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一个长辈

作者: 图书八折贱卖 | 来源:发表于2019-04-05 11:22 被阅读70次

            今天清明节,上班路上看到人家三三两两,有一些一家人准备祭祀拜山,有些就是因为放假大家出来走走,因此街上行人多了不少。

            家乡的习惯是“田舍”前后上坟拜山,其实就是春分前后,因此家里早就祭拜完毕了。

            四月是哀思的四月,直到今天,我才提笔记下一些逝去的人。

            今天想写的是爸爸的一位同事和好朋友,从小到大我都叫他叔叔。

            父母是同一个县的人,都是离家几百公里来到一个国企打工。当然那时候的企业基本都是国企,也不存在打工这个说法,总之父母都是高高兴兴进厂当了工人。那个时候的工人福利好待遇高,自然类似“城里人”,来到那时的厂区,硕大的标语赫然写着“工人阶级领导一切”。我就生长在那样的环境下,按照以前的话说叫厂矿子弟,这个埋葬了父辈青春的地方,我一直想着大写特写一下,但始终没能动笔,这个故事是纪念那位叔叔,还是在下一篇故事中祭奠下埋葬父辈青春的地方,同时也是我童年的所在。

    记一个长辈 记一个长辈

           

          父母虽然来自同一个县,但其实刚进厂时并不认识。企业面向全国招工,因此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聚集在这样一个大型企业,有几千人,等算上厂子弟学校(从小学到高中到技校),厂幼儿园(幼儿园设施完善,从哺乳班就是还没有断奶到大班学前班),厂医院(甚至是区里最大最完善的医院),厂车队(小车班,卡车班,通勤车班等),厂保卫科(当时可配枪相当于警察局派出所),其他还有电影院,饭店,溜冰场,歌舞厅以及为家属办的家属工厂等等各个设施,基本就有当时一个县城的规模,那么这样一个企业的人基本就上万了,再算上周边本来的居民 农民,人数还是可观的。当时父母分在同一个车间。

            当时一个小一点的车间至少有200人左右,这和现在一个工厂的规模差不多了。我们也经常去父母的车间玩,车间有员工休息室,有会议室有澡堂有花园有篮球场羽毛球场,有乒乓球室以及活动室等等,怎么说呢,以前的国企和现在的企业不太一样,当然时代也在发展。

            其实工厂的员工都是来个各个地方,比如北京人一部分,河南人一部分,还有江浙的,广东的,东北的,河北的等等,相比之下父母没有出省算近的了,不过却由于当地话和父母的话有区别,因此当时首先就是一群老乡聚在一起玩。当时都是年轻人,因此,父母就认识了,后来酒自由恋爱,结婚了。我所要写的这个叔叔,恰好就在这个车间里,是父母的同事。

            这个叔叔也是和父母来自同一个县城的,又是同一个车间同事,因此大家自然成了朋友,这个叔叔比父母小近十岁,因此父母都把他当做小弟弟看待,而且他和父亲聊的挺好,因此成为了父亲的好朋友。

            父母结婚了,后来就有了我。我记得小时候那个叔叔还是单身,经常喜欢到我家来,因此和他非常熟悉。他每次来,都会买一些礼物给我,我的很多零食,学习用具,玩具等等都是他买的。那时他对我也很好,带我玩,跟我很亲。我就直接叫他叔叔,一叫就是三十多年。

           

            叔叔是个极其聪慧的人,而且也由于比父母更年轻,所以也是一个更追求潮流的人。那时我早期的摇滚比如崔健的歌(我慢慢读书记事也是80年代末),比如国外猫王,甲壳虫等等乐队的歌都是从他那里听到。当然毕竟那时的叔叔没有读过英文(当时学校好多教俄文或者没有外语),所以更多欣赏的是诸如邓丽君等等的歌曲,在八十年代末倒是不存在说打击靡靡之音这样的说法,所以也算是很正常。

          叔叔对音乐听觉很好,很多歌一听就知道谁唱的,是什么歌,当时流行的歌曲他基本都知道。

          叔叔对读书也是很有兴趣。当时在那个年代交通物流非常不发达,唯一可以买书的地方当然也就是厂里的新华书店和县里的新华书店,叔叔也会去书店买一些历史等等方面的书。叔叔对这个方面很有兴趣,读了好多国内历史书籍,偶然也会把这些故事讲给我听。

