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购买了一些写作课程,有一些还比较实用,有一些就是诱饵,该忘就忘。以下是我学习以后的一些心得体会,也算是干货了。分享到这里与朋友们共勉。
接触新的东西,我总是先学习一些理论知识,然后实践,在实践过程中摸索出自己的一些方法,形成自己的认识。因为我就是这样的人,理论指导一万条,不及在实践中碰一鼻子灰来的更通透。其实我一直明白,读书、写作这样的事不可能一蹴而就。毕竟是细水长流的活,不是文笔流畅即可,而是要有思想深度、海量自有素材、切身感受。不能以变现为目标,而应以能写出有思想的文字为宗旨。
我明白,只有刻意的练习才能实现技能自由,没有一万小时的写作,不用谈选题和方向;没有一万小时的阅读也别谈什么价值输出。
花样那么多,爆款标题、爆款文章、亦或是百万点击量,这些花活在没有足够长的潜伏阶段听听就好。只会翻身的婴儿,不能妄想跑起来,还是别为难自己了。
写作,首先做个有心人,善于整合素材,素材能撑起文章的一半,观点撑起文章的另一半儿。标题、选题、图片只是锦上添花,与其花费精力在那上面,不如让自己的文章精进。
其次,文章有结构、有逻辑(总分,总分总,分总)、有金句,有详实的论据,越具体越好。
再次,确保每一句话,每一个案例,每一个金句,都干货满满,令人茅塞顿开,掷地有声。
最后,不断充实自己,想要把一件事讲有趣的,要进行深入研究和深刻的理解。想要把一件事情讲的有趣又有深度,见识和知识要超越读者而又能迁就读者的智慧和能力。做到超越大众知识量比较容易,比如我会觉得许多专业著作很高大上,很崇拜,但是我们会敬而远之。但有,目前市场上也不乏有学术高度又风趣幽默的书,比如吴阶平的《柔软的宇宙》。硬是把晦涩的物理写成了有趣又有料的历史故事,让更多人能一窥物理大咖们的人生经历和他们的学术成就。
说那么多,汇成一句话,不到日月星辰的时候,就埋头苦干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