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好死不如赖活

作者: 读秒 | 来源:发表于2020-05-03 20:54 被阅读0次

            一个人活得久了,便什么话都能听到。与之最般配的一句话就是:好死不如赖活。

            这说明死是有好死与不好死之分的。但问题是一想到死,与这个世界的诀别,你之前为之奋斗的荣誉金钱……全都要化为泡影了,谁还会觉得是好死呢?当然,实在活不下去的人除外,疯子除外,鬼迷心窍的人除外。

            傻子是不会想到死的。即便身处死亡的边缘。只有他们才觉得死也是好玩的,值得去一试的。最后哪怕稀里糊涂地死了,恐怕也找不出原因,反倒觉得有些莫名其妙罢了。

            赖活的人,也不会被死亡所困扰。他们活着的目的,是要把人生的路走完,是要活得油尽灯枯的那一天。因为,身体发之父母,他们有责任让生命继续下去。所以,哪怕他们的生命已经失去了意义,哪怕他们的生活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也私毫不会动摇活着的决心。

            大多数人,是可以归到这个范畴的。

            说到死亡,又不得不说到偶发的灾难。 灾难面前,管你对死亡有准备还是没准备,它都让生命结束于一瞬。这种情况下,就“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了,谁又奈何得了呢?

            生命最终的结局是死亡,这是每个活着的人不用提醒,也能明白的道理。其实,人自打一出生,就在紧走慢跑地往“那地方”赶了。只是有的人走着走着就不见了,有的人一面之缘后,也消失得彻底了。有的人早到,有的人晚到,黄泉路上根本没有老幼之分。

            不可否认,人活着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做着有意义的事情。传承生命,是首要的工作。期间,肌肤之亲的性爱之乐,其乐融融的天伦之乐,让我们感受到了活着的意义,从而为活着增添动力。其次,为让活着更光鲜亮丽,我们不得不去为荣誉金钱打拼,有时“面子”又占了上峰,成了我们一生之累的由头,成为束缚我们灵魂的枷锁。

            其实,当每个人到了白发苍苍、走起路来踉踉跄跄,牙齿脱落、什么也吃不下,意识昏沉、连亲人都当成陌生人时,才真正体会到官大官小一个样,钱多钱少一个样,有车无车一个样,房子大小一个样……一切的一切,都只不过是过眼云烟。年轻时的争强好斗、尔虞我诈,到动不得的那一天,才如此感叹:那做法是多么多么的不值啊!

            “曲终人散”,无疑是每个人都要面临的尴尬处境。细细想来,新陈代谢又是最最合理的解释。但问题是,落谁人头上,谁都是痛苦的,哪怕逃脱了半路的夭折、逃脱了枕边外死亡的命运,人性的欲望是无止境的,尤其是对生命的贪婪。活过了半个世纪,还想活过一个甲子,即便到了九十九岁,还望登上一百岁的高处……

            由此看来,赖活着就是人们普遍的选择了。

            “好死”又能好死到哪儿去呢?终究还不是一个死字了结。难道“好死”了的人,还会再回人间一趟吗?

            面对终将到来的死亡,人们又异口同声地喊出“悲哀”两个字来,心情就一下子一落千丈了。

            既然都觉得还是赖着活的好,那就不能凭一个“赖”字游走于人间吧?!倘若让那个 “赖”字横行下去,那一定是被动地遭人唾弃的。

            没有脸面的赖活,不如死了的好。别用自己的行为去实践那句话吧:“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那怎样才算不是赖活着的呢?

            起码,你得用行动证明你还没断气吧? “踢踢腿,伸伸腰”总可以吧?一日三餐、早睡早起……正常人的生活习惯,这做得到吧?这样做的目的,不外乎是使活着时,身体少受些罪过。只有少吃药少打针,才能延长生命的周期;起码,你得用思维和意识证明你还没完全老朽吧?树老根先枯,人最怕的是还没死,灵魂就先入土了。接触沟通交流学习等等,是避免行将就木的最好途径。

            但见那些白了老年头,还在读老年大学的、还在奋笔疾书的、还在吟诗作画的……但见那些身体残疾,还在竞技的赛场上摘金夺银,置身体缺陷于度外,抛却病痛于九霄的,但见那些收起自己的不幸,用光鲜亮丽的形象,去影响别人、帮助别人的……

            人在世间走一回,应该留有痕迹。如果没有“到此一游”的情怀,谁知道你来过呢?

            人生走到了老年,“我憨包,我日侬”,在所难免。但千万不能以“我混蛋,我无耻” 而荣耀。

            倘若真那样的话,就失去做人的意义了。

    ※          ※

            注释:日侬:意思是什么事都做不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随笔:好死不如赖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zmjg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