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更文800字点赞随心而动会干活的牛
读《黄帝内经》素问 太阴阳明论篇第二十九 1——脾、胃疾病不同的

读《黄帝内经》素问 太阴阳明论篇第二十九 1——脾、胃疾病不同的

作者: 刘俊和和 | 来源:发表于2022-03-01 15:23 被阅读0次

(原文)

黄帝问曰:太阴阳明为表里,脾胃脉也,生病而异者何也?岐伯对曰:阴阳异位,更虚更实,更逆更从,或从内,或从外,所从不同,故病异名也。

帝曰:愿闻其异状也。岐伯曰:阳者,天气也,主外;阴者,地气也,主内。故阳道实,阴道虚。故犯贼风虚邪者,阳受之;食饮不节,起居不时者,阴受之。阳受之则入六腑,阴受之则入五脏。入六腑,则身热不时卧,上为喘呼;入五脏,则撑满闭塞,下为飧泄,久为肠澼。故喉主天气,咽主地气。故阳受风气,阴受湿气。故阴气从足上行至头,而下行循臂至指端;阳气从手上行至头,而下行至足。故曰阳病者上行极而下,阴病者下行极而上。故伤于风者,上先受之;伤于湿者,下先受之。

(解读)

黄帝问曰:太阴阳明为表里,脾胃脉也,生病而异者何也?黄帝问:太阴、阳明两经互为表里,而脾胃二脉所生的疾病不同,这是什么道理呢?

岐伯对曰:阴阳异位,更虚更实,更逆更从,或从内,或从外,所从不同,故病异名也。岐伯答道:脾属阴经,胃属阳经,二者阴阳不同位,或一者比一者更虚,或一者比一者更实,或一者比一者更顺,或一者比一者更逆或者发病于内,或者发病于外发病的原因又各不相同,所以病名也就相异了。

帝曰:愿闻其异状也。黄帝道:希望你说说各种不同的情况。

岐伯曰:阳者,天气也,主外;阴者,地气也,主内。故阳道实,阴道虚。故犯贼风虚邪者,阳受之;食饮不节,起居不时者,阴受之。岐伯说:阳象天,为人体的外卫,阴象地,为人体的内护。阳道常实;阴道常虚。所以贼风虚邪伤人时,阳分首当其冲而饮食不慎,起居失调,阴分独受其害。

阳受之则入六腑,阴受之则入五脏。入六腑,则身热不时卧,上为喘呼;入五脏,则撑满闭塞,下为飧泄,久为肠澼。外表受病,传入六腑内在受病,传入五脏。如果邪入六腑,就会发烧,不能安眠,发喘。如果病在五脏,就会胀满发闷,飧泄,经过一段时间,会成为肠澼的病。

故喉主天气,咽主地气。故阳受风气,阴受湿气。喉是管呼吸的,主天气咽是管纳食的,主地气。阳气易感风邪,阴气易感湿邪。

故阴气从足上行至头,而下行循臂至指端,阳气从手上行至头,而下行至足,故曰阳病者上行极而下,阴病者下行极而上,故伤于风者,上先受之;伤于湿者,下先受之。所以三阴之经脉,是由足上行至头,由头而下循臂至手指的尖端三阳之经脉,是由手上行至头,再下行至足因此说阳经的病邪,先上行到极点,再向下行阴经的病邪,先向下行到极点,再向上行因此外感风邪,多在上部外中湿气,多在下部。

今天学习了脾、胃疾病不同的情况。且继续学习,今天就学到这里了。

                待续

相关文章

  • 读《黄帝内经》素问 太阴阳明论篇第二十九 1——脾、胃疾病不同的

    (原文) 黄帝问曰:太阴阳明为表里,脾胃脉也,生病而异者何也?岐伯对曰:阴阳异位,更虚更实,更逆更从,或从内,或从...

  • 脾胃虚弱的表现

    ️:挑食、厌食、拒食 《素问太阴阳明论》说“脾与胃以膜相连”脾主运化水谷精微,胃主受纳腐熟水谷。脾胃为“后天之本”...

  • 宝宝脾虚的十大危害

    危害一:挑食、厌食、拒食 《素问太阴阳明论》说“脾与胃以膜相连”脾主运化水谷精微,胃主受纳腐熟水谷。脾胃为“后天之...

  • 精读《黄帝内经》(第239天)

    【太阴阳明论篇】 帝曰∶脾与胃,以膜相连耳,而能为之行其津液,何也? 岐伯曰∶足太阴者,三阴也,其脉...

  • 学医笔记004:《素问·太阴阳明论》

    《太阴阳明论》论述足太阴脾经和足阳明胃经的关系,在临床上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黄帝问曰:太阴阳明为表里,脾胃脉...

  • 精读《黄帝内经》(第237天)

    【太阴阳明论篇】帝曰∶脾病而四肢不用,何也? 岐伯曰∶四肢皆禀气于胃,而不得至经,必因于脾,乃得禀也。今脾病不能为...

  • 《黄帝内经》:太阴阳明论篇第二十四

    2022.08.08 周一 晴 D220 “志道乐学·国学经典”D719 《黄帝内经》太阴阳明论篇第二十四 ...

  • 诗解太阴阳明论篇第二十九

    诗解太阴阳明论篇第二十九 导读诗: 情生万物,万物有情.土生万物,脾驻四脏. 物分阴阳,阴阳互生,阳者天气,天气主...

  • 6.11.十二经名词

    足阳明胃经戊土,足太阴脾经己土。 阳明燥金,太阴湿土。足者。 胃经自头走足,主降,络脾,秉阳土之气,兼秉阳金之气;...

  • 十二原穴说明

    十二经脉气血流注顺序 肺大胃脾心小肠,胱肾包焦胆肝藏 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黄帝内经》素问 太阴阳明论篇第二十九 1——脾、胃疾病不同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xvlr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