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婚姻育儿
爱的初探究——从我到我们

爱的初探究——从我到我们

作者: 猫的左耳 | 来源:发表于2018-06-07 21:53 被阅读81次

1

上次学习斯科特·派克《少有人走的路》关于爱的章节时,李老师讲到一个例子。

大意是,有个女性,和男朋友意外怀孕,勇气不足做掉孩子,于是打算生下来,为了孩子,她不得不中断学业。后来男性抛弃她和孩子,所以她的生活很艰辛。

她内心(潜意识里)其实很痛恨这个孩子。

要不是这个孩子,她能完成学业,得到一份待遇不错的工作,不像现在。

要不是这孩子拖累,她的生活不会这么疲倦和糟糕。

要不是这孩子,她在恋爱婚姻里可以有更多选择,有更多机会选择比现在更好的生活。

以及等等。一切都是:怪这个孩子。憎恨TA。

然鹅,

她的道德上又不允许“一个母亲痛恨自己的孩子”,行为上则表现出她很爱这个孩子,比如过分溺爱,而不同于适当的满足及恰当的批评那样的爱。

就是一种反向表达

《少有人走的路》共读书目

“爱与非爱最显著的区别之一就在于当事人意识和潜意识中的目标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就不是真正的爱。”

比如上述例子中的反向表达,就不是真的爱。

听到这里时,我不由自主的对古子说,

我真担心我以后会是那样的人~

潜意识里憎恨娃,意识上受理性思维的制约,告诉自己不该憎恨娃。压抑着,做点表面“爱娃”的行为。

2

孕初期,讲真,憎恨胎宝宝。因为怀孕,有这个胎宝宝,不能去学游泳,不能坐飞机出去玩,不能参加很多活动,打乱我所有新的一年的计划以及近两年的计划,还搞得我情绪不佳很烦躁,公司里有别的岗位也调换不了(刚换过去培训和学习压力比较大,甚至加班厉害,怕孕妇吃不消,有的岗位直接不要孕妇去)。

这个不能,那个不能,体重蹭蹭蹭的往上长,我全都怪在胎宝宝头上。

都是因为TA,我不能出去散心;

都是因为TA,我不能学游泳,

都是因为TA,我不能去跑步!不能去换岗!只是困困困,想睡觉,没精神,脸上还长痘了,每晚有的没的噩梦不断,一会是从土里爬出来的怪兽,没有尾巴爬不完;一会是半个翅膀的大象在空中飞,同时还有两对人马在激战,总之各种噩梦,几乎夜夜被吓醒,睡得不好,脸色差!

全都怪TA!让我各种不能!我想做的事不能,想去的地方不能!

完全没有一点别人说的——即将要当妈妈,即将有初为人母的喜悦。

完全没有。

不仅如此,连在线上听到客户端的孩子在哭闹,我也很烦。特想跟他说别接电话了,赶紧挂了哄娃娃吧。

叶公好龙。我才明白这个意思。原来以为自己很喜欢孩子呢,其实不是那么回事儿。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

3

上班久坐的缘故,加上早晚班轮休制,经常晚班下班九点十点吃饭,然后不活动去睡觉。一个冬天下来肚子上的肉肉很嚣张。单位楼下隔了一条马路有两个健身房,一边有游泳池,一边没有。

我擦拳磨掌的准备天气暖和去办卡,计划扔掉肚子上的游泳圈,将2015年就列入目标却一直未完成的游泳学会。

自己先做了一周的仰卧起坐,没有任何变化。不行不行,还是得去健身房找专业老师指导。

然鹅就准备办卡付款,发现中奖了!

看着那小两道,我脑子一懵,说不清的情绪跑回去卧室把张先生锤醒。

怎么了,怀孕啦?

