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书电影故事
王多鱼、拼多多、牛蛙外公都改变不了的,是......

王多鱼、拼多多、牛蛙外公都改变不了的,是......

作者: 二观世界 | 来源:发表于2018-08-12 11:39 被阅读91次

    会不会有这么一天,王多鱼慵懒地陷在沙发里,手机刷着拼多多,听着旁边头发花白的老头“牛蛙外公”琐碎地反复抱怨现在社会太势力太严苛太奇葩,他的外孙去不了最好的学校......

    王多鱼:《西虹市首富》男主,一不小心继承了300亿。

    “牛蛙外公”:曾在国家级研究所为祖国的科研事业奋斗了一辈子的上海市退休教授。

    而这一天,很像现在啊......

    1

    《西虹市首富》很富,可我做不到

    有人说:这部电影暴露了中产阶级对有钱人的世界的幻想。

    一个踢女足、当模特、“卖寿司”、身兼数职、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失败者,仅仅因为突然有了钱就摇身一变人生赢家,呼风唤雨,为所欲为。

    正如王多鱼说的,他一个不劳而获的人,却拥有了很多人一辈子也赚不到的钱。

    但没有真正有过钱的人,是没资格说自己不爱钱的。

    于是我怀揣着好奇、偷窥、窃喜的心情看完整部电影,还有点意犹未尽。

    它展示出了事实:“花钱可比赚钱难多了。”

    而我们要有多久,才能得到这种体会?

    于是有人教我们怎样做:

    《西虹市首富》告诉我们,财产性收入的重要性,远大于工资性收入,有钱人赚的都是财产性收入,而中产阶级赚的都是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无论你在不在,钱都在那躺着,不离不弃,而工资性收入,如果你不去,钱就不来,这直接导致了不同的行为模式。

    比概率更重要的是赔率。成功概率大的,一般只能赚稳定的小钱。成功概率小的,一旦成功的话就可以赚大钱。如果你这辈子要赚大钱,那只能选择后者。

                                         ---- 摘自知乎

    也就是说,想要富有,就不应该守着工资,而要去“投资”。那么问题又来了,刚够解决温饱的我拿什么“投资”?

    好忧桑,这是个死循环么?无解么?

    2

    穷人的拼多多,不不,是大家的拼多多

    拼多多的火爆,无须多言;拼多多的非议,也已满城风雨。

    当拼多多上市后,就出现了“三亿人在用,十亿人在吐槽”的局面,讲真,完全可以理解。它借助微信(帮忙砍价)传播,撬动了大量的三四五六线城市用户。对于长期生活在一二线城市、手机里的APP是知乎、豆瓣、小红书的人来说,拼多多简直是完美划分中国社会阶层的利器。

    不得不提,虽然毁誉参半,但不应提倡的东西我们还是要批评:

    应该批判的是,它卖的不是什么便宜货,而是把一个本来非常廉价的东西,用蹭品牌、打擦边球的方式,卖给那些不懂或是贪便宜的人。

    还振振有词:“高仿怎么能是假货?”

    而收到货的人也大多是这种心态:30块钱一双运动鞋,能穿就行,不能穿扔了也不可惜,你还图它啥?

    正如拼多多自己都说:我们卖的不是便宜,是人们占便宜的心。

    的确,是人性推动了它飞速发展。

    当然也有人拿出各种数据,研究我们的资产、收入、阶级划分,说:“买拼多多的人,是五环内生活的人无法理解的。”

    所以我们看到:高收入人群可能好奇会玩拼多多,然而他们对于品质的追求不会变,依然会买正品,拼多多得到的可能只是摆设;中低收入人群,除去生活必须开支外,可以自由支配的钱并不多,大牌、正品太贵,只能转向“高仿”。基本功能具备,又特别便宜,这就是广大群众的需求。

    不想承认,拼多多,是穷人的拼多多。

    3

    现在连教育都要拼爹了吗

    前几天,我的朋友圈被一篇文章刷屏:《牛蛙之殇》,一个上海“退休教授6000字长文怒怼幼升小现象”。

    震惊之余,也刷新了我的认知。看看这位“牛蛙外公”怎么说:

    我本人,之前在科学院研究院担任教授,退休后唯一一件工作就是陪外孙成长。像我们这样家庭,第三代能否成才,决定着我们这一辈或者我女婿女儿这一辈,我们所奋斗来的社会地位与资源阶层,能否得到很好的传承。很不幸,基于这样的考虑,在外孙的教育问题上,我选择站在女儿这一边。