            他对于毛爷爷也是和父母一样非常崇拜。前边说他喜欢听歌但我在家里等等地方从来没有听到过他唱歌,唯一一次是厂里举办庆祝毛爷爷诞辰的活动,他和车间同事一群人一起合唱红歌,那时的大家无比青春,意气风发,我至今还记得大家饱满练歌排练的情形,还记得我们几个小朋友在后排捣乱,我在歌曲高潮时故意推了叔叔一下(他站在最后排),他差点跌下来(后排是站在台阶上),他看到我捣乱,没有说我,只是默默摆手,示意我不要再调皮。

          叔叔对绘画方面也有他的独到之处。他没有系统学习过画画,以前的学校也没有美术课,他是凭着自己的天赋画画。他喜欢画一些花鸟,汽车,树木,飞机,山石一类的静物,我其实最早的启蒙就是通过他,他教了我画画,用很简单的线条教我画画,因此我很早就学会了透视,正是因为他教我。后来我读书上学,当然有美术课,甚至后来有幸有位中央美院的老师教我,但回过头来看叔叔的笔法,其实很有特色,只是物过境迁,家里几次搬家加上我常年在外,居然没有一张他的随笔画保留下来,实在可惜。

            最要值得一提的是叔叔手巧。据说在车间干活,他总有很多办法。还有做钳工做焊工,他的技术很不错。不过这些我当时毕竟不懂是听其他人后来说,当时的感觉是叔叔能变出好多东西。他会教我折纸,用一张纸折出各种各样的东西,飞机,纸鹤,坦克等等。他手比较精巧和细致,每次折纸总是一丝不苟,线条等等都是平平整整,对角都是对齐的。他教我的折纸我又教会了身边好多人,记得那时每次回老家我就带着一群哥哥弟弟姐姐妹妹的折纸玩。

           

            小时候叔叔没结婚,现在想想单身的情况过得估计比较随便,起码我自己一个人时做饭吃饭的不太想好好弄,据后来父母说单身所以不存钱钱花的快(那时国企职工工资还是不错的),到了下半月基本就没饭钱,有点类似今天的月光族了。当然,那时候叔叔肯定也是会打钱给家里,因此到了下半月吃饭等等往往就是凑合。这个时候我父母一般就打发我去叔叔那里叫他来家里吃饭,因为我很喜欢叔叔所以每次很开心就去完成这个任务了。

            叔叔那时是住单身宿舍。去年我特意回了一次荒芜的厂家属区,那里大部分已经人去楼空,草木茂盛。

    记一个长辈

    上图就是其中一座单身宿舍

            叔叔是和另外一个人合住。宿舍里很干净,陈设不多,大体两张桌子两张床,两个箱子来装衣物。每次去都是干干净净,整整齐齐,书摆放的非常整齐,地也是扫的一丝不苟,绝对没有现在那种单身宿舍脏乱的样子。叔叔还有一个小录音机,当然不是后来的那种Walkman,还有耳机。我第一次见识那种耳机就是在叔叔那里,他用那耳机教我听摇滚。 是那种整个扣在耳朵上比较大的戴头上那种。我家虽然有一部非常不错的双卡收录机(真的要说不错,因为买的时候老爸说要八百元,在那个工资几十元的时代真的很奢侈),但家里没有耳机,放音乐都是直接通过录音机放出来的。所以我在叔叔那里第一次见到好多不同的比较潮流的东西。当然说起来耳机应该是那时那个燕舞广告里看到过。 我每次叫叔叔吃饭,他每次还是跟着我来,但每次出门前,会拿好礼物,然后牵着我的手往我家里走。

            因此这个情景持续了好多年,持续到我们搬家,然后叔叔恋爱结婚。

           

            叔叔因为长相清秀,有比较有才华,其实那时在车间或者在厂里应该是比较出众的人物。哦,对了,叔叔还会吹笛子,吹口琴,拉手风琴。多才多艺加上手巧,而且前边一直没说,叔叔其实是个很幽默的人,他很尊敬我父母,但和我就玩的很开,经常和我开玩笑,逗我玩,所以作为小孩子的我才和他比较亲近。

            他那时是个比较出众的人,因此厂里几千人他也据说处过一些对象,但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没有成功。再后来不知怎么得他去了老家相亲,就认识了他后来的老婆,然后就结婚了,于是我多了一个需要叫“婶婶”的人。

