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高效教练结构化思考
这个时代最好的3个学习模型

这个时代最好的3个学习模型

作者: 肚财神 | 来源:发表于2017-09-29 21:50 被阅读66次

    昨天写到了这个时代的高手战略,今天来谈谈我们该如何高效学习。

    我认为,古典的这3个模型是最贴合时代的:

    • 知识萃取模型,站在源头萃取知识
    • 联机思考模型,用晶体换晶体
    • 问题树模型,以问题为中心搭建知识体系

    01 知识萃取模型

    也许你没意识到:知识也有高低贵贱之分。

    王小波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战前,将军看到一个新兵非常紧张,于是给了他一颗口香糖。
    “有没有好一点?”将军问。
    “好点了,长官。不过,口香糖好像没什么味道。“
    “因为我嚼过了。”

    我们身边也充斥着被嚼过的信息,但大多数人却并不在意。

    识别知识的源头

    总体来说,知识分为四个层次:

    一手知识是那些原创的知识,最新鲜的思考。比如:

    • 一手的研究论文
    • 行业的学术期刊
    • 行业的最新数据报告
    • 行业大牛的最新沟通和思考——谈话获得

    二手知识是对一手信息的忠实转达。比如:

    • 名校教科书
    • mooc慕课推荐的一手材料
    • 维基百科
    • 中立第三方的行业调查报告
    • 讲述底层逻辑、思考质量高、略微难懂的书和文章
    • 行业领军人物、行业大牛推荐的书单、豆列,以及公众号的文章

    三手知识,为传播简便而极端化处理。比如:

    • 畅销书
    • 案例和故事很多的书,便于理解,但概念不清晰

    四手知识,为了宣传而进行了情绪化表达的表达。比如:

    • 10w+文章
    • 讲一个观点,灌无数的鸡精

    离源头更近的知识,概念更加清晰,认知效率更高。但一手信息的缺点是:它通常比较晦涩,和日常生活没有什么交集,理解起来有难度。这也因此有了二手、三手、四手知识,让这些信息普及和大众化。

    如果有条件,要尽量靠近源头信息。

    跟随知识的源头

    有三个方法可以跟随知识的源头:

    第一,直接阅读一二手知识。

    第二,如果无法做到,可以向更靠近知识源头的人学习。比如:

    • 得到专栏作家。万维钢、李笑来、刘润、古典等人,他们分别站在各自领域的源头。

    • 优质的公众号文章。比如,上面这些人的公众号文章,还有一些很难懂但思考深刻的文章。

    • 在行。如果你实在找不到,可以到在行和行家聊聊。

    第三,成为知识的源头。

    看起来好像很牛逼,太难了,其实只要会写作,人人都可以做到,后面会讲到输出的方法。

    极其功利的少读书

    读书没错,但一定要注意一点:不能让书成为你的主人。

    宋代理学家陆九渊曾说:

    “六经注我,我安注六经?”

    读书不是为了证明书的正确,而是让书为我所用。

    要根据自己的需求分配注意力、时间和精力。在阅读时,可以将书区分为几个类别:

    • 认知阅读。解决自己问题的书。
    • 知识阅读。为了开拓视野而读,可以碎片化学习,听书等等。
    • 娱乐阅读。主要为了放松心情,愉悦身心,换换脑子。

    读的时候,可以采用下面这些方法:

    • 看看书评,多选一二手书
    • 看目录框架,确定读书片段
    • 不要读完一本书
    • 平行读几本书

    这些有点反常识,但这是针对自己问题的读书方法。功利,但有效。

    萃取知识晶体

    读了那么多书,你以为自己建起了高楼大厦,实际上确实一堆沙子。

    衡量标准是:读完一本书,你能迅速把知识调出来,并用起来吗?

