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了,刚回到家里,就闻到浓浓的香味。
问了问忙着出门的母亲,原来是父亲在炸酥肉。
进了家门,看着父亲炸的金黄色的酥肉,闻着扑鼻而来的香味,忍不住咽了咽口水。
还没来得及洗洗手,就伸手拿了块尚在烫手的酥肉塞到嘴里,香香脆脆,味道好极了。
于是,根本停不下来,坐在炸酥肉的锅旁边,连续吃了好几块,原本往家里搬年货的安排也不得不往后推迟。
干啥都得先吃几块现炸的酥肉,一边解馋,一边想起了幼时的年味。
小时候,那时西部农村的生活还很贫困,平常很少能吃到新鲜的肉。
只有到了年底时节,寒冬腊月之际,好的年景家里杀猪时,吃“杀猪饭”的时候才能吃到新鲜肉。
吃杀猪饭那天,最期待的还是等着请来家里吃“杀猪饭”的客人都散去。
待喝点小酒的客人们散完,有的时候都快到夜间十点多了,父亲母亲才会把早已准备好的新鲜的土猪肉,还有面粉等炸酥肉的食材拿出来,开始炸酥肉。
那时年幼的我们,不知道为什么那么晚才炸酥肉,有的时候等着等着自己都睡着了,都是在睡梦中被塞到嘴里的酥肉香醒了。
后来,问了母亲才知道,大家都是这么晚了才炸酥肉,原来是,只有到那个时候才不会有周边邻里的小孩跑到屋里来,大人们也基本不会串门了。
深夜炸酥肉,才能基本保证,炸出来多少就能留下多少。
在物质匮乏的年代,这也成村里未经约定而成的“规矩”吧。
当然,并不是炸出来的酥肉都舍不得给别人吃。
反而是,年前年后那段时间,家里来了客人,若是还有酥肉,都会小心翼翼的从橱柜里取出几块酥肉,用筷子串上,放到炭火上烤一烤,当烤到外焦里嫩,由内而外冒着丝丝油泡的时候,就成了招待客人最好的非用餐时间食物。
小时候觉得,最期待的年味,就是那金黄的酥肉的香味,就是父母做的太多美味。
长大了,原本觉得年味淡了。
原来,并不是。
长大了,最好的年味,依然是来自父母带来的香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