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曾经有个问题,问的是“读过很多书,但是全都忘了。那读书的意义是什么?”有个拿了很多赞的回答,大致意思是,读的书虽然很多细节都忘掉了,但是留下的,乃是人的素质。
这话有道理吗?当然有道理,但是有道理在哪里?总不能说以文学的方式将“读书提升素质”这个道理给表述了一遍,就能说是有道理吧。
有没有道理,要把道理讲明白。
阅读,怎么提高了人的素质?怎样才能通过阅读变得更聪明一些。
![](https://img.haomeiwen.com/i15426982/c374127bbf2af680.jpg)
01 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
读书能学到什么?我们首先到进到一个比较高的层次,看看专家的分析。
专家,具体来说是科学哲学家迈克尔·波兰尼,提出了一种对于人能学到的知识的区分。这个区分,将人能学到的知识类型,分成了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
何谓“显性知识”?指的是人能通过各种文本材料、口授等方式学到的“能明确表达的知识”,拿到我们这里来讲,就是广义的“书面知识”;那么,什么叫“隐性知识”呢?则是“做某事的行动中所拥有的知识”,就是你亲自去做一件事,你获得的私人经验、感悟、体会,想要说吧,好像又说不清楚的知识。
我们都说知易行难,本质上来说,其实就是读了书,也只是学到了“显性知识”,不通过实践,没法把握属于你自己的“隐性知识”。
没学到“隐性知识”,都是纸上谈兵。
![](https://img.haomeiwen.com/i15426982/0bb9c50595c38aaa.jpg)
02 素质
那么,既然我们谈的是读书读出来的“素质”,“隐性知识”就是人的“素质”吗?
抛开“素质”的道德层面的因素,讲其“智性”的一面的话,个人的“隐性知识”,其实就是人的素质。
说白了,读过一些书,如果没有自己的体会、没有落到生活实践中、没有改变自己看待生活的感受,那终归还只是一个别人话语的传声筒而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