    知识晶体就是做这个的。

    打个比方,存在我们脑子里的信息和知识就像存在银行里的钱,知识晶体就是将它们提取出来的银行密码。不知道密码,有多少钱你也拿不出来。

    主要的知识晶体有四类:

    • 关联结构
    • 树状结构
    • 序数结构
    • 数据结构

    1.树状结构

    这种结构我们平时最常见,所以最先讲。

    麻省理工学院的乔什用计算机模拟了循环结构、星星结构、方块结构、链条结构,结果用数学方法证明,人类最佳的抽象知识结构是树状结构。

    一本书的目录,看起来就像一颗树,从下往上,这是一个标准的树状结构,通过它我们能迅速了解一个陌生领域的知识结构。

    思维导图都是树状结构。这种结构最贴近我们大脑的认知,是知识视觉化最常用的方法。

    2.序列结构

    就是有顺序的结构。这个顺序可以是时间顺序,也可以是逻辑顺序,朝着一个固定的方向。

    按时间排序,就是流程。这种方法也很常见。比如,我曾将读书总结为七步法:

    七步读书法

    执行力的OODA环(观察Oberve、调整Orient、决策Decide、行动Act)也是一种序列结构。

    3.数据结构

    展示数量上的关系,这种方法往往更准确。

    比如,从小到大的结构,序列和数据结构的对比如下:

    序列结构 数据结构
    很小 0.01
    1
    一般 10
    较大 100
    巨大 10000

    柱状图、饼状图、条形图、折线图等都是数据结构,用这些展示量化的关系。

    当你掌握了事物之间的数据联系,说明你对它们的认识已经非常深了。

    4.关联结构

    最一般化的结构,没有明显的顺序、层级或数量上的关系。

    比如我们前面提到的SMART原則,还有夸奖人的SCP法则(细节Specific、比较Comparis、赋能于人Empower)等等。

    如果你自己在工作中摸索出一些规律,没有顺序、数据关系,就可以先用关联结构呈现。很多牛人正是这样做的:

    改变 = 痛 X 愿景 X 行动> 阻力 (古典自创)

    人生商业模式 = 能力 X 效率 X 杠杆(刘润自创)

    仅仅结构化还不够,关键要能用起来。

    知识晶体的记忆

    可以采用口诀法——提取知识的代字或者首字母(英语),将它们连缀成一个词组——的方法来记忆。

    比如我们前面提到的SMART原则、SWOT分析、OODA环等等。

    也可以用中文,比如我们4类晶体结构可以用“关书序数”来记忆——合上书找到序数。如果你对序数的概念不理解,也可以用“灌输叙述”,总之,怎么好记怎么来。

    02 联机学习模型

    学习给我们的印象是自己的事。为什么要联机学习呢?

    美第奇家族是一个非常神奇的家族。他们深谙知识大爆炸的机理,出资帮助各个学科、众多领域里有创意的人。并经常举办聚会,讨论艺术问题,探讨人生的价值。他们赞助的清单有这些人:达·芬奇、米开朗基罗、伽利略、马萨乔……这个家族被称为文艺复兴教父(Godfathers of the Renaissance)。历史上把这种多元文化的知识爆炸称为“美第奇效应”。

    交换模块

    我们自己的经验已经不足以理解更多的知识,而与他人联机,我们就可以将他人的直接经验变成我们的经验,验证我们的观点,从而加速学习效率。

    具体步骤是:

    • 先打磨自己的一个知识模块
    • 抛出去,寻求反馈,换回别人的模块
    • 重复,积累足够多的模块
    • 整合出自己的体系,实现知识跃迁

    过去靠自己悟出来的道理才厉害,而在信息爆炸时代,整合他人的答案显得更重要。

    这里要提到一个认知德扑的概念。

    认知德扑

    桌上有牌,你自己手里有牌,唯一与德州扑克不同的是,你可以用自己的好牌换他人的好牌.