            说起叔叔的婚姻,其实我比较小,根本也不知道什么,所以不太想评价太多,只想如实记录一些。

            最初时候叔叔虽然结婚了,但婶婶还在老家,所以是两地分居这么一个情形。这个婶婶后来我才知道她是离异的情况,和前夫还有一个孩子,但抚养权不在她这里所以自始至终我没有见过那个之前的孩子。后来叔叔有了一个女儿,看的出来他很开心,天天和我父母谈论有关他女儿的事情,我父母也为他高兴。

            再后来他把婶婶和女儿接到了厂里,婶婶也安排了工作,一家人住在一起,叔叔当然搬出单身宿舍,刚好我家也换房子搬家,两家就住在同一栋楼里,近了好多。

            原本我就喜欢叔叔,能住的近也是非常开心,叔叔也喜欢我经常到他家去,我们两家都放了钥匙在对方家,大体就是如果全家外出另一家就帮忙看看家打理一下花花草草(我父辈都喜欢在窗台养花)什么的。但其实毕竟结婚后就不同了。

            婶婶是个怎样的人物我其实并不想评价,酒简单说说经历过的事情吧。她喜欢说长道短,说谁谁谁家抠门,炒菜就放一点点肉,谁谁谁如何如何,尤其喜欢说我们家。我父母和我饮食偏向清淡,盐吃得尤其少,而且饭量也不大,结果不知怎么在她嘴里就说我们家如何如何抠门,煮饭就怎么怎么放一点点肉,说我家钱很多但吃饭都不舍得吃。我妈做手术后也是对我妈各种嘲讽。当然这些并不是当面说,她喜欢找一群人一起说东家长西家短。

            然后特别喜欢用我家的东西。有一次我寒假全家人回了老家。等过完春节回来发现煤房的煤已经被用完了!婶婶得意洋洋说我看你们放着没烧,我帮你们烧完了!面对这样的情况我爸妈只能什么也没说。

           

            其实说到这里要说个大环境,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后,国企开始亏损,慢慢发不出工资,工厂负担重,前边说了学校医院等等都是和企业挂钩,因此我们的老师都没有办法教书因为拖欠工资,更多工人们因为发不出工资,各种艰难。企业基本处于停产状态,这个时候叔叔也知道家里困难,于是他开始四周打工。因此多数时候他没有在家。

          当然我家也一样陷入困难。这些在我之前文章有写过一些贫穷家庭的故事就不重复了。叔叔为了家就四处奔波,去过西藏,去过新疆这些气候恶劣的地方,因此我读高中后因为不经常回家也因为叔叔经常在外打工因此一年到头只是见几次面,多数时候都是和那个婶婶见到。

            婶婶喜欢用我们家的东西,蒜,姜,醋这些经常借用,所谓借也只是好听因为用了也不可能还,前边还写了用了我们一吨多煤说帮我们用完了弄得父母没有脾气(其实当时企业早就停止供暖所以只能自己烧煤),馒头等等自己不做基本都是买,不买了就问我们要馍馍吃。实际上当时也有企业重新请婶婶去上班,可是她不去。所以就直接在家里待了十几年没有上班,天天好吃懒做。就等着叔叔在外赚的血汗钱。

            后来我离家读书,回家更少。婶婶依旧不上班,她和叔叔都比我爸妈小近十岁还年轻,我妈做过很大的手术但后来还积极找工作(原来企业肯定指望不上还欠着一大笔工资呢),我爸也在别的地方到处打工,每天骑车十几公里去工作(不敢坐公交为了省钱),但这个婶婶出来不去工作,甚至有企业打电话叫她来上班她也不去,天天坐在家里好吃好睡,当然,照顾孩子是有的,但那时小朋友基本长大了。她最喜欢的是坐在楼前的一片阴凉处,和一群人说三道四,说东家长西家短。我妈后来没了工作但不喜欢和那群人掺和一起,但那个婶婶就赖定了我妈。

            我妈说过几个例子,就是有时候我爸妈出门去参加一下朋友老乡的聚会,因为婶婶聚会从来不出钱而且很喜欢占便宜好吃懒做,因此老乡都不愿意请她,但她看到我爸妈出门就一定要跟上来,我爸妈很多时候无奈不得不带她去。这样的情景有三次后来我爸妈出门都是偷偷摸摸。这位婶婶属于不请自来的类型,最离谱是还在老乡聚会时喝酒骂人,端的是让人无语。老乡朋友间的红白喜事是从来不出钱但就是跟去吃。所以这样的人也是比较无语。