我没出声。

吖,我要当爸啦!来,亲一口。他赶紧抱我。我们假装不知道再来一发吧。。。。我也是醉了。

后来想想一切似乎都很有趣。《基因战争》里有一个观点是,身体做好了准备不管意识是否愿意,身体都会选择受孕成功。它是解释许多人备孕了许久却仍然备孕失败,有些人轻而易举就受孕成功,是在排除了生理病变,压力等因素的基础上。

在孕前上半年,一向体质良好的我,基本每个月都会来一波小病小灾,比如突然就感冒了,而且一感冒就发烧,隔一两个月来一次感冒低烧。要不就是溃疡,持续头疼。九月还出了小车祸,软组织损伤迟迟恢复不好。例假的天数由28天周期提前到26天再到24天,去医院,医生说21-35的周期都好着,只要规律,每个月都那么久就没问题,我质疑。

女人一生只有四百多颗卵子,假如你21天一个周期,人家28天一个周期,基本半年你就要比别人多一次大姨妈,以后不是卵子用完的早吗?“老”来的快。

这样不行。我也不要求35天那么晚,就28天。医生说那你要是担心就去做性激素六项,例假第二天来抽血,结果是有一项数值偏低。医生给开了黄体酮和一个什么药,反正两种。那个药可好玩,因为要吃21天,很贴心的设计成一圈,一点了星期,转圈吃就不会忘也不会乱。

调了两个月,例假调好到了28天的周期。

然后就发现怀孕了。

一去看药盒,黄体酮是未孕者用来调节例假,已孕用来保胎。这是处方药,自己不要随便给自己下诊断自行开药吃哈!

朋友的媳妇孕酮低,一直在家里躺着休养,需要用黄体酮补充。同学也告诉我,现在许多人因为孕酮低,容易有早期流产征兆和风险。

我这没打算备孕,阴差阳错的提前补充了。也大约因为前半年小病不断,增强了免疫力,孕期内不管是晚冬初春还是仲夏(还没结束的夏天)都没有生过病。人家都说孕妇免疫力低,我怎么觉得我刚好相反,免疫力变强了呢?

而且,元旦前后西安一场大雪造成交通瘫痪。我记得很清楚,1月5日下班走在雪地里想事情,栽了个大跟头脖子都摔歪了疼了好几天。那时候已经怀孕了,只是自己没去查,还不知道而已。感慨真是生命力真是强大。估计是时间还短,晚摔个十天半个月,八成就没这么幸运了。

4

孕吐反应我是一天都没有。

只有发现初期,有那么两三周特别嗜睡,张先生下班回来做饭,我在沙发上呼呼的倒头就睡,饭好了起来一吃,继续睡。因为吃饭不规律,代价就是前三个月我的体重涨了8斤。

过了嗜睡的阶段,身体逐渐适应后没啥反应,一再怀疑是不是怀孕是个假的?毕竟测试纸和尿检也有不准去的时候,虽然有血液检测结果,但别人都吐的难受我却一点反应都没有,还是忍不住怀疑起来是个假的吧?

大约七十多天看到B超单里那个小亮点,我自己才有一些反应,上着班趁着休息的十几秒空隙,拿出来单子一遍一遍端详。这么个小点点组织,在迅速生长啊~它是一个生命力啊。

即使在医院里医生对我说“你的孩子很健康”。我是一片懵的。“孩子,我的孩子?”完全还没有连接起来。

前三个月孕初期虽然没有孕吐反应,但情绪着时不稳定的厉害。容易生气,有一次气的肚子疼。第二次不是因为生气,却也因为肚子疼搞得成都行泡汤了。

直到那次读书会,老师提到这个例子让我觉察到这点。

胎宝宝那么弱小,我怪他什么?

未孕之前的夏天我是开始晨跑锻炼,又坚持了几天?

开春以后办了健身房的卡,你难道不是三天的热乎劲儿,去两三次再不去还找各种借口理由吗?

即便没有孕期激素反应,你自己的情绪也一直很平稳没有波动吗?

还有睡眠,夏天的夜里我还记得跟老师朋友说过好几回老做奇奇怪怪的梦呢!

和胎宝宝有多大关系?

弱者才去怪比自己更弱的人。抱怨,责怪他人,他物

存在主义疗法不是说,心理疗法旨在帮助人们去关注存在的问题,而非解决问题嘛。

觉察到这一点,可能本身就意味着不会重蹈上述例子中那个憎恨孩子的覆辙。

5

到18周+2,星期三,我去海尔森参加一场观影活动(一年多没去过),播映前,不知道是因为播了音乐还是别的缘故,突然我感觉到了胎动!我脑子里立即闪现的是孙悟空用金箍棒撬那个金铙,戳一下,戳一下的。

啊!有胎动了!

