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美国旅游◎行走在铺满诗意的路上旅行·在路上
这真的不是游记-之体验美国的正确姿势(二)

这真的不是游记-之体验美国的正确姿势(二)

作者: 小煮奇谈 | 来源:发表于2017-05-31 01:20 被阅读32次

    文|蓝小煮

    前言

    2017年初夏,在我的阉割版的美国签证到期之际,带着家人飞越太平洋,历经10多个小时达到美国西海岸,完成了人生中最长的一次旅行体验。从三傻大闹好莱坞开始,接近3000KM的自驾行程,一路睡过民宿、房车、森林木屋,最后回到LA LA LAND说再见。本文的重点不是讲旅行的过程和游玩的经历,旅游网站上有大把的网友分享。我想根据我的所见所闻所想,给大家对美国这个国家带来一些不一样的认知和我自己的一些感悟和思考。

    ​美国初体验(续)

    作为这个星球上出镜率最高的帝国主义代表,她的影响无疑伴随每个人的一生的成长。由于只去了西岸几个城市,所以以下说的美国一般指西岸的印象。

    速度70迈,心情才自在

    上回说到由于美国的公共交通不发达,严格意义来说是地面的公共交通不发达,包括客运铁路。在全世界人民都在热火朝天修建高铁的时候,好像并不关美国什么事情,我特地查了下网上相关资料,总结下来大致这几个说法:1.运营方和政府之间博弈 2.高铁线路涉及到的改造成本无法落实(包括资金的来源和钉子户的问题)3.通勤需求和线路规划间的权衡(中西部地区地广人稀有没有必要?)。这样看来,美国人貌似只对自己发明的交通工具情有独钟?上篇我说过当一个行业过度发达后,其实伴随着危机重重,从一个侧面不难理解为什么底特律会破产,为什么美联航如此霸凌。

    所以美国社会主要出行方式除了自驾就是飞行(据说国内的航班几乎做到了公交化运营,加上石油成本相对较低,打飞的真任性)。由于只在加州活动,大部分出行都靠自驾,所以这次并没有机会体验美国航空公司的空中大妈服务。

    10多天下来,我的驾车时间总共超过40个小时,算下来平均每天都有2-3个小时以70迈(约120KM)的平均时速在移动。作为一个老司机,深知“能力越大,责任就越大”这句话的终极奥义,记得刚到那几天,有一位叫时差的盆友时常到访,有次开长途,我几乎用尽所有所有意志将车开到休息区,正准备小憩一会,这位盆友说走就走,老司机只有无奈继续上路。

    其实很多时候我的车速都接近85迈(约140KM)却毫无察觉,网上流传一个说法,就是只要你不当领头车超速,警察不会罚你,我总结下来10字口诀:“超速不可怕,别当头老大”,然鹅,事实上是完全没有领跑的机会😓!因为总有比你更快的车一辆辆呼啸而过。总体来说,高速路上车速都很快,而你永远不会是车速最快那一个。

    但到开到车流量比较少的郊区国道上的时候,就要小心了,因为很长时间你都是一个人寂寞的摸着方向盘,看着一个个限速指示牌无感,看到有雷达测速标志牌才垫一脚刹车。为此我还专门问过我的房东小哥,他说一般国道不要超过75迈问题都不大,他自己曾经超速被警察pull over过一次。据说美国公路巡警的隐藏执法能力很高超,经常突然出现在违法车后来个螳螂捕蝉,网上也有相应教程教你如何跟警察周璇避免开罚单,有兴趣的同学可以以身试法😄

    继续回到公路之旅,开始提到那位房东小哥是我在395国道上住的民宿的主人,这位小哥是菲律宾墨西哥混血,家人都在南部的圣地亚哥。由于不想在大城市生活,选择生活在路边小镇,他是州政府雇员,做交通规划方面工作。

    我跟小哥特别投缘,虽然没有一起看星星看月亮,但也从诗词歌赋聊到人生哲学。双方就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不要以为我英文很厉害,其实很多时候大家只是礼貌性的彼此装作听懂罢了😓)

    他说最近正在做一个案子就是重新规划某些不合理shoulder road,他非常耐心的给我解释什么是shoulder road。我的理解是功能类似应急车道+缓冲车道的作用,顾名思义,一般在路的两侧,大部分情况不能占用。应急车道大家都懂,缓冲车道的主要作用是增加驾驶安全性,如果出现意外情况,车辆可以有个缓冲的空间可以避免危险的扩大。

    这次驾车感受最深的莫过于Car pool车道的便利,有些路段又叫HOV。在高速某些路段的左侧有一根专用道,仅限乘坐2人以上的车和一些特殊车辆快速通过。在堵车的时候优势特别明显,当你看着右边的车乖乖的排队缓行,而你可以呼啸而过的优越感有木有!通过这个办法,变相鼓励大家提高用车效率,同时缓解了交通。

    我记得成都前段时间也开始在某主干道路实行限时HOV策略,本来是很好的事,结果遭来一阵阵骂名,大部分意思无非说政府又在搞特殊化,老子交了养路费却不能享受全部待遇等等,我们在考虑自己利益的时候,是否也考虑过社会的利益呢?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记得大紧老师谈美国的时候,有一句话我特别深刻:美国是个重公德,轻私德的价值观。举个栗子,如果你违反了社会秩序,义愤填膺的群众指责首先会让你脸上无光,如果有幸被执法机关逮个正着,精神和金钱收到会极大的重创。对于个人方面,大部分人成家后对自己的父母、已成人的子女一般不会倾注太多精力和经济上的支持。

    再说几个这次经历的几个小故事:

