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家长们在该不该给孩子释放天性这个问题上,产生很多分歧,很多家长觉得这是教育“想当然”的做法,根本行不通,有些家长却觉得这是应试教育下一个积极的表现,应该提倡。
那孩子天性到底该不该释放,今天就来好好讨论下!
首先,孩子的天性是什么?我个人秉持本性向善论,所以我觉得,每个正常孩子的天性都是善良纯洁的,喜欢自由不受束缚,对世界充满好奇和求知欲,而且本身具备很多潜能。
所以此处结论是:应该释放孩子的天性。
教育家卢梭说过一句话:一个聪明的孩子,首先必须是个活泼的孩子!
他认为一个孩子,首先得展示出其性格中孩子气的一面,比如活泼,才能让人发现本性中掩藏更深的特质,比如聪明。
举个例子,就像公司里的员工,老板如果不给他足够的权利和自由让他放开手脚干,他怎么能最大限度的展示自己的最大价值。
同样的道理,如果孩子总是生活在一个性格被压抑、束手束脚的环境中,他怎么能发挥出潜在的特质,性格能完全表现已属不易,还奢望发挥潜力?
所以,孩子特质的发现,以致潜能的挖掘,都尽量要在一个相对“自由”和“宽松”的环境中才能进行。
可能有家长会说:孩子那么小,很多东西根本不懂不知道,我们要再不管不顾任由他发挥,不知道他会出什么事,真闯了货哭都来不及。
所以,下个问题咱们就来讨论下什么是真正的“释放天性”,什么又是毫无边际的自由,他们到底有什么区别?
人常说:自由的人最不自由。孩子也一样。
我们所说的还孩子“自由”,不是真的让他为所欲为,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而是要把他圈定在一个有规则的圈子里。
我们经常看到有些孩子调皮任性胡捣蛋,其实他是在试探大人的底线。他不知道自己行为的严重性和危害性,大人也从没有明确的告诉他,他只能任由好奇心和“好胜心”(和大人博弈)肆意发展,不断挑战大人底线来明确自己的界限。
如果大人这时候方法正确,在不伤及孩子自尊的同时,又能让孩子认识到事情的严重性,那么这件事也不算什么,孩子以后会矫正。
可我们大多数人,往往这时只是任凭情绪的发泄,一味地指责批评孩子,孩子被伤了自尊,同时还觉得自己很无辜:因为你事先没有告诉我啊,所以大人的批评教育,孩子根本听不进去,只会本能的进行情绪上的对抗。
当孩子被骂的次数多了,自尊感和价值感逐渐降低,逆反心理逐渐增强,大人又印证了那句“不管不行”。
这就像走入一个死胡同,怎么走都走不出来。
所以,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在孩子做某些大人觉得不放心的事之前,应明确和孩子说明,哪些规则必须遵守,那些界限不能逾越,或者直接示范给孩子看,让孩子明白事情的严重性。
大人的态度也很重要,孩子是一个完整的拥有独立人格的人,他也需要尊重,把他当成大人一样平等对待,有效沟通,尤其男孩子,你才会得到想要的结果。
制定好规则后,就要做到完全的信任他,不打扰不干涉,这样他才能尽情的发挥自己的特质。
可我们却见到很多大人,其实他什么都懂,可就是不放心孩子,孩子做什么,他都想过去看一下,瞄一眼。其实这样,还不如不定规矩,孩子会觉得你不信任他,你说的和做的不一样,所以,这种情况你也不要指望规则会产生效果。
我的孩子,五岁男孩,很早之前,我都告诉过他一些事情该注意的事项,平时该遵守的规则,之后很少参与他,他的表现,也让我很欣慰,他很少逾越规则,同时,做每件事也很尽兴。在他看来,遵守规矩,好像是理所当然的事,这不会成为干扰他的好奇心,也不会影响我们的关系。
他总喜欢说:妈妈,你很听我的话,所以我也听你的。我想,他之所以觉得我听话,大概是因为我信任他,所以很少管束干涉他吧!
而我之所以能做到信任不横加干涉,是尊重他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我确信在我的引导之后,那些事情他足以胜任。
所以,“释放天性”本没有错,是我们大人理解错了意思,它绝不等同于自由散漫,随意疯长。
这个界限的把握,是要我们的家长和孩子共同完成的。它考验的是你和孩子的亲密关系:只是浮于表面,还是真的足够了解孩子。
可它的前提不变,那就是尊重、平等、信任,还有无条件的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