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东坡游赤壁(2)

作者: 紫湘Via | 来源:发表于2024-05-01 15:02 被阅读0次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zhao)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li)妇。

    美景醉人,酒也喝得高兴,于是敲着船边唱起歌来。歌中唱到:“桂木船棹啊香兰船桨,击打着月光下的清波,在泛着月光的水面逆流而上。我的情思啊悠远茫茫,眺望美人啊,却在天的另一方。”

    溯:逆流而上。空明、流光:指月光浮动清澈的江水。美人:用美人代指君主。古诗文多以指自己所怀念向往的人,在这里是指作者的理想和一切美好事物的化身。

    这里是苏轼借鉴的屈原的文体,在没看解析之前,我还以为这是苏轼直接引用的屈原的诗呢!

    有会吹洞箫的客人,配着节奏为歌声伴和,洞箫的声音呜呜咽咽,有如哀怨有如思慕,又像啜泣又像倾诉,余音在江上回荡,像细丝样连续不断。能使深谷中的蛟龙为之起舞,能使孤舟上的寡妇为之饮泣。

    袅袅:形容声音婉转悠长。嫠(li):孤居的妇女,在这里指寡妇。

    记得上学时就很喜欢客人吹洞箫的这一段描写,也喜欢背这一段,“如怨如慕,如泣如诉”,那应该是怎样的箫声?让人充满想象。

    本来夜游赤壁,寄情于山水,作者的感情还是欢乐的,但是唱到“望美人兮天一方”,这就是作者心底的失意,而那低沉、浑厚、幽远的箫声就很符合作者的心境了。只是这箫声太绝了,似乎过了一点儿,于是有了下一段。

    苏子愀(qiao)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liao),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zhu lu)千里,旌(jing)旗蔽空,酾(shi)酒临江,横槊(shuo)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pao zun)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愀然:容色改变的样子。缪:通“缭”,盘绕。郁乎苍苍:树木茂密,一片苍绿繁茂的样子。舳舻:战船前后相接。酾酒:斟酒。横槊:横执长矛。

    蜉蝣:一种昆虫,夏秋之交生于水边,生命短暂,仅数小时。长终:至于永远。骤:数次。遗响:余音,指箫声。悲风:秋风。

    苏子眉头一皱,整理好衣襟,端正地坐起表情严肃地向客人问道:“你这是怎么了呢?为何箫声如此哀怨啊?”

    客人答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公孟德的诗么?这里向西可以望到夏口,向东可以望到武昌,山河接壤连绵不绝,目力所及,一片郁郁苍苍。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围困的地方么?”

    “当初他攻陷荆州,夺得江陵,沿长江顺流东下,麾下的战船首尾相连延绵千里,旗子将天空全都蔽住,面对大江斟酒,横执长矛吟诗,本来是当世的一位英雄人物,然而现在又在哪里呢?”

    “何况我与你在江中的小洲打渔砍柴,以鱼虾为侣,以麋鹿为友,在江上驾着这一叶小舟,举起杯盏相互敬酒,如同蜉蝣置身于广阔的天地中,像沧海中的一粒粟米那样渺小。”

    “唉,哀叹我们的一生只是短暂的片刻,不由羡慕长江的没有穷尽。想要和仙人携手遨游各地,与明月相拥而永存世间。知道这些终究不能实现,只得将憾恨化为箫音,托寄在悲凉的秋风中罢了。”

    第三段表面写客的回答,表达出了一种消极的人生观和虚无主义思想,实际也是苏轼自己贬谪黄州后思想感情的一个方面。

    在这里有一段理论性的赏析,理解起来有一点点吃力,我读了好几遍,得把它摘录下来:

    “把人类社会同宇宙自然对立起来,又把个体的人同社会整体加以分割,那当然看不到全部历史舞台上威武雄壮剧的持续演出,也看不到人类虽然依赖自然但更有改造自然的能动性和创造力,这就是悲观厌世或消极出世思想的认识论根源。”

    “对于封建社会的文人士大夫来说,当他们政治失意或生活上遇到挫折的时候,往往就陷入这样的苦闷与迷惘。”苏轼当然也逃脱不掉,《念奴娇·赤壁怀古》里不也说“人生如梦”吗?


    备注:在学文言文漫谈系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跟着东坡游赤壁(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zbff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