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5460126/1200ce421a954fa9.jpg)
体制内写材料的秀才们常常不得不面对一个二难选择——终日不得闲为领导起草文稿,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对经济、社会和自然生态等很多领域都知之甚多,聊起来头头是道,但具体到某一方面则又不够深入、细致,无法做到专、精、尖。
秀才们也深知此点,在苦苦遨游于故纸堆中做文章时戏称自己为“万金油”。这多少听起来有些戏虐、自嘲的味道。
但却实实在在提出了一个体制内写材料、搞研究等智力支撑群体必须得面对的发展问题。
国家也好,地方也罢,为政之要首在得人。
从上到下党政机关、局行办等体制机构内从事文字材料起草、经济社会研究工作的人不在少数。这使得上面提到的秀才们的发展选择问题,不再仅仅是个人发展问题,而是事关一个地区、一个单位智力支撑能力高低乃至决策水平的重大问题。
而这个问题能否解决好,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当地用人水平的高低、优化配置人力资源的能力水准来。
回到上面的似乎有些二难的问题,细思量,你会发现折中一下也许会找到好的路径。
数字经济时代,技术驱动和全球化背景下,经济社会表现出发展越来越快的趋势。在这种趋势下,很多以往我们认为还会持续很久的专业被淘汰的速度明显加快。比如,智能手机的发展导致桌面电脑的销量锐减,以往火爆的桌面电脑相关技术变得不火爆了,移动互联网关联的技术则由不火爆变得火爆了。
这对人们知识能力的快速更新迭代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身处体制中的秀才们,与体制外市场化、国际化环境下日新月异的变化和激烈竞争相比较,其思维、知识更新迭代的速度可能会表现出很大的滞后性。如果只是简单地从事某个行业产业领域的中长期追踪研究,受知识面太窄影响,无法充分发挥出时下世界“关联思维”的作用,把研究工作深入下去、有所创新。
客观而言,这样的研究人员是无法胜任短时间内领导文稿起草工作的。至少是需要磨练的。
比较科学的做法是,一边完成领导文稿的起草工作,一边结合文稿分工和个人兴趣爱好选择中长期研究领域和方向,快慢结合,长短搭配,久久为功,在领导文稿起草中拓宽思路、眼界来把握动态变化的世界,在中长期研究中找准切入点成为某一个或二三个经济领域的行家里手,不断提高自身认知和文稿起草水平。
写材料的,既要术业有专攻,也要是各方面领域的“万金油”、学富五车,才能胜任时下今日教育、明日医疗、后日文化旅游的跨领域快节奏文稿需求,才能在有较深研究的基础上让短期文稿出彩。
也许这样会占据你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为了能够早知早觉地应对智能时代的失业危机,秀才们已别无选择,只能中庸一些,干中学、学中干,一往无前了。
如果还打算干这行的话,如果你还打算随时保持离开体制能活下去、活得不错的能力的话,秀才们只能走一条“既精又宽、厚积薄发”的文字之路了。
这不仅事关当下工作,更关乎人之未来发展。
(完结)
封面图片授权基于:CC0协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