东西。书籍只不过是一种光学仪器,帮助读者发现自己的内心。”

    对于作者而言,其实同样如此。作者写出来的东西,其实早就存在于他的心田,经时间滋养,受生活灌溉,慢慢生根发芽。

    书中的那些故事,早就在作者的脑海百转千回、条分缕析。只不过呢,作者身为拿着手术刀的医生,在本书后半部分而言,对自己的剖析,避重就轻了。没有刺痛自己,也就未能感动读者。

    总体而言,这本书的前半部分,散文的感觉更多,已足够动人,而后半部分,越来越有自传体小说倾向,作者的主角感过强,有的时候给人一种虚实不分的假象。

    所以,我的一点建议是:如果你要读这本书,可以着重看前半部分。

    图片来自网络

    好啦,做个总结吧~

    皮囊就是拿来用的,我们就是要去经受历练,去饱经风霜,这样时光才会在心里留下痕迹,我们的灵魂才会更加坚韧、清澈和有趣。

    生不易,活不易,生活不容易。人这一生,就是一颗心扛着一副皮囊,经历的一段旅程。

    每个人都是怀揣着赤子之心,扛着自己的皮囊,穿行在人世间。

    在途中,我们会遇见很多人,经历很多事,但别忘了,我们在欣赏沿途美景的同时,终究也要记得活出属于自己的风景,才能不枉此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书评 |《皮囊》:平凡的皮囊未必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并非万里挑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wxvv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