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人问,哪一刻你觉得父母真的老了?
看到一个高分答案:从他们开始看你“脸色”时,心里忽然一酸。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父母也需要看孩子脸色了。
小时候,我们要看父母的脸色;现在,父母老了,却要看我们的脸色了。
一大早到公司,没坐下几分钟,妈妈打来了电话:“我看天气预报说,天气冷,记得多穿衣服,可别冻着,自己一个人在外面要对自己好一些,想吃什么就买什么,千万别亏自己……”
我有些不耐烦:“行了,行了,我知道了,我要忙了,先挂了,等空闲时我再给你打电话。”
很多时候,我没觉得自己的做法欠妥。
在家时,我喜欢看电视节目放松自己,当看到一则公益广告时,我突然之间泪崩:妈妈给孩子打电话,电话那头各种不耐烦:“你怎么又给我打电话了?
我忙着呢。”
“我先挂了,等一会儿给你回电话。”
明明上网玩游戏,接到妈妈打来的电话却很敷衍,说自己忙,虽然儿女的态度很冷漠,而妈妈却说:“现在跟孩子说话要很小心,生怕惹孩子不高兴。”
“现在的孩子压力大,对我们发脾气也没关系,只要宣泄出来就好。”
父母的爱,不计得失,不求回报,无论电话那头的我们语气有多么不耐烦,他们都很少生气。
但他们的爱并不是我们肆无忌惮的理由,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更应该懂得管理自己的情绪,懂得怎样爱人。
我们总是以为熟悉的人就不再需要关心和爱护,所以以最不耐烦的姿态来面对最亲近的人,不知不觉中,我们就把自己最没有修养、最糟糕的一面给了我们最爱的人。
我们常常发现,一些年轻时雷厉风行的父亲、精明能干的母亲,到了老年在儿女面前却唯唯诺诺小心翼翼的。
他们就像个在老师、家长面前乖巧懂事的孩子一样,可是这样的温和里又藏着多少无奈和辛酸。
不是他们人变老了,性子也变温和了,而是他们害怕子女嫌弃。
因为孩子们总是抱怨,抱怨父母没能给他们创造优越的经济基础,抱怨父母做的事、说的话总是不合他们的心意。
而年老的父母啊,他们唯有默默恭听!
因为他们心疼孩子在外面工作压力已经够大了,所以他们宁可当被儿孙使唤的佣人;宁可当子女回家发泄工作中牢骚的出气筒;宁可自己受委屈也尽量不给子女添负担。
但有些时候,爱得深了,被爱的人反而恃宠而骄。
无论是在爱情里,还是在亲情里,被爱的人肆无忌惮,只因为这份爱来得毫无保留,毫无底线。
长大后的我们好像总觉得自己了不起,经常出入父母以前从来消费不起的场所;吃的、喝的、用的全是父母没见过的奢侈品。
老人尽管好奇,却不敢询问。
他们怕孩子嘲笑他们是没见过世面的土包子。
父母看到年轻人津津乐道地谈论,却不敢插嘴。
因为他们知道自己年事已高,与时代脱节,甚至连个智能手机都不会简单的操作。
如此孤陋寡闻,怎么好意思打扰孩子们的雅兴?
父母落伍了,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就连去医院,都必须子女陪同。
因为他们不会用诊疗卡,不会用挂号机,更弄不懂一楼拿药、二楼就诊、三楼化验、四楼办理出院一系列复杂的流程。
他们怕子女嫌弃他们跟子女没有共同语言;他们怕自己粗陋的话语会让人贻笑大方而使子女丢了面子,所以他们只好沉默寡言。
可是,不屑于父母交流的子女啊,你可曾想过:一个人要获得超于他所在时代的认知,实在太难太难了。
年轻人怎能虚荣又自私地苛刻他们要像百米冲刺一样,不断跟上子孙的步伐呀?
常言说:老小孩,老小孩。
人越老,越渴望被关注,越害怕被冷落。
父母老了,他们已经成为了社会的局外人,请不要再让他们成为家庭的局外人了。
请你与他们多些沟通多些交流,抚慰他们自卑又孤寂的心!
父母由于年老体衰,智力与体力都大不如前。
可是为了不让子女觉得自己是累赘,他们往住抢着做各种家务,以示自己能够自力更生,不会拖累孩子。
甚至连身体不舒服,他们都要等到撑不住才开口。
因为他们怕!
他们怕子女因担心而请假,从而影响了工作;他们怕自己生病花钱,让还在还车贷房贷的子女雪上加霜……
他们常常在心底祈祷上苍保佑自己康健,因为他们担心“久病床前无孝子”!
作家林语堂说过:一个天生自然的人爱他的孩子,一个有教养的人定爱他的父母。
是的,父母爱子女是与生俱来的本能。
他们对孩子的爱是那样的无私,可是到了老年,母(父)爱为何又变得那样谦卑!
只因为他们怕孩子给他们脸色看啊!

其实父母不需我们给他们锦衣玉食的奢华生活,他们需要的是情感的慰藉。
他们希望每一天儿女们都能和颜悦色地对他,逗他开心。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仅剩归途。
莫等到“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时才为自己没有善待父母而悔恨。
对于一个人来说,世间最悲凉的事情莫过于当自己年老体衰时,却还要在子女面前小心翼翼,察颜观色!
歌德说:我们体贴老人,要像对待孩子一样。
所以,当父母慢慢老去的时候,请你对他们多些细心、多些用心、多些耐心!
不更厌烦、不要数落、不要抱怨!
所以,请收起你的那些不经意,别让你的父母在你面前变得小心翼翼。
万水千山总是情,点个"关注"行不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