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信神不追星,唯独钟情文字创作人。在旧文人中,胡适先生口碑非常好。只是从碎片信息中获知的,以前只耳闻其人,没拜读过胡适先生的文字。
这本胡适先生文集《容忍与自由》是去年双十一淘回来的,今年的读书日刚好看完。每篇文章基本都是在睡眼朦胧中阅读完的,责备自己太不尊重胡适先生的文字,其实正是内心有景仰才一张一张地读完,否则早已束之高阁。并不是文章写得不好,主要是谈的“主义”比较多,而且多是民国时期,历史的车轮碾压了这些主义,不是我感兴趣的方面。我连家都没建设好,何况这些不解饥渴的“主义”。如:《易卜生主义》、《谈谈实验主义》、《好政府主义》、《自由主义是什么?》。
看来我还是喜欢看些风花雪月、小桥流水、闲云野鹤、饮食起居的文字。
胡适先生能量很大,二十几岁成了北大教授,是第一位提倡白话文的学者,五四运动的核心人物。没有胡适先生引领的新文化运动,我们也许还在阅读晦涩的文言文。胡适先生在当时的影响力很大,看过一张老年的他与老年的蒋介石并排一起的照片,据说与蒋介石意见相左时,蒋介石都不敢拿他怎样。
这本书的名字是文集最后的一篇文章的题目。这篇文字让我睡意阑珊,对人生的态度有深刻反省。
胡适先生说:我总以为容忍的态度比自由更重要,比自由更根本。社会上没有容忍,就不会有自由。
这篇文章里,胡适先生说待到他五十岁时,发现自己二十来岁看问题比较激进,原话是:只因为动了一点正义的火气,就都失掉容忍的度量了。
容忍之意是宽容,忍耐。世间之事偏偏是这样,都处在被不容忍的轮回中。
文中有一则典型例子:欧洲人高尔文欲革新宗教,被罗马旧教不容忍。新教胜利后,高尔文也走上不容忍之路,把敢批评高尔文的学者塞维图斯活活烧死。
胡适先生说,这类事件基本原因还是那一点深信我自己是“不会错的”的心理。
能做到容忍自己不喜欢的人和事是非常难的。在生活中有很多例子,也就是自己做可以,别人做,不行。相互缺少容忍。
记得当年妹妹芳华待嫁时,母亲不顾男孩的脸面,风风火火赶去把妹妹强行拉回来。如今,妹妹的女儿已长成,她亦是准备高眼估人,不会轻易让女儿随便谈恋爱,世上的恋爱自由多半毁在其母亲的手上。
是男孩子都爱玩游戏,会遭到父母的强烈阻挠,一旦男孩成为父亲,他的孩子也甭想畅快玩游戏。
网络上经常看到年轻的父母陪孩子做作业,常气得暴跳如雷。恕不想当年的自己做作业又如何呢?该是没少被鸡毛掸子抽屁股。
这一切都是内心没有宽容和忍耐,即是缺失容忍之心。
按说,我五十岁了,该和胡适先生一样,多些容忍。可左思右想,平日里倒是戾气很重。这就是先前说的,反省自己。
现在机动车道蚕食人行道,越改越窄,还偏偏经常横亘一辆小轿车,剥夺了人行的路权,我容忍不了,气从心生。
楼道,被对门的男人出行吐得痰迹斑斑,每天早上上班路上一条窄巷口,被旁边店面的男人弄得满地清痰,闪闪发光。我容忍不了,厌恶之气又生。
我怕看电视新闻,那些霸座耍横的、抢司机方向盘的、摧花拍照的、刻石留名的、欠钱不还的。。。。。。我都来气。
容忍他们,他们倒是有了自由,自由停车、自由吐痰、自由占座、自由下车、自由摧花、自由涂鸦。
容忍他们,我们没了自由。人行道堵了只好蹿到机动车道行走,地下痰多了要像袋鼠样踮着脚跳跃,花都摇谢了,我们还欣赏啥?
我不够容忍是我的修养不够吗?谁又能容忍这些行为呢?我以为容忍亦是要针对是非之事。我们要容忍职场小白犯的错,可以容忍别人对自己的批评,容忍借书不还者,容忍叛逆的孩子,容忍服务员的失手,把汤汁撒到顾客身上。
而对那些为自己的任性却剥夺我们守规矩人的自由不能容忍,得依法惩罚。
2019.5.3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