    我搞了一辈子研究,做了一辈子学术,我不迷恋权贵,也不迷恋钱财,但有一点是我所始终秉持不弃的,那就是家学。

    我曾做过一个社会研究:

    在近百个中产家庭里,往上翻三代,虽然绝大部分都是农民,但却都是比较有文化积累与文化觉醒意识的农民,唯一的区别就是底子的薄厚而已。

    有句土话叫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虽然历史中也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豪言壮语,但不幸的是,前者是注定,后者是宿命。

    比如众所周知的梁思成和林徽因,都有极其深厚的家学背景:梁思成的父亲梁启超自不必说,林徽因的父亲曾在民国时期担任过政治部部长、北京国务院参事、司法总长等要职,还创办过学校。

    就连现在很火的年轻人高晓松,都有一群搞科研、毕业清华的亲戚。这就是社会精英阶层的传承总规律。

    为了让外孙上一所好的幼儿园,他们一家提前两三年就开始了孩子的“牛蛙培养之路”。

    牛蛙外公预料到教育的门槛之高,但没料到对孩子的摧残之深。直到发现外孙被得了“小儿抽动秽语综合症”,一种慢性神经精神障碍疾病,引得外公怒怼幼升小的游戏规则。

    其中一段让我记忆深刻:

    3个月前,女儿突然让我和孩子他爸开始严格控制体重,要不是前不久的新闻,我真不知道为什么突然女儿看着我的啤酒肚这么不顺眼。

    从家长体重看家庭的自律能力!简直荒谬,愚昧!这和奴隶社会中奴隶主挑选奴隶的方法有什么不同?肚子大一点就证明这个家庭没有自律能力了?就算是,然后这个6岁的孩子未来就没有前途了?

    我想到《北京女子图鉴》中有一集,女主想帮初恋的孩子在北京上小学,几轮面试各种筛选之后,她说:“我以为我英语很好,至少当年高考也是差不多满分的。但这些天我发现那根本不算什么,孩子上小学要考家长的英语能力,我(冒充孩子的亲属)完全拼不过那些外国留学回来、雅思托福满分的家长......” “在北京上学没那么容易,不是你有钱就可以办到的。”结果可想而知。

    我才知道,原来孩子从出生起,他的成长道路都要看父母的能力。

    现实让人不得不承认,父母是高阶知识分子、“富一代”、“官一代”等等,孩子的路的确会“顺利”很多。至少,幼升小、小升初、初升高,不会因为家庭的原因“耽误”孩子。

    多可笑,做父母的,要为自己竞争不过同龄人没法帮孩子而内疚;

    多可悲,做孩子的,还在懵懂无知的年纪就被硬生生拉开差距。

    所以现在,连教育都得拼爹了吗?

    4

    他们改变不了的,是阶级

    不管王多鱼会不会给每个人分10万、100万,不管拼多多能不能按要求整改,也不管“牛蛙外公”让没让孩子移民,阶级,一直存在。

    就像我之前在一篇《你被阶级固化了么?》(点击左边题目即可看原文)中提到,目前我们社会各个阶层慢慢稳定并固定下来,低层次的人很难上升到中层,中层次的人几乎无法跨越到高层。

    其实古今中外,阶级伴随历史成长的每一步,所以今天,我们不必也不应惊慌。

    “上层人士”想保住他们的利益,希望那些利益代代相传下去,必然会“严格”筛选继任人和后代生长的环境,也就有了大家看到的去重点小学还要考核家长过不过关。言外之意,他们可不希望自己的宝贝孩子跟没有见识的穷小子们在一起。

    同时,他们会推动社会发展,会在竞争机制中淘汰末端的可有可无的人力。类似于收费站员工被机器取代,像手工小作坊被机械流水线取代......就能以更低的成本获取更高效的收益(机器总比一群工人工资要便宜,何况还不用上社保呢~)。

    关于各阶级的划分也很有争议,毕竟谁不想被划在高层呢?

    中产阶级不见得要从经济收入上划分,安于现状的,尊重既有社会等级和道德规范的都可在观念上列入中产阶级。

    ----当代作家 王朔

    其实,中国的都市青年当下正经历着史无前例的“阶层焦虑”,他们努力奋斗,一边熬着夜一边喝着鸡汤,达到中产阶级还远不满足,希望给父母、给自己、给孩子拼出更好的生活。

    或许,能拼到中产之上呢?

    这种精神必须值得鼓励,因为我也是其中一个。

    但我却想借用“一禅小和尚”很丧也很现实的话来结尾:

    “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这句话其实是说给石头听的,因为,金子早就发光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王多鱼、拼多多、牛蛙外公都改变不了的,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bksb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