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上篇,许多企业重执行,轻规划,在流程变革中同样有类似的问题与表现。
企业到底有哪些主干的流程,有哪些流程清单,如果出现目标偏差或核心问题,是不是可以直接匹配已规划的流程,而不是做一个项目,塑造一个流程。
流程变革前,应把这些事情考虑清楚。
原来我们也探索过这条路径:战略解读→价值链模型→流程盒子(区分基本活动、辅助活动)→流程框架→流程清单;不断的实践,我们对这条路径,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并将持之以恒进行实践,形成流程变革的最佳实践。
一、价值链模型
企业不同的战略选择,会通过不同的路径,为客户创造价值。
例如,有些企业依赖产品、也有些企业则凭借服务;而有些企业搭建平台,通过建立生态圈实现增值。
价值链模型根据企业的战略选择,来区分企业的哪些活动是直接增值的(可称之为基本活动或直接活动),哪些活动是间接增值的(可称之为辅助活动或间接活动)。
基本活动创造价值,辅助活动保证基本活动的顺利进行;所谓辅助,是强调它在价值实现中的间接性,而不是说它不重要,或者说它是次要的,这将会是误解。
一些典型的制造加工型企业,基本活动将包括营销、研发、交付、服务等;而辅助活动则包括人力、财务、IT、文化等。
二、流程盒子
通过战略解读,勾勒企业的价值链模型后,我们可以按部门(如产、供、研、销等),梳理流程盒子,这个流程盒子就是活动的分层分级。
以销售取单为例(销售取单可作为活动组,活动组包括了若干个下阶的活动或活动组),它包括项目准入、中标反馈、中标管理、合同管理4个子活动组;
然后,我们以项目准入为例,再次打开,它包括项目立项、项目评级、技术对接、成本核算、投标响应5个活动(或活动组)。
这里有个关键的问题,活动拆解到什么程度,就不用再拆解了。在理论上,有DDD(领域驱动设计)方法论;实践中,我们提供一个重要的准则,该活动是否需要跨岗位协作完成,如果存在,则需进行拆解。
因为,我们认为,跨岗则需要协作,就存在成本、效率和品质上改善的可能性。
我们可以按基本活动、辅助活动进行分类,按部门进行梳理,形成完整的流程盒子(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