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艺语小屋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
萧红:再多痛苦加身,我也学不来妥协

萧红:再多痛苦加身,我也学不来妥协

作者: 陪你读书_ | 来源:发表于2018-01-23 09:59 被阅读382次

    她是“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

    她是鲁迅先生口中那个“当今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

    她是萧红,民国有名的苦命女子,一生都在疲于奔命和动荡不安中挣扎,却用顽强的抗争精神、卓越的文学天赋,给中国文学史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942年1月22日,和命运斗了一辈子的萧红,留下一句“半生尽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后与世长辞,年仅31岁。

    由于时代动荡,就连骨灰至今也只找到了一半。但她有多不幸,就有多顽强。

    她用抗争的一生告诉我们:命运对你再残酷,也不要在能反抗的年纪里选择妥协。你的命由你做主,不由天!

    01

    1911年6月1日,萧红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的一个地主家庭,原名张秀环。

    生母姜氏重男轻女,对萧红非常冷淡,父亲又是典型的大男子主义,专制暴力,因此萧红从出生起就没尝过父母的爱和呵护。

    萧红八岁时,生母去世,父亲续弦再娶,倔强的萧红学不来阿谀奉承,不会讨后母欢心,因此没少挨父亲的打。

    萧红的童年是不幸的,就像被锁在一个冰窖里,连心都冻得硬邦邦。唯一的温暖,就是透过窗缝照进来的一束光,那束光穿透坚硬的寒冷,给萧红冰封的心开了一扇小门。

    那束光就是萧红的祖父,张维祯。他教她读书写字,带她去田里认识瓜果蔬菜,就连名字也是祖父给改的,叫张廼莹。

    萧红在《呼兰河传》中写到:“祖父非常爱我,使我觉得在这世界上有祖父就够了,还怕什么呢?”是祖父的疼爱给了萧红安慰,让她重新获得了与命运抗争的力气。

    萧红13岁时,父亲将她许给了富家子弟汪恩甲,汪恩甲身上带着纨绔子弟的没落气息,抽大烟,不上进,萧红越接触越觉得不愿,便开始了对抗父权的艰难逃亡。特别是在祖父去世后,萧红对这个冷冰冰的、就连呼吸一口都痛的家,再无任何留恋。

    那时,萧红心系青梅竹马的表哥,便离家出走,跟了他去北平读书。但再好的感情也经不起现实的残酷,缺衣少食的环境下,萧红不得不硬着头皮回家。

    迎接她的是父亲的暴怒和软禁,在父权的压迫下,萧红不得不暂时低头,答应了同汪家的婚事,却趁着置办嫁妆之际,再次逃走。

    汪恩甲一怒之下追到了北平,衣食拮据的萧红只得跟他回呼兰。但这仍旧只是权宜之计,只要萧红不喜欢这个人,不从心里接受这段婚姻,再怎么难,她也还是要逃的。就像牢笼锁的住娇贵的金丝雀,却留不住视自由如生命的鹰。

    但没有经济来源,“心高气傲”就变成了“一时意气”。走投无路的萧红,只能去找汪恩甲接济。

    但汪家已对她的多次出走深恶痛绝,汪恩甲的哥哥甚至未经允许,私自代弟弟解除了与萧红的婚约。

    萧红去法院状告汪兄代弟休妻,法庭上,汪恩甲却临阵倒戈,表示是自己选择的离婚。

    萧红怒不可遏,发疯了一般在街上横冲直撞,但她纵然心比天高,肚子饿了,还是得乖乖回到旅馆。

    汪恩甲追来道歉、解释,一番甜言蜜语过后,萧红当然是选择了原谅。但她万万没有想到,这个口口声声会一辈子对她好的男人,竟在她身怀六甲之际,借口回家拿钱而临阵脱逃,狠心将她弃如敝履。

    萧红说:“逆来顺受,你说我的生命可惜,我自己却不在乎。你看着很危险,我却自以为得意。不得意怎样?人生是苦多乐少。”

