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的智慧

作者: 云中山 | 来源:发表于2019-06-22 08:31 被阅读11次

    ----(根据西安交通大学网易公开课韩鹏杰教授授课整理

          书以写意,抒发感情。写字如此,文章、语言、讲话,莫不如是。

          学问学问,不仅要学,更要问,有小疑问有大进步,有大疑问有大进步,没有疑问就没有进步。

         

          道者,物之所由;德者,物之所得。

          道家的智慧,概括起来,就是行大道,民为本,立天下。

          核心就是本、反、无。

          抓住根本,才能立身立国。

          圣人无常心,以天下之心为心,以百姓之心为心。

          治人事天莫如啬,最大程度节俭民力、财力,不损天道。

          如印光禅师,一日不做,一日不食;喝粥必舔碗,看到别人浪费,必大喝一声,并且教训对方:你到底有多少福分,胆敢如此浪费。

          早服等于早得道。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成熟不在于年龄,而在于思想方式。什么时候我们能够站在对方立场思考问题,我们就成熟了,即能够反向思维。

          什么样的书法作品才是美的?明末清初大家太原傅青主就认为,宁拙毋巧,宁丑勿媚,宁支离勿安排。

          这不就是《道德经》里的大巧若拙吗?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不正是天人合一,一切灵感来源于大自然吗?

            艺术审美莫不如此,好的诗歌应该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好的园林建筑应该是虽自人工,宛如天开;最典型的中国雕塑当推茂陵石刻,其审美标准是浑圆朴拙,气韵内含;好的音乐则是大音希声,此处无声胜有声;好的绘画则善于留白。

          自然界本身的声音最美,尤其是户外的夜晚,静到了极致,就是天籁。

          所以,大自然是人类永恒的精神家园,离开了她,精神难免要出问题。

          大成若缺,大器晚成,亦然都是反向思维,相反相成。

          虚实相生的例子,如典型的中国园林----苏州网师园,有实景,有虚景,风声、雨声,月影,花影,体现出中国园林艺术独有的审美。

          福祸相依,指的是它们相伴而行,相合转化,指导人遇到挫折时,要有积极想法,往好的方面想;遇到好事时,要警惕,要居安思危,才能自求多福,如韩非子的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故要防微杜渐。

          另外如破财免灾,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塞翁失马等,都是中国人所独有的辩证思维。

          关于无和空,世人误解最多,它其实包含三层意思。

          第一不是什么都没有,心空不碍白云飞,表示无挂碍,是佛家的博大宽大,或是道家的大象无形。

          第二,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无用乃为用,按照自然的方式,道的方式去做事。

          第三,大象无形,无用,无为。

          关于无用之用,解析如下:

          一,以无为用。

          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二,无用之用,方有大用。

          如人的休息睡眠,看似无用,实则大用。没用之事做不成,有用之事也做不好。

          三,无为

          我无事而民自富,无为而民自化。

          此乃人生大智慧,此处的无为不是无所作为,而是不妄为,不多为。所谓妄为,表现为其一是不知常,其二是没有底线和边界。

          现在的社会,危险也存在于这两个方面。 所谓知足不辱,知止不贻。

          不多为就是抓关键,抓核心,举重若轻,治大国若烹小鲜,该放的一定要放,尽量少管。

          不多为也是有所为有所不为,舍才能得,这两个字奥妙深了。

          庄子比老子更进一步,其学无所不窥,然其本归于老子,其性格特征为三个字:穷、傲、博。

          汉字具象,很多都很有意思,比如值这个字,表明人站直了才有价值。

          庄子著作里什么知识都有,文章也漂亮,庄文如海,孟文如潮。

          古代文章,宋不如唐,唐不如汉,汉不如秦,秦不如先秦诸子百家。 庄子文章则汪洋恣肆,气象万千,有大鹏逆展,远慕高举之美,鲁迅也认为庄文“晚周诸子莫能先也”。

          闻一多认为庄子酷爱自由,非常有性格,对这样的圣贤先哲又尊重又喜欢。

          庄子在道教称为南华真人,其著作称为《南华真经》,十万字剩下六万多字。现存世著作有内篇、外篇、杂篇共计33篇。

          其中内篇7篇,有逍遥游、养生主、齐物论、大宗师、人世间、德充符、应帝王等。外篇有秋水篇、子非鱼等。

          齐物论讲,人要以道观物,而非以目观物,这就是佛教建筑叫寺庙,而道教建筑叫道观的缘故。

          与道合一,共有十二字,齐万物、齐是非、齐生死。

          齐万物,是讲万物一齐无差别,万物平等,不要攀比,只要尽力即可,因为每个人的起点和境遇不一样,千差万别。

          文学创作上有移情之说,这不就是齐万物吗,就是指人与非人类产生感情。可见,从人生境界上看,庄子胜。

          齐是非是说要宽容,容许别人不同意见,不同意其观点,但仍然捍卫其发表观点的权力。

          庄子梦蝶,讲得是逻辑与非逻辑的统一。

          齐生死,告诉我们要达观,对于死亡的阴影,没人能超脱开,然而我们仍然可以直面生命,笑对生死。

          庄子认为,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气聚乃生,气散乃死。死了就是回家,生者为过客,死者为归人。鬼,归去也。

          劳我以生,息我以死。

          之所以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

          逍遥游则集中体现了人的自由、自主、自觉。

          庄子告诉我们以道观物,养生的方法:

          第一,练气功

          第二,技进乎道

          道无处不在,无在无不在,以小见大,见微知著。

          艺术即完美的经验,杜威在《艺术即经验》中就指出,熟能生巧。

          管理当然也是一门艺术,艺术并不神圣,人只要某一方面潇洒自如,则技进乎道。

          在《德充符》中,庄子则讲,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追求内在,外在就会慢慢遗忘。

          太在意外表,就会忽略精神世界。

          现代社会,在温饱等基本物质条件满足的情况下,则要更关注精神生活。

          从《逍遥游》来对比老子和庄子,对道的本源规律认识,老子更冷峻,庄子更有感情。

          庄子是诗人般的哲学家,也是哲学家般的诗人,是站在异乡,眺望故乡,其作品充满了人生的留恋和情感,不知哪里是思想之美,哪里是文字之美,二者结合之妙,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道家的智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ycmq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