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理每天写1000字想法
心理现象本质(讲座要点二)

心理现象本质(讲座要点二)

作者: 王明鹏 | 来源:发表于2019-02-05 21:02 被阅读25次

总之,心理不是道理和知识,而是大脑功能和社会化产物,搞明白这些才能进行心理健康水平教育,知道要内求而非外求,要打破僵化思维模式,培养求异思维觉察能力。

不要试图改变别人,克服这种固执的思维方式,需要求异思维,多角度看问题。欺骗实验验证,比如我们常说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下一句不是“不要伤心不要哭泣,要相信未来美好的日子在等着你”,而是“这只是开始。”

这种思维方式看似悲观主义,却让我们预期未来不是顺利的,从而降低预期,实际生活来临时却会因为强于预期而美好,如同派克说的“人生苦难重重”,不同人生观会有不同生活思维模式。

当我们能认同求异思维重要性,就需要考察心理健康这个话题的基本概念,即心理是什么。

假设我问大家,大象像什么,说明白大象像什么很难,能先说好的是大象不是什么,比如不是狗,猫,猪,牛,最后大象还是最像大象。因此,要先说明白心理不是什么,再说明白心理是什么。

心理不是心理学,学习心理是为了应用,如同造价咨询师未必认真看过咨询规程,计价规范这些知识,但是可能会应用做咨询。教育学博士可能把别人孩子送进北大清华,自己家孩子高中都考不上,管理学博士不会管理企业,但是农民企业家管理的风生水起。

心理不是道理,道理讲究因果逻辑,我给你一个苹果你就多一个苹果,去年2018今年就是2019,昨天初一今天就是初二,心理却是像雨像雾又像风,传奇歌曲唱的“想你时你在眼前,想你时你在天边”。道理是客观规律,天气预报是客观科学规律,心理更多是主观建构的,疑邻偷斧的故事,认为邻居偷斧子咋看咋像,后来找到了斧子再看邻居,咋看咋不像。

心理是什么呢,科学心理学告诉我们两句话,“心理是脑的机能,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先看第一句,机能就是功能,大脑是脑细胞构成却不是这团物质本身,如同大楼由钢筋混凝土构成却不是材料本身,我们用的是功能。颜色是客观世界存在的吗,没有学过心理学的人认为是的,可是看看这些图片思考下,客观世界存在的是光波,进入眼睛变成神经信号进入大脑,形成颜色这个心理现象。朋友想学习驾照,测试后红绿色盲,无法区分红绿灯不能学习,这就是例证。

声音也是,手机铃声响起,以为是手机发出的,其实发出的叫声波,进入大脑被接受的是声音,这是心理现象。人的声音范围2-2万赫兹,超声波次生波一样存在只是不能听到,就无法形成声音这个心理现象。遥远森林倒下大树,你会听到声音吗,不会的,因为声音信号传不到大脑。

看看地球仪,存在上下吗,中国美国反过来的,都是朝上不朝下。有黑天白昼吗,跑到地球一侧远处会同时看到黑白天。再继续升高距离,空间站宇航员看到的只是蓝色星球一个。这就是高度决定视野,不同楼层看到不同风景,可悲的低层以为看到是高层。

世界存在中心吗,看不同国家世界地图,不同国家学生描述自己心中世界地图,截然不同的。人人自我中心主义,可悲是总认为别人没有中心,换位思考不是需要不需要,而是认可不认可就在那里,不能觉察才是可悲的。

学习心理就是扩大自我意识水平,四个阶段,无知、自知、觉察、习惯。

心理的本质描述不同,文学家“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眼睛”,哲学家“存在就是被感知”,佛学说“心中有什么眼中就会看到什么”,心理学“你看到是你想看到的”。

总之心理是脑的机能,只存在大脑中,打手实验验证。

第二句话的理解,社会化过程的产物。印度狼孩的故事,孩子被救下如何培养智商维持婴儿水平,本质上不是狼孩,而是孩狼。如同我们说熊猫不对,属于熊科动物,应该叫猫熊,

四个社会化现象,方与圆比喻。未社会化的内方外方,类似婴儿,动物一般,即时满足,比如路怒症事故,伤害人的法律悲剧,这是警察服务对象。内圆外方,反着社会化,内在社会化,类似幼儿,自我中心,特征是软的欺硬的怕,在家是狼在外是羊,这是心理咨询对象。内圆外圆,过度社会化,类似童年,讨好大人,看人家眼色行事,胆小怕事,也是心理咨询对象。内方外圆,正常社会化,类似青少年,有自己原则主见,同时适应环境,比如讲课大家听的不满意,认为胡说八道,可是为了表示尊重不得不认真听,还会假惺惺说讲的真好。

客观现实的反映,不是现实本身,是社会化的结果,因此我们看到是孩子不是真实孩子,而是眼中孩子,我们心中社会化要求的孩子,看待别人也是类似。

社会化过程例子,说明养育孩子要比生育孩子更重要。小结一下,猴是猴他妈生的,人养出来还是猴,人是人他妈生的,关键还要人他妈养出来才行。当我们被人踩了一脚,不道歉还骂人时候,这个人属于“有爹娘生没有爹娘养”,不是骂他,而是真没有社会化,本质就不是人。

总之,心理不是道理和知识,而是大脑功能和社会化产物,搞明白这些才能进行心理健康水平教育,知道要内求而非外求,要打破僵化思维模式,陪养求异思维觉察能力。

 (有心理咨询服务需要,欢迎留言联系)

相关文章

  • 心理现象本质(讲座要点二)

    总之,心理不是道理和知识,而是大脑功能和社会化产物,搞明白这些才能进行心理健康水平教育,知道要内求而非外求,要打破...

  • “心理现象揭秘”讲座初稿

    心理现象不神秘,产生在大脑里,来源自世界互动中,体验最真实要尊重。分别考察“心理是脑的机能”“心理是主观体验的结果...

  • 《讲座要点记录》

    伊川王利珍坚持分享第1236天 1.听中国人讲话,要 听但是后面的内容。前面是虚的,后面才是实的。 2.丹...

  • 「RIA学习力」《认知天性》No.2,桃姐

    拆页二 来自第二章《学习的本质:知识链和记忆结》P29 「I,重述知识」新知识排上用场的要点有哪些? 要点:想要运...

  • 认知的每一次深入都会给人类带来福音

    标签化用语常会给来访者带来持续的负面影响,诊断的标签作用会暗示异常心理现象与正常心理现象有着本质的区别。 标签作用...

  • 跟大咖学讲课8——突破眼见为实的执着

    这是“心理入门”七节系列课程的最后一节,作为知情意行这些心理现象的介绍,围绕心理本质讲解,也就是教科书心理现象的科...

  • 听力强化课

    讲座类型: 独白部分: 阐述要点型(提出要点,解释要点,举例拓展,概括) 现象解释型:教授对一种现象解释。 描述型...

  • 学习笔记5.12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心理现象。包括人和动物。 2.心理学是对心理现象的阐述并揭露其本质和规律的科学。包括心理过程...

  • 心理健康维护二(讲座要点四)

    要促进心理健康就要知道不健康不正常情形,识别不同心理状态恰当进行应对,同时善于幽默示弱,用婉转和放松言行表达对于心...

  • 365人性心理学在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中的理论观点

    郭念锋1986年,将人类道德本质问题引入临床心理学,并使用这类概念解释心理现象;1995年将人的本质定义为人性,从...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心理现象本质(讲座要点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cnvsqtx.html