            她在家的这段时间也还过得很滋润,事实上叔叔在外吃苦打工,弄了一身病,钱都寄回家,婶婶经常逛街买衣服。她比较胖(我对胖的人并没有意见),但还喜欢对别人身材指手画脚。吃肉特别能吃,会煮整整一锅肉就直接一餐就吃掉(因此会笑我家吃肉比较少)。新衣服新裤子是经常换换换,还都买上百的。当然今天看来上百算便宜,但那时是企业破产无工作无收入的困难时候,全靠叔叔那点钱支撑,加上九十年代物价工资水平,所以现在想来真的挺那个。

           

            我后来读书,在后来留在外地,要结婚了。

            特意选择在春节前后结婚,主要是觉得那时候可以回老家,假期也长一点。

            叔叔也因为刚好是春节,也回到了家里。这个时候叔叔已经生病了,但因为心疼钱,没有怎么去治疗。

            看到了我的老婆,看到我要结婚,叔叔很高兴。我很久没有见过他那么高兴了,当然说实话因为在外多年也很久没有见过他了。他看到我不停和我开玩笑,我才想起原来他还是那个他,想起当年他还是那么逗我的场面。

            结婚的很多习俗等等,我父母的同事老乡们都很上心,他们给我操办的,这其中叔叔最出力,他用心策划了好多细节,带头组织我的婚礼。在婚宴上叔叔很高兴,喝了不少酒。实际上那时他因为生病等等的,已经很久不喝酒了。我看得出他很高兴。

            婚姻后我那边有闹洞房的习惯,叔叔一直陪我坐着,他和父母说,新房不能太冷清 要有人气。 在外边烤火堆时候叔叔捡柴烧的旺旺的,说一定要红红火火。

            热热闹闹过了一个婚礼后和老婆启程往工作的地方,其实也曾邀请过叔叔来这边玩,他说他还要忙工作,女儿还要读大学。叔叔就那一个女儿。

           

            我结婚后匆匆离开,因为还要拜见长辈,父母那边的亲人,又要重新摆宴席。再后来又匆匆飞回广州,因为还要在这边摆酒宴。而结婚后第一年我回了一次家,再然后,原来那是见叔叔最后一面。

            结婚后第三年父母也搬离了那个地方,那个我生活了二十多年,父母工作生活了三十多年的地方,那个埋葬了父辈青春的地方。而那之前见叔叔,竟是永别。

     

    记一个长辈 记一个长辈

         

          我父母搬离了厂区,到了省会生活。我在华南。当然期间父母也还是经常和老同事老朋友联系,据说婶婶也多次去过父母新家。当然听另外朋友说她在父母搬家时候造谣说新家如何破旧,楼梯如何狭窄(我很奇怪她那时还没有去过为什么可以这么有想象力),然后说我这边是多么偏僻的山沟沟(好吧其实广佛的确找个山沟沟还是有点困难,毕竟地形问题),为这个据说叔叔说了她。婶婶据说还有和父母借钱。

            叔叔病得很严重,躺着床上由于疼痛,缩成一团,婶婶在一旁大肆嘲笑,说你这样子好像个虾米,真难看,赶紧起来挣钱去(这话是婶婶亲自得意洋洋和父母说的),叔叔没有去医院,为了省钱,就在家养了一段时间,又出去打工了。

            就这么又过了几年,叔叔的女儿也读大学快毕业了,我也有了自己女儿。2014年,有一次和老爸聊电话时,老爸说叔叔病了,这次终于住院了。老爸说去看望了叔叔,精神还行。我心里才想起好几年没有看到叔叔,想着以后回去看看。

            但这事过了没几天,老爸打电话来,说刚送走了叔叔,老爸说,没想到这么快,他还好年轻啊。我当时一愣,原来有些人,再也见不到了。

    尾声

            叔叔在2014年去世,那个带给我童年无限欢乐的人,那个睿智,幽默又博学的人,就这么消失在生活中,好多时候,一转眼,有的人再也不见。

            婶婶生活的挺好,叔叔去世没多久,她用剩余的钱在县城买了一套房子,也搬离了厂区,然后迅速嫁给了一个小她十多岁的男人,一起过着“幸福的生活”。那个时候叔叔去世还不到半年!

          我会为娃娃折纸,折好多飞机,汽车等等,娃娃有一次说:“爸爸你好厉害,可以折这么多东西。”我忽然黯然神伤,那个教我折纸的人,已经不在人间。

            岁月悠悠,时光匆匆,生活,就是这样。

          谨以此文,寄托哀思。

                                                        笔者于2019年清明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记一个长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xphi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