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综艺咖读书·写作·自律 团
给走投还有路的人捐款,是不是蠢?

给走投还有路的人捐款,是不是蠢?

作者: 乐意乐读 | 来源:发表于2017-08-27 18:08 被阅读313次

《奇葩说》第4季第12集的辩题是:给走投还有路的人捐款,是不是蠢?

图片来自奇葩说

我的观点是:不蠢,只要自己心安就好。当做一件事与“善”相关,头脑中的“理性”装置便会自动关闭(哈哈,可能我本来就没有这个装置,一直都挺“蠢”的,蠢蠢的感性),但也要提醒自己,出于“善”去做一件事,和出于“懒得去考究”而做一件事,是有区别的,尽管有时候是一样的结果,但后者没法让自己心安的。而其实,《奇葩说》的这个辩题更深层的不是在讨论“善”这件事,而是在讨论,你在做决策时候,该凭借“人性”而为,还是该多一步考量做一件事的“效率”,如果是前者则认为“给走投还有路的人捐款”不蠢,后者则认为“蠢”,我们来看看奇葩们怎么辩:

图片来自奇葩说

反方的董靖,认为“不蠢”:

她的第一个观点是:如果我们在帮助一个人的时候,是看对方是不是走投无路了,站在求助者的角度看,就需要“比谁更惨,才能被救助。”

如果我们换一个立场,我们站在求助者的立场来看,会变成什么?当我发出求救信号的时候,在求助这件事上,我的路越少,我就越有优势,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我们这些求助者他有时候不得不比惨。

【董靖站在辩题中宾客的对象来思考,换个立场,论述主角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行动更加有效。】

整场辩论最让人感动是,董靖举了自己作为新闻记者的经历和她根据这个经历抛出来的观点,她作为一个新闻采编曾负责过关于报道贫困家庭的新闻,并且要呼呼社会来帮助这些家庭和孩子,她说他们会惯用一些“渲染”,来特意呈现这些贫困“家庭”的苦难,以便博取社会更多的同情心,让这些家庭和孩子们能获得更多的帮助,她反思了这样做到底有没有错?她说没有错,但“渲染”苦难,会让每一个帮助别人的人都是因为认为自己比较有优越感,有一种居高临下的同情心而去帮助别人。

图片来自奇葩说

我觉得是我们的思维方式可以往更宽广的地方去走,今天我摔倒了,我躺在这儿,你让我狼狈地躺一会儿,我好了,我就站起来了,但是如果我躺在这儿,我向你伸出了手,你能不能别让我那么狼狈,你能不能搭把手?让我现在立刻就站起来呢?我觉得文明向前走的路上,我们不仅又愿意去帮助一些人度过他们的困难,我们更愿意帮助一些人体面地度过他们的困难。从前我们说救苦救难,雪中送炭,这都是特别棒的品质,但是我希望锦上添花,成人之美,也变成特别棒的品质,我们当然希望这个世界上,没有走投无路的人,但我也愿意成为走投还有路的那个人,多出来的那条路。

图片来自奇葩说

【“成为走投还有路的那个人多出来的那条路”,这个观点好棒,这个社会上或许没有绝对的弱者,“究竟还没有没有路”我们真的很难判断,但是我们选择和谁在一起,选择和谁成为朋友,选择要不要帮助一个人亲近一个人,其实我们就在选择要不要成为他/她多出来的那条路,有些人会畏惧和强者在一起,因为害怕强者觉得自己是弱者,其实强弱没有绝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只要我们愿意,只要我们努力,我们都可以成为对方“多出来的那条路”。】


反方的胡渐彪,也认为“不蠢”:

他一开始便针对辩题中的行为——“捐钱”,进行是心灵的拷问:

当我们决定把钱捐出来给别人的时候,你到底是为什么,心中的那个动因是为什么?

