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译文】根据用兵规律,有十倍于敌人的兵力就包围歼灭敌人,有五倍于敌人的兵力就猛烈进攻敌人,有多一倍于敌人的兵力就分割消灭敌人,有与敌相当的兵力则可以抗击,比敌人兵力少时就摆脱敌人,不如敌人兵力强大就避免与敌争锋。小股兵力如果顽固硬拼,就会被强大的对方俘获。
【感悟】
《孙子兵法》有一个中心思想,那就是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胜利。毛主席把这种思想总结为“不打无准备之战,不打无把握之战”。本着这个思想,我们来看这几句话的意思就一目了然。我方的兵力比敌方多十倍五倍,我方就围攻敌人,造成绝对胜利的态势,让对方感受到巨大的心理压力,最后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最好。再少一点,如果只有两倍的兵力,就要分开敌人的兵力,做到以实击虚,如果兵力相当就要勇敢杀敌,即所谓的狭路相逢勇者胜。如果兵力不如别人,那最好是“三十六计,走为上策”。因为在孙子的心目中,用兵打仗不是求一时的胜利,而是根据形势,灵活运用战略战术,求得最终的胜利。所以当兵力不足,敌众我寡的时候,暂时避其锋芒并非是坏事,并不可耻。通俗的说就是“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所以《孙子兵法》不提倡匹夫之勇,而讲究运用谋略,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这一点连不喜言军事的孔子都赞同孙子的观点。如,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