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认识一对夫妻,平日女方总喜欢在朋友圈秀恩爱,惹得大家直喊“受不了”。有一天,女方突然提出离婚,亲友问了半天,她才哭哭啼啼地说:“不知他哪颗药吃错了,最近对我说话的口气那么冲。”
现代人压力大,各种情绪也多,不会好好说话,竟成为压倒婚姻的最后一根稻草。
你有没有在生活中遇到类似的情况:本来就要被提拔,因为你说话不当变成了泡影;本来是一件小事,因为说话不当引起了口角;本来是表达爱意,因为说话不当反而引发怨恨;本来开心聊天,因为说话不当而引起很深的误会;自己当众讲话总引不起大家的注意,说起话来语无伦次,说不到地方,坐下又后悔错过了良机......
如果你也曾或正为这些事情困扰,那就一定要看一看这本书:刘墉的《说话的魅力》。这本书以真诚地关心和沟通为前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接地气的案例,让我们知道每个人都需要在说话方面好好学习。
《说话的魅力》的三大看点:
1.多情境。
这本书列举了很多情境下的会说话的例子。有换个方式说、留个活口说、好话好说、成事不说、带点幽默说、感性地说、废话少说、实话虚说、抓住注意力说、针对不同对象说、不带情绪说、说到心里等等,总之就是用大量的丰富的案例说话。
作者用讲故事的方式,不知不觉地把我们带入特定的情境,比如老友执意送你去机场你该怎么婉拒;你和朋友约好打球,时间到了打电话他却还在路上;你考试没考好,进门妈妈就问你,你该如何回答;你明明没写稿子找借口说忘拿了,编辑却偏偏开车到你家门口来拿;在生病的老人面前说错了话,触了他最禁忌的话题该怎么圆。
这些情况下,你准备好怎么说了吗?不同的情境需要你学会委婉地说,机智地说,站在对方角度地说,见好就收地说。丰富的情境让人不由地感受到说话真的是一门学问,值得好好花时间和精力去琢磨。
2.学了就能用。
这本书不是空讲大道理,而是把每一种情境下好的表达是怎样的,给你完整地呈现出来。不像有些书,理论有余,实用不足,令你看完还是满腹疑云,一头雾水,不知所措。
不仅有故事,这本书还很有料。它还给我们讲了如何用感性的声音地跟人讲话,怎样注意音调和谐,怎样减少废话,怎样避免气息和速度失控,怎样引起听众的重视和注意,怎样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场合注意控制音量,怎样带动大家的情绪,怎样不带个人坏情绪说话,怎样不怕犯错,怎样避免被人误解,怎样让对方乖乖听你说,怎样做到非礼勿听、非礼勿言。
刘墉是一位作家,更是一位在教育孩子方面细致而又耐心的父亲。本书他写给儿女的说话的技巧,比如对人说谢谢时要看着对方,表达时尽量用嘴,而不用手给人“颐指气使”的感觉,有些简单而直接的句子,不如改用问句,这样更婉转。
当你读到因为说话不当,有可能你正在吃的菜里有服务员的口水这个故事时,相信不仅他的儿女,连正读到这里的我们都会吐吐舌头,笑着说:“哈,我要好好说话”。
同样的,他还是用故事说话,还巧用打比方、举例子等技巧,让我们不知不觉就get到了很多方法,并且简单易行,拿来就能用。
3.生活处处是宝藏。
刘墉在这本书中举的例子,绝大多数都是来自生活中的例子。
想摸鹦鹉的脑袋却被狠啄一口,让作者想到了要用别人理解的方式沟通;年轻时他直接戳破出租车司机因晚到而编的谎话,一直忘不了司机恼恨的眼神;浇花时女儿只淋湿土的表面就以为水浇透了,让他想到了”讲话要做到深入人心,一遍不行,多讲几遍”方面。
上中学练习和声时,一个学生因为发出和别人不同的声音被老师批评。而一位声乐家正好进来,把那个孩子大大地鼓励了一番,后来那孩子成为出名的歌唱家。这个事例也被他记了好多年。
还有他三十年前去美国,关车门的声音很大,引得美国朋友非常吃惊。这件事他用在说话时也要注意合适的音量,才不让会让别人产生不舒服的感觉甚至误解。
这些生活中的琐事,如果没有用心思考,就不知不觉地溜走,不会再有什么印象。而刘墉用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不仅记下来了,还用在自己表达观点的时候自然地用上,让这些原本普通的日常小事又焕发出惊人的作用。向生活这本无字之书学习,才是真正地学习。
说了这么多,你有没有想过,好好说话,你给自己打多少分?我自己对照了一下,刚刚60分,虽然有朋友说我会夸人,情商高。因为自己在生活中随心所欲地表达太多了,尤其是情绪不佳,感到很累的时候,不知伤了多少人,误了多少事。
你呢?现在打多少分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你读了,做了,反思了,一个月,一年、三年之后,你的分数是多少才重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