    这样,赢牌有三种策略:

    • 自摸
    • 在自己的桌子上换牌
    • 同时参与几桌换牌

    很容易看出来,第二给比第一个好,而第三个容易出天牌。

    这也对应了学习的三种方法

    • 自学——最常见
    • 找书,到网络搜索——同行联机学习
    • 找人,准备好后提高质量的问题——跨界联机学习

    具体操作,可以参照古典的“思想夜宴”

    思想夜宴

    第一步,准备。找4个不同领域对思考感兴趣的朋友,每个人再邀请一个人愿意分享的人,尽量多元化。最好不要太冒尖,变成一言堂。

    第二步,提前拉群。在群里丢出几个话题,选出大家最想聊的那一个。话题越具体越好。

    第三步,激发。

    • 晚上吃完晚饭再开始,不要约饭局——吃饭和集体思考不兼容。
    • 主持人控制时间和节奏,有打断权。记录员简要记录所有内容。
    • 第一轮每人用5分钟简要说说自己的想法,总体控制在1小时左右。
    • 休息。
    • 第二轮,自由发言开喷。70分钟左右。
    • 收获最大的人买单。

    第四步,整理成果。

    • 不急着当晚出结果。这通常不靠谱。
    • 第二天把记录发给所有人,约定有新的成果,一定再丢进来继续讨论。
    • 不要期待每个人都靠谱,一半的人靠谱就可以了。
    • 每次换一半人,大概3-4次,会形成相对稳定的组织,你们的思考质量相当、领域各异,但彼此都信任对方的智商,互为对方的大脑。这个小群体开始熟悉对方的主题,随时在线沟通,也自动在为对方寻找各种资源。

    03 问题树模型

    问题树学习模型,就是以自己的问题为中心学习,而不是以知识为中心。

    问题树的优点

    以问题为中心相对知识为中心,有下面这些好处:

    • 调用多元知识。因为专注问题,做到了目标专注,手段多元,提高了多维竞争力。即使在网上搜索,网络给出的也是一个基于你问题的知识体系,而不是知识的体系。
    • 能在一定程度上对抗知识折旧。如果一个知识有用,就不会被忘记;如果没用,忘记也不可惜。
    • 具有复利效应。为了解决问题,昨天的思考和学到的知识马上应用到今天的解决方案上去,形成迭代。
    • 更加实用。标签化的知识管理刚开始还是有用的,但随着想法越来越多,知识管理也逐渐失效了。但以问题为出发成为唯一的试金石。

    具体的提问策略

    第一,多列问题清单,别列书单。

    用相关性和好奇心来量化,相关性就是解决后有多少好处,好奇心就是我有多大的动力去解决这个问题。根据分值解决相关的问题,然后去找书,而不是反过来。

    第二,假装写本书。

    列出二级纲目,通过学习、思考,每天写一点,就丢到知识管理软件里,当模块完整的时候,就丢出去分享,换回下一个模块(联机学习)。

    第三,提问也有技巧

    • 不做伸手党。先在网上找答案,实在找不到再问。
    • 好问题都是组合拳。要针对目标提一系列的问题。
    • 提出好问题。好问题会让对方感觉很爽,因为他也没有深入的思考过。给对方一个整合自己知识的机会。
    • 反向输出答案。得到答案后,将自己的理解和行动告诉回答者,验证和感谢。

    知识IPO模型

    这是一个极其高效的学习模型:

    • 输入问题(Input a question)
    • 解决问题(Problem solving)
    • 输出产品(Output),让知识变现

    首先要有一个真实的、高价值、有可能被解决的问题。尝试写下来:

    • 我面临什么问题?
    • 我如何知道自己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
    • 我会遇到哪些挑战和障碍?
    • 我有什么可能的解决方案?

    其次,以问题为中心,进行联机学习。

    最后,不要害怕分享,因为连接的价值远大于知识的价格。可以采用这些方法:

    • 用碎片化时间做知识的代言人。反正也是学,可以将自己学到的东西在社交平台上分享出来,时间长了,你就成为了这个领域的代言人。
    • 设计自己的知识MVP(Minimum Viable Product)。把自己的知识变成一个最小可交付产品。把自己的产品做成一个小产品,价格定低一些,重点是吸引反馈。
    • 做一个首席知识官。将学习笔记、书评、思维导图等持续变成产品,帮助他人的同时,收获反馈。

    最后是思考时刻(主动思考让知识为你所用,让我们一起过过招):

    你还见过哪些高效的学习模型?它们与这3个模型的区别是什么?

    知识本身不是力量,“知识+持续的行动”才是!
    我是陶肚,每天陪你读点书。如果喜欢,请帮忙点赞或转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这个时代最好的3个学习模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byve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