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仁

作者: YuMoo555 | 来源:发表于2022-05-16 20:06 被阅读0次

当一个人的心中有了仁心,那么他到底可以,有什么成就呢?孟子曰:“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为什么可以这样说呢?是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一颗仁心。是的,这个人仁就是你本有的,但是只要你有求于德,有求于仁,那么你就可以成为像尧、舜一样的人。所以孟子的前提就是你有真正的内在道德层的追求。

怎么才能判断一个人是否有人德呢?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从这一章中。子张说:令尹子文几次做楚国宰相,都没有显出高兴的样子,几次被免职,也没有显出怨恨的样了,而且在离职最后一定把自己的一切政事全部告诉给来接任的新宰相。子张想问孔子这样的人有没有仁德,孔子却说他只是有忠而已,并不能看出他是否有仁德。那么从这一章中可以看出孔子不能断定他是否有仁德的疑惑点在于:孔子观察一个人一定是要看他的内在动机的。就比如这子文,他离职一定要把自己的一切政务全部告诉新的宰相,如果他把他所知道的事情全部告诉新的宰相是为了推翻这个朝廷,或者是为了和他一起合力做坏事的话,那么当然这样的人内心一定就是不仁的,所以孔子才不能断定子文到底仁不仁。

还有一个例子。子张问曰“崔子弑齐君,陈子文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这一次子张又推荐了一位叫做陈文子的人:崔杼杀了他的君主齐庄公,陈文子家有四十匹马,都舍弃不要赶忙离开了齐国,到了另一个国家,他说,这里的执政者也和我们齐国的大夫崔子差不多,就离开了。到了另一个国家,又说,这里的执政者也和我们的大夫崔子差不多,又离开了。但是孔子对于这个人的评价仍然不是人仁,而是孔子认为他很清高。如果从这一方面想,因为当时陈文字并没有能力改变那里的现状,虽然他离开了那里并没有决定要改变那里,但是他也保住了自己的清洁,算是仁,但是从孔子的角度想孔子,并不明白陈文字的动机。所以不能断定仁与不仁。因为如果他离开那里的原因是想要一个清白的名声,防止自己的利益受损,那么他就是不仁的。

所以孔子判定一个人的心遇到到底正不正一定是先看他的动机的。也就是他所做的一切行为到底是为了什么,也就是他的目的。

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孔子在这一章,为什么又说他并不能确定他的三个弟子都能不能做到仁的地步不呢?因为他们三个人确实多在一些方面,展现出了仁,但是在其他方面是有可能展现不出仁心所在的。所以一个人在求仁的道路之中,也不一定会将仁心一直贯穿。但其实只要你一直有这一颗追求他的心,就像孟子所说:你早晚就可以成为尧舜一样的人。

所以说呀,你只要那颗向上的心在,不断地去追求进馆这路途中你仍然会有一些小瑕疵,但是这也不会妨碍你的成长。所以我一定要保持那一颗向上光明的心。一颗心暗了下去,再谈什么道,也就没有了希望,这道也就变成了无光的。我的心一定是需要保持不断积极向上的,这样才能打到如家至尚的仁啊。

相关文章

  • 论 仁

    ,对于现在国学的鸡汤局面,对于仁的使用是其中一个原因。 孔子对于仁是推崇备至的,他为什么在论语中,对于不同的,对于...

  • 论仁

    在论仁的这些课中,我受到了许多的启发,首先王校从我们耳熟能详的唐诗春晓之中,来为我们解释仁,就是这首我从小看到大的...

  • 论仁

    仁,就是爱兵如子。吴起那个著名的故事:一个士兵脚上长疮化脓了,吴起埋下头就去用嘴给他吸。士兵的母亲听说后大哭。有人...

  • 论仁

    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

  • 论仁

    论仁。 仁是什么?在本体层面,“仁者浑然与物同体”,阳明先生说:“大人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者也,其视天下如一家,中...

  • 论仁

    儒家之中,“仁”这个字无疑是最最核心的观点之一。孔子在所有儒家思想当中,最提倡的一个就是仁。对于孔子来说,仁...

  • 论“仁”

    今天我们开启了一个新的主题,也就是论语中经常提到的字“仁”,这也是孔子开创儒家一个非常重要的核心,那么到底什么才是...

  • 论仁

    对于儒家来说,仁这个字是他们终身所追求修炼的,首先要内向修炼自己,修炼内心的德性,接下来就是要向外人心外推去践行...

  • 论仁

    同学,你知道甲骨文的仁字怎么写吗? 是两个人相互依靠在一起,就从这个字来说我认为仁,可能就是两个人互相扶持,和谐共...

  • 论仁

    仁,是一个世世代代有许多人讨论的话题,因为这个概念太复杂,太深澳,终究也没有一个一定的结果,对于仁的看法依旧...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zvwu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