紧接着,他回答这个问题:

我们捐款,最常见的原因,这个原因叫做不忍之心,是因为侧影,是因为我们,很难忍受,看到身边的人有痛苦,不是因为他其实还有别的路可以走,而是因为我们真的觉得难受,这是人性。

图片来自奇葩说

恻隐之心是来自我们的感性心理,是人性的一种,提升了高度:

我们在真正动用我们的人性感情的时候,我们的理性机制是不动的,如果我们去帮助别人的时候,要去判断投放是不是值得的?老实说,我们的人性会变得怎么样了,这才是最可怕的。

图片来自奇葩说

最后,他得出结论,捐款其实是人性善意的释放,不要与功利性挂钩,考虑社会资源发放合不合理,是政府的责任。

图片来自奇葩说


正方的黄执中欧巴,认为“蠢”,一开始便“语不惊人死不休”,被他戳到了痛点了,好痛,我经常就是这样蠢的:

对方一直强调的因为“不忍心”所以捐款,因为“不忍心”所以“没多想”,这确实是善意的本源,然而,“没多想”这不就是蠢的一种特色吗?!

【被戳到的是因为后面那句,很多时候,我们因为“懒”所以“没多想”,而“没多想”确实是“蠢”的原因,比如,很多时候,我们懒得去对比两件商品哪件性价比更高,而头脑一热,“没多想”就随意拍下其中一件了,买回来后后悔了吧,就恨自己当时为啥“没多想”。而对于这个辩题,如果“没多想”是因为“不忍心”,而不是因为“懒得去想”,我觉得不蠢,因为你的做人原则已经很明确了,没有必要为了对方是否“走投无路”而改变自己帮助别人的原则。】

图片来自奇葩说

黄执中欧巴在这场辩论中的金句如下,可惜他并没有展开论述,有点可惜了:

越善良的人越需要聪明越需要聪明,这句话反过来讲也成立。越聪明的人他才有能力越善良。

【我的理解是,善良的人如果还聪明的话,那简直是完美,可以高效率的做更多的好事,而只有当我们足够“聪明”,才有能力做更多的好事,是的,不聪明也可以做好事,但是能力有限啊,想要做得更多更好,就要更加的“聪明”,不是吗?而“聪明”包含很多个方面,一方面是能力,一方面也是财富。记得采访过我们公司的一名很优秀的代理商,他说以前很想帮助村里的贫困人,但是没有钱没有能力,而现在他通过自己的创业,实现了自己小小的财富自由,有能力为自己的同乡做好事,实现了个人价值。我想这个可以用于黄执中欧巴的关于“越聪明才有能力善良”的观点的论述吧。】

图片来自奇葩说

另外,黄执中的一个观点也成为接下来辩手一直提及的点:

观世音需要一千双眼睛,为什么?

一是能看尽世间的苦难,不要遗漏;

二是,看清这件事情的方方面面,不要被蒙蔽。

【做好人不仅仅只需要一颗心,不是头脑一热就能做好事,而是要去了解各种信息,去判断,然后行动,不然就是蠢。】


针对黄执中的观点,最精彩的就是罗胖的奇袭,他认为“不蠢”:

人类社会尤其是现代社会,有一个基本的困境,就是你在做任何决策的时候,是不可能穷尽信息的,这是现代社会的一个基本常识,例如,你买一个房子,你就一定要把北京市的所房子都看遍吗?我们不可能做穷尽信息的选择!但是不可能穷尽的时候,我做一个好人行吗?我不管了,哪个优先层级更高,我就做哪个?我是蠢蛋不重要,而当我捐了款,我是个好人呢,我做了更好的自己。这比我信息判断对不对重要太多了。王阳明先生最后临死的时候,他的弟子问他,你这辈子了各种乱七八糟的事情,有人说你好,有人说你坏,留几句话吧,老爷子就说了八个字:此心光明,夫复何言。

图片来自奇葩说

【罗胖的观点提供了一种思维方式,很多时候我们在做决策是很难全方面地了解信息的,有时间的限制也有能力的限制,这个时候我们做判断的依据应该是“优先层级”,比如捐款这件事,对我来说,做好人比我判断信息对不对确实是更重要的,那我没有必要花太多时间去了解去判断,还是按照上面提到的,我心安就好,按照我的做人原则就好了。但是!回到买房子的这个例子,就不同意罗胖的观点了,虽然无法穷尽信息,但是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和范围去了解信息,才是对选择最好的负责,拿马东的话来说就是,我们要尽可能的打开耳朵和眼睛,才是在做更好的自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给走投还有路的人捐款,是不是蠢?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ahid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