我惊喜的跟张先生说,他用手来摸,可惜没摸到胎动。胎宝宝的力量还太小,不频繁更不规律。

群里孕妈群早早就进行胎教,有人两个月就开始对胎宝宝说话,进行胎教,我一直反应钝钝,不知道如何开口,跟TA说什么。只是放一些软件里推荐的曲子给TA听,从不单独说话。当初侄女四个月时,嫂子让我陪她玩,给娃说话,我就不知道说什么,开不了口。

自己一个人的时候,小声的念叨着“宝宝?”“妈妈?”很陌生,很底气不足,又有点吸引力。

而胎教的任务,主要在于张先生和谌老师的音频。

我在休息日的时候,会躺在沙发上听谌老师的音频课程,细读《金瓶梅》。大家都开玩笑说,我们的胎教起点和别人儿不一样。

听多了丧偶式育儿,早早就有准备拉张先生进来给他建立亲子关系。

给张先生说,胎宝宝喜欢男性的声音(从软件里看到的),你不给你娃读书给他声音刺激,你娃只认识谌老师的声音哦~他就上钩兴致勃勃的找书来给胎宝宝念书听。其实他比我对孩子更有感觉。

他侄女和他关系很好,每次回家都很黏他。他也给侄女睡前读过故事,不仅声情并茂,还手舞足蹈。惹得娃娃咯咯咯一直笑。

后来发现许多所谓的胎教故事内容太傻逼。我又不满他不爱学习,让他来读书会,一直这借口那借口不来,想了办法——给他说,胎宝宝又听不懂内容,只是熟悉你的声音,我们共读的这本书很好,要不你就给TA 读这本书?读着读着总有走心可以读进去的时候吧。

所以我们的胎教书目就变成了——《少有人走的路》。

自从有了胎动以后,我才真的开始和胎宝宝建立“连接”。从心理上,从内心深处。

人家胎宝宝在动,刷存在感,不再是一个概念上的名词,人家就实实在在在那。吃了饭我躺沙发上,TA就动的很欢腾,估计是吸收营养。

张先生趴在我肚子上听,说有时像划船的声音,有时是好像TA在拉扯什么东西。拉扯?那就是拉扯脐带玩吧,别的还能拉什么啊~划船??哈哈哈,估计是在羊水里游泳喽~

至今为止,我听张先生说的很自然的“爸给你说如何如何,爸又惹你妈不开心了,你长大了别学爸”等等。

我在他面前从来没有说过“妈如何如何”,无法开口自称“妈”。囧脸~

张先生也是,自从胎动后从内心深处有了触动。

我能想来,我自己都钝钝的,从角色上和心灵深处没有太大入戏。

更何况他?既没在他肚子里,也没看到我各种难受的反应。

他那方面只是一个概念,“有了一个小宝宝”,没见到也没摸到,没有视觉和触觉的冲击,只能看到我日渐臃肿的身材,他当然不会比我有更大角色代入。

有了胎动就不一样了,他能看到肚皮这里跳一下,那里动一下。他的手能摸到胎宝宝戳他的手心,能感受到生命力的存在。一个跟他有关,未来长得像他,流淌着他血液,将喊他“爸爸”的小家伙和他有互动,在无言交流。

视觉和触觉的冲击,在他心里的冲击不言而喻。

胎动以后的“爸给你说如何如何”和“我要当爸啦”那种自称“爸”的意义和程度不一样。

6

在一篇文章中,钱岳博士在《大家都结婚了吗》的演讲中,提到从19世纪50年代开始,美国的婚姻逐渐从一种制度化的关系变成陪伴式的关系。近几十年来,陪伴式的婚姻也在渐渐失去主导地位。

“当人们在评估我到底对我的婚姻满不满意时,他们更多关心的是自己在婚姻里面有没有成长,他们的想法、感受有没有在婚姻中得以表达。”