    是啊,萧红心比天高,倔强地对抗着自己不喜欢的一切,却都敌不过残酷的现实。她没钱没权,想在那个吃人的社会生存下去,只能一次又一次地低头。

    但只有她心里清楚,她的逆来顺受绝不是妥协,而是爆发之前的默默蓄势。曾经低下的头颅,总有一天要骄傲地扬起来。

    02

    汪恩甲走后,萧红听说旅馆老板已经找好了妓院,要卖她抵债。她急中生智,投书《国际协报》找编辑裴馨园求助。

    裴馨园曾多次派萧军到旅馆给萧红送书刊,萧红因此结识了萧军。

    1932年8月7日,松花江决堤,洪水泛滥市区,由于欠钱太多,旅馆不让萧红离开。萧军便趁夜租了一条小船,用绳子把萧红救出,到裴馨园家暂住。

    不久后,萧红住进医院分娩,孩子生下后因无力抚养,送人后夭折。出院后的萧红,与萧军开始了共同生活。

    在走投无路的境地,是萧军救了她。对当时的萧红来说,谁向她伸出援手,她就跟谁走。

    遇到萧军是萧红命运的转折点,他鼓励萧红写作,把萧红领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

    二人没有固定收入,只能靠萧军当家庭教师和借债勉强度日。因为穷,他们买来馒头和着盐充饥,偶尔买一瓶酒,一饮而尽后相拥哭泣。生活艰难,可见一斑。

    就是条件如此之差,两人也没有忘记自己的梦想和追求,在文学上相互扶持,你追我赶。

    因此萧红说:“我的胸中积满了沙石,我所向往着的,只是旷野,高山和飞鸟。”

    1934年11月,“二萧”流亡至上海,结识了生命中的贵人鲁迅先生。

    在他的帮助下,萧红所著的《生死场》被列为“奴隶丛书”之三出版,鲁迅为之作序,并不吝赞美:“北方人民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却往往已经力透纸背;女性作者的细致的观察和越轨的笔致,又增加了不少明丽和新鲜。”

    《生死场》在文坛引起了巨大轰动和强烈反响,萧红因之一举成名,文学成就势不可挡,扶摇直上,一下子超过了萧军。

    张小娴说:“男人对女人的伤害,不一定是他爱上了别人。而是他在她有所期待的时候让她失望,在她脆弱的时候没有扶她一把,在她成功的时候竟然妒忌她。”

    萧军可以在萧红最落魄的时候扶她一把,却无法在她成功的时候真心祝福。因为他身上散发着的,是像萧红父亲一样的大男子主义,他不仅嫉妒萧红的成功,还恋上了别人。

    数次分分合合后,萧红虽有身孕,却还是提出了分手,并很快大着肚子,嫁给了东北作家端木蕻良。

    萧红说:“我和端木蕻良没有什么罗曼蒂克的恋爱史,我对他也没有什么过高的要求,我只想过正常的老百姓式的夫妻生活。没有争吵,没有打闹,没有不忠,没有讥笑,有的只是互相谅解,爱护体贴。”

    可以说,萧红对感情的要求已经低到了尘埃里。她太渴望被爱,太渴望平凡的幸福了。

    同萧军的孩子也没能保住,作为母亲,萧红的心不知会怎样苦楚。但她却选择将这份苦楚倾泄在笔端,以个人之苦反映社会之悲,以螳臂之力阻挡命运倾轧的滚滚车流。

    03

    1940年,萧红随端木蕻良飞抵香港。在港期间写下了文学巨著《呼兰河传》。

    著名作家茅盾评价说:“《呼兰河传》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文学评论家夏志清也说:“《呼兰河传》的长处在于它高度的真实感,萧红是二十世纪中国最优秀的作家之一。”

    读《生死场》,读到的是一些女人的不幸,是女人在男权社会里摸爬滚打、垂死挣扎的悲凉与心酸。

    读《呼兰河传》,看到的是一座城市人情百态的背后,体现出的中华几千年封建陋习的毒瘤,和这毒瘤溃烂漫浸所造成的瘟疫般的灾难。

    1942年,萧红被误诊为喉癌,做了手术。术后病情加重,病逝时年仅31岁。

    鲁迅说萧红“是当今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很可能成为丁玲的后继者,而且她接替丁玲的时间,要比丁玲接替冰心的时间早得多。”

    丁玲则在《风雨中忆萧红》一文中写道:“人的伟大不只是能乘风而起,青云直上,也不只是能抵抗横逆之来,而是能在阴霾的气压下,打开局面,指示光明。”

    萧红的一生是不幸的,她爱过很多男人,真正能陪她现世安稳的却没有几个;生了两个孩子,却都没能活过那个吃人的残酷社会。

    但萧红同时也是伟大的,因为再多的苦难,她也从未妥协过。

    她说:“我不能决定怎么生,怎么死。但我可以决定怎样爱,怎样活。”

    她明知“女性的天空是低的,羽翼是稀薄的,而身边的累赘又是笨重的。”

    她将自己遭受的一切痛苦和不幸,都归结为“我是一个女人”。但她却仍致力于帮女性发声,让千千万万像她一样的女性可以活得有尊严。

    她一直在逃亡,也一直在追逐,追逐重重阴霾中的一抹亮光,那是封建社会的光明和希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萧红:再多痛苦加身,我也学不来妥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zgja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