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老师曾经说过一句话:有知识没智慧的人迟早会被淘汰,时至今日,职业生涯走到一半的时候,依然觉得相当的NB。
![](https://img.haomeiwen.com/i13763887/851f1ad2717f99c2.jpg)
身边许多人,戎马半生,突然回首,一身铠甲全拼一股创劲儿,拼命的读书、工作、生活,有一段短暂的仙飘飘,自以为人生巅峰的逍遥日子。但是随着职业瓶颈的到来、年龄的增长、家庭压力的增加,焦虑也慢慢伴随而来;原来的老套路,老方法放在这里就像一个过了气的老姑娘,走到哪都被人嫌弃。连90后都在感叹时光催人老了,作为80后实实在在被拍死在沙滩上的感觉。曾经被称为“知识改变命运“的一代人也就这样穷途末路了。
深挖背后的原因,知识不仅无法挽救命运,有时反而是阻碍了一个人的发展。在这个睁开眼满世界都是知识的时代,知识就像恒河山川,永远读不完,看不尽,加之愈来愈多说不清辨不明的信息凑出来的知识让人乱花迷人眼。有时,我们就像一个移动的知识搬运工;有时,我们又像一个知识的硬盘;有时,我们像一个贴着知识标签的垃圾桶。慢慢地,开始出现死机挡机,内存卡死的状态,曾经的那些风光不再,曾经吹下的那些NB也很难再兑现。整天被《得到》等贩卖知识焦虑了,以为自己每天听本书就能解决当下的这个困境,以为读个MBA就能前途光明,这些想法未免太NAEIVE了,你会发现你指是另寻了一个角落堆放你永远不知道什么时候用得着的知识,然后继续焦虑。因此,想通过堆积知识去改变命运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看看现在的新基建,几乎覆盖的全是高科技行业,用以往的很多知识已经无法解决当下这个问题,因为全球最高水平可能已经就在中国。
但是智慧或许可以。
什么是智慧,以我个人的理解,不一定正确,就是一眼能看穿实物本质并且创新的能力。
![](https://img.haomeiwen.com/i13763887/5ea124ebb1c0ad17.jpg)
很多新事物,新物种变换各种花样,但总逃不过自然和社会的本质规律。这就需要智慧之光穿透表面的迷雾,找到实物发展最核心的本质,通过认知的不断升级,找到终极的解决方法。把握道最朴素的根源,不妄为,不多为。
写到这里突然想用一个事来说明下。
近期,经常看我们公司首席科学家郭朝晖老师(原宝钢首席)的文章,他的文章很多粉丝,其中就包含我原来认识的几位创业的老板,奉为圣典。专家之所以成为专家,一定是具有他超乎常人的智慧。我们公司的产品是现在当下与“铁公鸡”起名的工业互联网,光听这个名头加上国家红头文件下来的文件,足以让人兴奋但又望而却步,包括本人。
赶紧扒开郭老师的公开课(腾讯视频直接搜:郭老师讲智能制造)和文章开始啃,总计8堂课,每一堂课的标题都足以作为一个研究课题,智能制造、大数据、工业4.0,顶层设计......各种高大上高逼格,光这些名词就够解释半天的,对于我这样的小白选手一一定是从心、脑、体全部被狂虐一边,然而,听完第一集却让我非常意外,所有的专业名词转化成了我们各个场景的管理运营销售的名词,除了个别词,估计菜市场的大妈也能听的明白。高大上的工业互联网只是用实现管理的工具成了一个代名词,那么多眼花缭乱的NB技术概念也被放在一边,只讲那些永远不变和动态发展的企业经营管理本质。
这让我感受很深,别人用几节课都讲不明白的东西,你如果能在几分钟内讲明白,就是智慧,这背后是深度的思考加工厂。而这些智慧又会在动态的发展中不断迭代升级,而你也就变得无可替代,你的命运也终将不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