我们缺少婚前培训,缺少为人父母的岗前培训,没有持证上岗,却不能因此不去学习如何做妻子如何做丈夫,如何做母亲如何做父亲。

我们也吵架,需要时间去磨合。我婆婆说,你们不要老吵架,吵架伤感情,吵多了再好的感情也经不起,会出问题。

她是想说夫妻之间要互相忍让。

但吵架无法避免。能控制的是,吵架愤怒时不撂狠话不做冲动决定。

却无法控制不吵架。

吵架也未必不好——吵架是一种激烈的交流方式。还能交流就是好的,不交流不沟通不说话冷战失望给心上了锁那才可怕。

要紧的事,是吵完以后从中有所吸收,有所进步。

我们的关系本身需要去维护,去经营,去学习如何经营。加上小宝贝,理由更充分一些。

宝贝需要的除了吃喝穿住,空间舒适,光线充足,食物营养,还需要什么?

——相亲相爱的爸爸妈妈,温情暖暖的家庭氛围,哪怕是吵架也有足够坚固的根基不会让小宝贝质疑——“爸爸爱妈妈,妈妈爱爸爸,爸爸妈妈都爱宝贝”。

这样的环境我们给他提供了吗?

我们想给孩子提供什么样的生活环境?

父母给我们的生长环境如何?想要重复吗?

我们需要转换角色,去适应,开始构建家庭框架,而不是用以往自己单个的我行我素的那种思维方式和解决办法。小宝贝的存在,成为真正的“WE”,不是简单的“我和你”。

我们自己本身就需要温情的家庭氛围,有了小宝贝更有了理由去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和夫妻关系。意识到这点,有矛盾也会现在这个角度去想想。所以才初初体会到“孩子让大人成长”的细微感受。

李老师的课上有说到,在亲密关系中展开生命力中,主要是指攻击性,然后逐渐驯服攻击性,驯服这些生命力,人性才得以成熟。

关键是需要一个容器,夫妻关系和“家”是一个很好的容器,很稳定的容器。

我们从各自单身进入婚姻状态,加上新角色,同时需要适应两种身份,我得适应“妻子”和“母亲”的角色,他得学会“丈夫”和“父亲”的角色。像那个漫画里说的两个三角形互相磨合,不让棱角伤到对方。

最后,还是借用那句话,好的关系是滋养双方的。

我想说,愿你我无论婚否,是否为人父为人母,都能够积极,快乐,不断学习,进入一段既滋养自己又滋养对方的关系中,不断进步,活的自由和舒服。

相关文章

  • 爱的初探究——从我到我们

    1 上次学习斯科特·派克《少有人走的路》关于爱的章节时,李老师讲到一个例子。 大意是,有个女性,和男朋友意外怀孕,...

  • 从“我”到“我们”

    ——彩虹花和阅汇...

  • 从“我”到“我们”

    《高效能家庭的7个习惯》day4 “新郎,你是否愿意取你面前这位女士为妻,无论是顺境或逆境,富裕或贫穷,健康或疾病...

  • 从“我”到“我们”

    今年我的另一个转变,是从“我”到“我们”。 我知道自己一直是一个有集体意识和组织悟性的人,这是从小的集体教育和人力...

  • 从“我”到“我们”

    M告诉我她想做班长,最终经过一番努力争取,真如她所愿成为了班长。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M获选后非常高兴,第一件事情...

  • 从“我”到“我们”

    从“我”到“我们” 2018年到2019年,与你相遇的那一年。感恩遇见,不负相望! 2018年7月,懵懂的我离开了...

  • 从“我”到“我们”

    最近芒果台的【再见爱人】持续热播。 热播说明了什么呢?热播说明了纪录片有真实能打动我们的东西。 一个关于离婚的纪录...

  • 从孩子的脏话探究到的

    记得是3月底以来,小区里出来玩耍的孩子越来越多,到处是大大小小奔跑欢呼雀跃的孩子,端端也加入了其中,当然以...

  • 层层逼问,挖掘材料的内在本质

    王智魁 对于叙述性的材料,我们要从现象到本质,从结果探索原因的思路去探究,...

  • “双赢”--从“我”到“我们”

    001 “赢-输”模式 “赢-输”模式就是一件事情中,自己是处于赢的地位,别人处于输的地位。控制欲强的父母用这种模...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爱的初探究——从我到我们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xbdj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