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帮到的人,才是你的人脉
很多人来找我,问我是否认识某个人,然后请我牵线搭桥,如果我对请求牵线搭桥的这个人有一些了解,觉得他比较靠谱,我就会给让他写一段东西,帮他转给他想认识的人。
如果他说不能写,但又说介绍了必有重谢,那我基本就不会搭理他了,因为所有的合作都是建立在对双方都有价值的基础上的,一个人想认识另一个人,是因为他认识对方对自己有价值,但是如果我要介绍这两个人认识,必然是基于一个判断,那就是他对对方也有价值,但他对对方有没有价值我无法判断,只能交给他自己来进行判断。
对双方有价值的事情,介绍双方认识,是成人之美,分文不取,对单方有价值的事情,那是出卖自己的信用,重金不卖。
你要认识一个人的关键,是他想不想认识你,这个决定权在他,不在我。
如果想要积累人脉,你能做的,就是不断积累自己的价值,并不断输出自己的价值。
当你能够帮到越来越多厉害的人时,你的人脉才会越来越广,人脉的质量也会越来越高。
那些能帮到你的人,不是你的人脉,只有那些你能帮到的人,才是你的人脉。
关于人脉,冯仑先生有一个理论:在正常情况下,人一生交往的关系是10-30-60。
当你遇到危险时,能借钱的对象不超过10个人,每天你都可以想一遍,谁能够借钱给你,就算是把亲戚、父母、朋友都加上,你能张口借钱的对象也不会超过10人。
再往外一层,就是熟人、朋友、经常打交道的人,这些人加起来大概不超过30人,其中还包括我前面说的那10人,所以虽然你电话本里的人很多,但其实你多数都不记不住,有时候干脆忘了。
最外一层关系是所谓的熟人,就是打电话的时候记得住这个人,而且也大概了解他的背景,但可能很长时间都没有见到那种朋友,这些人最多也就60个,这60个人还包括了前面说的30人。
所以人这一,生其实不需要太多的关系就能应付得了。
要花精力去了解的人其实很少,不会超过60个,只要把这与这60个人的关系维系好,就够用你一生了。
想要积累人脉,你能做的,就是不断积累自己的价值,并不断输出自己的价值,去帮助别人。
如果你不断发光发热,都帮不到一些很厉害的人,那只能说明你暂时对他们是没有价值的,他们暂时还不是你的人脉,等到有一天当你有能力帮到他们的时候,他们才会成为你的人脉。
记住,健康的人脉,是双方的共赢,而不是单方的消耗。
《知识、技能与态度》
学习知识的方法简单直接:通过记忆,把知识分门别类的存放在你的储存脑的某个抽屉里。
在大学里甚至整个学生生涯中,我们学的大部分都是知识,检查一个人有没有学会的方法是做题。
但知识是有适用边界的,甚至是有保质期的,我在大学里学到的知识很多,但现在还有价值和实效的已经不多了,现在对我最重要的知识是写邮件的知识和开会的知识。
工作一直在变,要求一直在提高,我一直在学习,一直在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不学习就要被超过,学习知识要用脑。
技能:比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技能。
什么是技能?技能就是那些你以为你知道,但如果你没有做过,就永远不会真的知道的事情。
要领很简单,我很快就记住了,可是到今天我还是做不到,为什么?因为我缺乏练习,抛橘子之所以叫技能,就是因为它是学不会的,要靠习,要用手。
还有哪些是技能呢?骑自行车是技能,你永远学不会骑车,你只能靠练习,甚至练到浑身淤青之后才能掌握这门技能。演讲是技能,你读了100本教你如何演讲的书,但如果从不上台,恕我直言,你还是一辈子都学不会演讲。谈恋爱也是技能,但很可惜你一辈子也谈不了几次恋爱,所以因为缺乏练习,自古以来地球人都是不擅长谈恋爱的,等你真的习得了这种能力,估计已经用不上了。
仔细想想,我们是不是常说沟通技能,谈判技能,演讲技能,管理技能,却不能说沟通知识,谈判知识,演讲知识,管理知识,因为这些都只有靠练习,才能变成条件反射,储存在你的反射脑中。
态度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扇门,无论外人如何呼喊、冲撞,这扇门始终只能从里面打开,态度是没有人可以教的,态度是你的心的选择。
所以有人说,态度决定一切。
总结而言,对我今天有帮助的,态度占超过50%,技能占大概30%,知识只占不到20%,其中来自大学课堂的知识已经不到一半了,所以我有如上的回答。
不要把技能当知识学,有一些理论主义者喜欢通过买书来学习,想学演讲,买本书来看看,想学谈判,买本书来看看,想知道怎么看书,也买本书来看看。你能买到的书,教的都是技能练习的步骤,而不是技能本身,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用脑学习知识,用手学习技能,用心学习态度,把知识学以致用,把技能练成艺术,那么你用心相信的东西就一定会实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