    1.有一次去餐厅吃饭,也没人排队,看见服务员在招呼其他客人,我们就先去找位置坐下,这在中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结果被服务员请了起来,周围的客人也一直用异样的表情在打量着我们。原来这种有人服务餐厅一般都要先经过服务员安排后再入座。

    2.在堵车或者行驶缓慢的时候,几乎很少看到有人频繁变道,就算傍边的车道比自己这边少很多车。当然也不会有人单人驾车到car pool道上来。

    3.很多游乐场的项目对儿童身高的最低要求42英寸(1.08米左右),我女儿正好差一点点,有一次几乎蒙混过关了都已经坐下了,结果又被工作人员反复量了几次,最后还是没玩成那个项目。已入座的游客等我们半天,弄的我很不好意思。

    其实人是很容易被改变的动物,羊群效应而已。不是说美国人天生就多有素质,而是整个社会的运作机制是靠底层的规则和高昂违法成本来约束人们的行为,达到一种无形的力量。国内近几年执行的最有效的社会规则是什么?酒后不开车啊,为什么,违法成本高啊。如果同样的处罚对走应急车道的,看还有谁会占用应急道?(加州对于违规开到car pool上的,一旦发现罚款好像是350刀起)

    对于受传统儒家教育成长的民族,子一直曰我们要忠孝礼义廉....压在人身上的大山太重,既要有公德,又要有私德,自古以来人们都是中央集权下的一颗螺丝钉,除了少部分精英阶层受恩于国家,大部分人都只能照顾到自己小家,很少有人在意国家到小家之间的空隙,以及社会的价值观的梳理和建立。所以也不难解释为什么我们民族的公德意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奇葩说美国

    其实人无完人,国家也如此,不是非黑即白,总有一些奇奇葩葩的经历,才算完整体验。

    (一)

    你不要觉得美国这么高度发达的国家就不“土”了,有人说美国是大农村,在某些生活方面,感觉美国人还生活在上个世纪。我记得我在看盗版DVD的时候,当时看美剧很多家庭还在用录像带。而现在很多美国家庭主要文化娱乐还是租或者买DVD影碟,沃尔玛经常有打折的DVD像卖菜一样放在篮子里。由于传统影视行业的工会非常强大,不太接受新的玩家,像Netflix这样的搅局者还是比较少。

    (二)

    可能由于好莱坞太过出名,刚到就感觉一股浓浓的景点气息铺面而来,自然就会有江湖艺人卖吆喝(这里不是指那种专业的街头表演者)。扮相拙劣的coser跟你照相后,会直接用中文索要小费,我开始一直以为是旅游形象大使在做公益...还有有一黑人小哥趁我不备之际顺手给我推销了一张价值20刀的原创刻录CD(注意只是刻录的...),对于不懂切克闹的中国吃瓜群众也不知道是不是他亲自演绎的😓

    (三)

    这次还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美国人是不晾衣服的!每家每户都标配洗衣机和干衣机,包括公用的洗衣房,每次洗完衣服要从洗衣机里面拿出来放到干衣机里面的去烘干,对于家家户户都彩旗飘扬的中国人来说,刚开始觉得好奇怪,因为洗衣机必然要搭配个一样大小干衣机,而且又占地方又费电,很多家里空间不够的(比如公寓)一般就去去公用洗衣房。

    大概了解了下原因:

    1.美国人认为户外晾晒衣服不雅,一个是认为衣服是很隐私的东西,一个是对于社区环境有影响

    2.基于上面的原因,户外晾衣对于房子的价值也会有影响。

    但有一个地方当除外,就是旧金山的唐人街,抬头望去,熟悉的彩旗迎风飘扬。

    这个东西怎么说呢,你们的规矩你们随意咯。

    话说美式烘干机还是真心好用的,轰出来的衣服没有褶皱,很蓬松的说。

    (四)

    对于手机支付体验已从城市经包围到农村的中国人来说,两位马爸爸功不可没。确实将中国移动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做到了世界水准,这是很多外国人来中国不得不佩服的。

    反观美国,坐拥世界科技核心的硅谷,在电商和移动支付上面远没有我朝来的汹涌,支付宝之父paypal在线下交易完全没有市场,苹果力推的apple pay也只在大型商超有接入,几乎没有人用。

    第一,之前谈到,美国是个信用体系支撑的社会,征信体系已经非常完善,能体现到一个人的所有的行为记录,就是说历史的大数据都在传统行业手里,和上面谈到的DVD的例子类似,互联网企业想从里面分一杯羹,涉及到太多的博弈和利益关系。

    第二,由于发达了太久,人民现有的消费习惯也存活了太久,一个水果摊也能刷信用卡,很多人觉得没必要尝试新的方式和改变带来的成本。你让一个美国人掏出一张卡和掏出手机用apple pay几乎没什么区别。

    这里是美国

    前面一本正经的胡说了很多关于这个国家的观感和思考,按照国际惯例,还是打个总结:

    1.这是一个神奇的网站国度,从屌丝立国到盛产大V,完美的诠释了“人民的名义”。

    2.中国跟美国的距离,不是GDP,而是创造GDP的人本身的价值。

    3.国家的稳定靠是靠社会价值观来弥补人性的弱点,永远不要相信政治。

    4.川川已经约大大喝茶,国家之间都是闺蜜的游戏,彼此心机婊罢了,吃瓜们不要太操心。

    (以上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感谢能读到这个地方的读者,看来你们是真爱了,其实想谈的很多,限于水品有限,欢迎关注本号一起探索世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这真的不是游记-之体验美国的正确姿势(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addf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