姨说:“小孩两岁就跟着她,上面孩子一个姐10岁,一个哥12岁了都是不爱说话,也都不问我叫姥姥。他父母都在福建那边打工一年回来一次。
上周回婆家,赶上回去种树,老公姨也去家里帮忙做饭,并带上了一个四五岁的外孙来家里玩。
一个长的很壮士的小男孩,红扑扑的小脸蛋儿,却表情木然,半天没有一个笑脸,也没有主动的去和我家姑娘去说话。只是的和她玩,但就是不开口说话。
你问他吃零食不吃,他还是不说话。半天你很难听到他说两句话,男孩姥姥也就是老公姨说:“这孩就跟肉猪娃样,天天都不爱说话。”我说孩子没有在父母身边的原因吧。
姨说:“小孩两岁就跟着她,上面孩子一个姐10岁,一个哥12岁了都是不爱说话,也都不问我叫姥姥。见了人都没有礼貌,总是的低着头不看别人,唉!教他们他们也不说。他父母都在福建那边打工一年回来一次。
这三孩天天都跟个肉猪娃一样,不爱说话也反应比较慢,不活泼。接着她又说这三个孩子现在都是我再带整天给我累的不行,我也不怎么给她们说话。老大不听话整天的看手机管不住,作业也管不了,照顾这两个小的一天到晚我还要做饭,做家务管她们真是累。我做家务的时候孩子们就自己玩,一玩就是半天。”
可以理解带三孩年轻人都会觉得累,更何况是六十左右的老人呢?所以孩子有什么的心理上的变化,老人根本不会的去关注的,在农村老人带孩只要穿暖吃饱不生病就好了。
孩子在很小的时候需要父母与他们之间的互动,他们需要感知父母对待他们是否是受欢迎,是否珍视,父母是不是用一种喜悦的心情去接纳他们,可是这些留守儿童给姥姥看管却被父母忽视了。
一个孩子成长我们不需要把问题想的太复杂,但是我们不能无视这种本能地寻找安全感的需要,如果孩子的这些需要不能被满足,将对他一生造成无可挽救的负面影响。
那些被遗弃的孩子、不被疼爱的孩子,在非常小的时候,她们的神情就跟在正常家庭里成长、得到家长疼爱的孩子不一样。在这些缺爱的孩子表情里很明显的能够看出来一些晦暗,木然,忧愁,甚至是怨恨与惊恐。
一个人缺乏自信、沉默寡言、不善于与人交往,大多都经历过缺爱的童年。
我们会发现,在很多孩子中都有这样一个现象:
他们从小不在父母身边长大的孩子,更容易表现出自卑,以及过度的敏感, 往往对大多数事情的反应不是听从自己内心的感受与判断,而是通过察言观色揣摩别人的心思,表现出一种犹豫不决的反应模式。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其实孩子的智商没有太大的关系。
这样的体会我是很深刻的,因为我从小就是跟着外婆长大的,以至于后来的性格特别的敏感自卑,做什么事情都是一副犹豫不决的样子,以至于形成优柔寡断的性格。这主要的原因是她们在童年时期没有获得父母足够的爱与关怀。
那些在爱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往往会更勇敢,有勇气比较独立,而且特别的自信。虽然他们做错事情也不会表现出很自责的样子,他们会敢于做出自我的判断,不会受到他人情绪的影响。
孩子对这个世界的感知与探索,就像一头小蜗牛一样,她的触角很敏感,如果他的安全不能得到鼓励,那么它的触角就会自然的深缩进去。
如果孩子受到阻碍,打击限制就会本能的回缩。这样孩子在心灵上形成了某种阴影,所以孩子的童年的这种阴影比较隐蔽,如果不是父母在身边的话,很难去察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